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那么凶_地毯论文

妈妈,别那么凶_地毯论文

妈妈,别那么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妈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辛苦育儿3年、4年、5年,不少妈妈发现自己越来越急躁,很容易被孩子的无心之过撩拨得“气急败坏”,虽然,从理智上说,妈妈都明白这个年龄的宝宝丢失物品、弄坏玩具、弄脏衣物、在浴室和厨房里把自己搞成“落汤鸡”或“泡泡公主”,是这个年龄特有的好奇心及生活经验不足造就的,冷静下来后,妈妈们也知道孩子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积累的,但为什么,看到那一地狼藉、满目混乱,妈妈们还是忍不住会对孩子大声嚷嚷,怒气冲天?为什么一个4岁女孩会对她妈妈说:“你可不可以对我温柔一点?你为什么不能像瑶瑶妈妈对瑶瑶一样,有了错,帮她改?我到底是不是你生的?”最后这句诘问让她的妈妈呆在当场,知道了作为母亲,适时调控自己情绪的刻不容缓。

场景1:我这样累,他却又在地毯上种他的“实验田”!

如果一个两岁半的宝宝把牛奶泼在了地毯上,他接下来会惊慌失措、鞠躬致歉吗?不,他一定会摇晃着小胖腿,把他见过的一切好喝饮料,包括果汁、可乐、啤酒、乳酸菌饮料,一一倒在地毯上,然后比较哪一种渗下去的速度快,哪一种招来的蚂蚁多!更让妈妈们情绪崩溃的是:“你对他大吼大叫,他完全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还一脸无辜地躲到一边吃东西玩玩具去了,留下这样的烂摊子让我收拾!”85%的奋力清洗地毯的妈妈都会发火道:“我再也不想过这样的日子!”有的甚至委屈地哭了起来,而她的孩子在一旁不知所措地张望她。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他如何能理解一名在公司加班到精疲力竭、回家又要做饭洗衣清洁,严重体力透支的母亲,为何要对着一张弄脏了的地毯歇斯底里地发作!

避免情绪失控的方案

要与孩子一起收拾“烂摊子”,而不是你一个人收拾。

无论孩子做错了什么,拉他一起收拾残局,对母亲来说,是一剂很好的“降火药”。母亲的压力在孩子犯错的那一刹那上升到压力值的顶点,这说明母亲需要一个减压阀。这个减压阀就是,“他犯下的错,后果不能由你来包办承当。他自己也要承担力所能及的一部分。”收拾残局的过程越是艰苦,越能让孩子切身地体会到,他的行为给父母带来的“麻烦”,给他自己带来的“麻烦”,这是孩子降低再犯同一类错误的几率的好办法。2岁的孩子撕了书,与他一起修补,教他修补;4岁的孩子摔坏了玩具,与他去买零件配上,并让他用买冷饮的钱为修缮工作“买单”;4岁以上的孩子摔裂了花瓶,这个花瓶一定要用胶水接上,也许,花瓶再也不能装水养花,但“拼粘”的过程,非常直观地让他体会到任性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和必须付出的代价。孩子5岁时,母亲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清洗地毯,一起上网去找那些减少残留汁液痕迹的“偏方”,然后,分出至少四分之一地毯让孩子独自清洗。当孩子也积极行动起来,以稚嫩的双手开始为自己的错误“检讨”,这对母亲的情绪是一个很大的安抚。

如果孩子不停地犯同样错误,那么,撤去他犯错的“培养基”。

简单来说,如果孩子对弄脏地毯表现出难以名状的“兴奋”,那就卷起地毯,让他享受一下凉凉的地板和瓷砖;如果他摔玩具,那就收掉他所有的玩具,并至少在半年内不再给他买任何玩具。既然不珍惜的举动是由“过度给予”引发的,那就狠下心来让孩子“匮乏”,直到他对恶作剧脱瘾为止。有80%的母亲说,当家里不再使用地毯后,她自己情绪失控的可能性减少了60%,证明这种“绝缘法”的效果是好的,可以促使孩子反思,也促进妈妈们冷静。

场景2:他两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我这个“翻译”情绪很糟!

三四岁的孩子了,语言发育还很滞缓,几乎不肯开口说话,有什么要求都用手势和“啊、咦、哦”表示,要妈妈来猜他有什么意图,而当“翻译”的妈妈猜不中,孩子就急得发脾气、摔东西,惹得又急又有挫败感的妈妈打了他!

避免情绪失控的方案

孩子说话慢,妈妈的纵容与急躁都要负责任。

能孜孜不倦当“翻译”的妈妈,事实上是自己充当了孩子依赖的一根拐杖,妨碍孩子走出独立表达的第一步。所以不要纵容孩子的“指手划脚”,如果她(或他)实在讲不出,那就鼓励他唱出来。妈妈把吃点心、上厕所、要出门、去洗澡都编成歌谣,教孩子哼唱,并逐渐落实每一句唱词中的最后一个宇,要求孩子有需要时清晰地哼唱,咬准最后一个字,逐渐学会唱准每一句话。事实证明,有了歌唱这个桥梁,孩子的说话能力将实现奇迹般的跨越。

场景3:告诉他危险,他却越要去冒险!

