【摘要】 为构建有效的临床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健全管理制度,开展教学法活动等综合措施,有力地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临床教学; 质量监控; 教学法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临床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规范教学管理有着重要意义【1】,本校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视,实施了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管理体系。教研室作为质量监控体系的最基层单位,承担着具体课程的教学任务,质量控制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临床教研室的教师往往承担着临床和教学双重任务,近年来由于受医院管理体制和医疗工作实际的影响,从而也影响到临床教师的带教教学意识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使临床教学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2】,所以建立有效的临床教研室教学质量监控对保证临床教学质量十分重要,根据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教研室近年来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各种质量监控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构建了一套适合本校实际、较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医教协同和医教相长的教学理念
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培养质量,临床教师是临床教学的直接承担者,他们肩负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的双重使命,近年来由于医疗环境的变化,临床医生的医疗任务重,压力大,致使一些临床教师出现轻教学重医疗的倾向,在教学上精力投入不足,疲于应付,导致临床教学质量下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提高教研室教师的思想认识,组织教研室教师集体学习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学校《关于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并聘请临床和教学水平高资深专家开展“临床教师为什么要做好教学”、“教学对临床医疗工作的促进作用”、“临床教师的责任和使命”等专题讲座,通过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和聆听讲座,使临床教师充分认识做好临床教学的重要性及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担当,而且做好教学工作可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达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搞好教学、保证质量”的共识。牢固树立“医教协同、医教相长、医教并重”的教学理念。
2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体系
教研室是落实执行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监控的基本单位。在接受和执行校、院、系上级质量监控的同时,为了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教研室也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根据临床工作实际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要求,我们建立了教研室教学管理工作制度、集体备课和教学疑难问题讨论制度、年轻教师试预讲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考试质量分析讨论制度、教学质量奖惩制度等覆盖教学全程的质量监控制度体系,将监控过程制度化,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约束作用,使质量监控做到“有法可依”,教师教学有章可循,管理者监督有据。
3 开展教学法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质量监控制度
3.1 教学工作例会 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例会,要求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会议内容据情而定,可以是教学工作的部署安排,教学问题的反思与整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讨论学习,也可以是教学经验的交流探讨等。如期初的教学工作例会,主要安排落实学校下达的教学任务,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明确到每位教师,责任到人,统一强调教学工作的纪律和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期中的教学工作例会,主要根据学校学院和学校反馈的质量监控信息、教研室主任教学督导发现的问题及师生座谈会学生反映的问题,在会上向教师传达,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改进教学。在期末的教学工作例会,则主要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试卷分析结果、学期整体教学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总结成功的经验。而平时的教学工作例会可安排相应的专题,在教师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探讨,达到统一共识,提高水平的目的。
3.2 集体备课 在每章节内容授课之前开展集体备课,授课教师提前准备,根据实际制定出备课的计划、内容和范围,立足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梳理出教学的目标、难点和重点,拟出备课要讨论的重点提纲。参与备课的教师也要依据大纲,通览教材,对本章的教学内容进行初备,在总体把握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困惑与反思。在集体备课时,授课教师做主要发言,参与教师充分交流研讨,发表个人见解,重点讨论与交流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部分、教师个人备课的困惑、教学实践的反思等,最后由教研室主任根据大家讨论的结果形成共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采用、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试预讲 青年教师在授课之前开展试讲活动,高年资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开展预讲活动,在试预讲之后开展评价和讨论,青年教师的试讲必须达到学校的要求之后才能上讲台。青年教师试讲之前在导师的指导下备课,制作课件,试讲之后接受专家组的评价,评价结果记入个人教学档案。在讨论时,参与老师针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详细的意见和改进建议,使试讲教师明确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通过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4 教师互听课 教研室教师听课包括教研室主任检查性听课,优秀教师的示范性授课和教师间的观摩性听课。教研室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必须要听4次课,每次听课必须有记录,在学期末统一检查。教研室主任听课不定时、不定人随机进行,通过听课发现问题并即时解决,主要是起到一个监控和督导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示范性授课则选择在校教学比赛中获奖的老师开展,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参加,课后开展讨论交流,授课老师全面介绍自己的备课情况、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重难点的处理、授课技巧等,供听课老师借鉴学习。而观摩性听课则要求老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听课,可以听本专业老师的,也可以听其它专业老师的,通过听课取长补短,丰富教学经验,完善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
3.5 考试分析 每学期课程考试结束后教研室召开考试分析会议,针对学生的考试结果和试卷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学生考试成绩、试卷信度、效度,试题的难度、区分度,考试命题、试卷编制、阅卷评分等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评价考试质量、反思教与学的效果。通过对考试过程和考试成绩的分析与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会后把课程考核情况及分析报告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改进。把对考试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总结和反馈作为教、学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3】。
临床教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其教学质量对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来说显得十分重要【4】。本教研室以理念为引领,制度为保障,活动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质量监控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法活动中,脱虚入实,有力地保障了课程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瑞雪,王艳萍,古丽扎尔.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促进临床教学管理机制运行[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68-270.
【2】杜鹃, 颜伟, 孙冬丽, 等. 临床教学质量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J ] . 西 南国防医药,2010,2 0( 5):558-559.
【3】朱永香, 肖赞英, 肖丹秦等. 试卷分析指标的选择及其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03):265-266.
【4】齐德广,秦银河,陈志勇等. 教学评价常态化引导下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2011,10(03):257-260.
论文作者:唐吉云1 黄望强1 景海霞1 王配军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教学质量论文; 教研室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工作论文; 质量论文; 体系论文; 例会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