孩子的好奇心决定了他对任何大人三令五禁止的事情,抱有绝大的兴趣,2岁~5岁的孩子,像用钥匙去捅插座,将手指头从电风扇的保护网格中伸进去,自己摇摇晃晃倒开水;自己用微波炉热东西吃,都是很多小男孩的拿手好戏。某一天,他用微波炉煮生鸡蛋吃或用来加热一瓶瓶盖上未扎孔的酸奶,微波炉里发出的巨响仿佛引爆了一枚小型炸弹,惊魂未定的妈妈终于对他来了一顿“河东狮吼”!

避免情绪失控的方案

堵不如疏,因此完全可以鼓励儿童当着父母的面“冒险”。

美国人有个稀释孩子好奇心的好方案,就是孩子想做什么,尽量安排他来做,而且当着父母的面来做。如孩子喜欢点火,那么家里所有的火都由他来点,父母还特别挑选孩子聚精会神玩玩具或看动画片时,打断他的活动,麻烦他来点火;再比如孩子喜欢拿微波炉当“玩具”,那么就让他来当“微波炉大厨”,一家人都连着吃上几天微波炉佳肴。你看吧,不到三五天,这孩子就对点火和使用微波炉这件事厌烦得不得了,再也不肯来当你的“点火助手”了。

这种对策在心理学上的要义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知道孩子的冒险行为都是因为好奇心受到压抑引发的,我们不妨“过度”地满足其好奇心,直到他对这件事反胃为止。这样,惹妈妈发火的几率就小得多了。

哪些妈妈特别容易情绪失控?

生活压力达到临界点的女性

不可否认,很多女性是将生活中自身面临的压力转嫁到了淘气的孩子身上,当精疲力竭的职业女性回家还要面对数不清的家务时,她很容易因为孩子很小的一个错误大发其火。而这一部分母亲也最容易对孩子产生负疚心理,于是她们对孩子的态度总是在纵容与严苛之间摇摆,使亲子关系阴晴不定,而使孩子失去了基本的安全感。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发火只是寻找一个内心压力的宣泄口,那么,孩子的悔改是帮不了你什么忙的,应该做的,是从女性生活的源头上去卸去这些压力。比如改行,找一份竞争性不是那么强的工作;比如尝试做弹性工作;再比如,请钟点工或老人分担家事。

存在严重攀比心理的女性

一些妈妈情绪崩盘的原因是“为什么我同事(朋友)的小孩都很乖,就你是不折不扣的闯祸精?”“为什么人家都是小神童,你却什么也学不会?”讲老实话,如果存在诸如此类的攀比心理,那么母亲每天都会被挫败感和焦虑感所缠绕,很难情绪平和地看待孩子的点滴成长,以及成长中的反复。孩子的成长,如果参照物是他自己,相信妈妈会对其可爱或可笑的举动心平气和得多。所以,不要攀比,不要以他人之长观照自己孩子的短处。

压抑着对丈夫不介入教养强烈的不满的女性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夫妻双方都介入教养责任的家庭,当妈妈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精神失控的可能性,大约只有那些完全由自己一肩挑起教养重任的妈妈的四分之一。丈夫对孩子的教育介入越多,与妻子商量越多,妻子情绪崩溃的可能性越小,这可能是因为男性在孩子教养方面的全局观念给了妻子启示,同时也消解了她“独木难支“的沮丧。当然,这个问题与孩子无关,要去与丈夫取得共识。

专家提示…………

没有“错”,只有“不懂得”

假如你认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是“过错”,你自然会采取指责和纠正;假如你认为孩子某些行为是因为他不懂得,你会试图去了解和帮助。孩子是成长中的人,我们应该采取后者。他不懂得“危险”我们就通过合适的方式帮助他了解;他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我们就想办法让他了解“劳动的辛苦和价值”。

“逆反”不等于“作对”

有时候孩子故意做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这并不意味着他要和我们作对,可能是因为“禁果效应”更加刺激了孩子的好奇心,有时候孩子把“挑战一下大人”、“试探一下父母的反应”当成了一种探索性的游戏,我们就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我们希望的,而什么是我们不允许的。

情绪不是一个人的事

既然我们的家庭是因爱而建的,那么,一个人的情绪就不只是他自己的事,而是需要大家一起面对和处理的事,这包括提醒、安慰、接纳……。

网友妙方

“我提示家人,如果我控制不了自己的火气,那么就给我拿一罐王老吉。现在,连儿子也知道妈妈的脸色多云转阴,呈上王老吉,就能让她破颜为笑。”

“我给女儿一个圆牌牌,上面画着一根擦着的火柴和一根暗示‘禁止’的斜杠。只要我一控制不了自己的火气,女儿就可以举牌亮出‘停火协议’。”

“我先生知道,在我生气时,他越是护犊子越会让我发火,还会引发夫妻间的对立,所以现在,‘团长’一发火,‘政委’就来了,开始让‘小兵’立正,让他反省自己的过失;或者关5分钟禁闭。这让我和儿子互不见面的5分钟至关重要,对孩子而言,是提供机会让他反省;对我来说,是提供机会让我平静兼减压,不要在不冷静的状况下介入对孩子的管教。”

标签:;  ;  ;  

妈妈,别那么凶_地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