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在地化发展研究论文_秦艳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在地化发展研究论文_秦艳

(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项目名称: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课题名称“一带一路”

背景下破解中原文化在地化发展困境研究,立项编号:2018B409。

摘要:研究中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传播情况,对于了解与提升中原文化传播现状,提升中原文化发展实力意义重大。论文通过对河南日报、郑州日报、洛阳日报等调研发现,中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或地区的影响力有限,主要停留在官方活动或文化欣赏层次,还没有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没有对当地社会产生长远影响,文化对于拉近民心,消除隔阂,增进理解贡献不大。因此加强中原文化对外交流,实现不同质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是中原文化传播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河南;中原文化;“一带一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在实践方向的纵深化发展,尤其是2019年4月底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的成功举办,沿线国内段各省市都将此视为地区转方式调结构,改善民生,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契机,采取系列措施为自身发展寻找出路.河南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国内段的主要省份,不仅大力彰显突现其显著的区位优势,通过构建东联西进的陆路通道,构建贯通全球的空中通道,构建内陆开放的战略枢纽,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物流中心,而且充分利用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根文化优势,向丝路沿线国家有效传递中原文化兼容众善、融会贯通的“大同”“和合”理念,积极建构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符号功效。

目前学界不乏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传播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概括分析中原文化在丝路沿线国家地区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改变现状应采取的措施建议和路径选择。如杨芬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河南中原文化传播》,主要是就河南文化在宏观战略下的传播交流模式进行分析;刘兰兰的《河南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人文交流合作研究》和张晓锋的《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主要是就河南文化的战略选择路径从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进行整体研究;顾珂《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形象建构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主要围绕新闻传播和形象建构的主要原则进行分析等等,但是鲜有以河南本地重要传播媒介或数据库为调研手段进行的针对河南文化在丝路沿线传播状况的论述,因此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研究空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以“一带一路”国内段河南省主要节点城市郑州、洛阳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2月河南正式发布《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为时间起点,2018年11月为时间结点,在此三年时间内郑州、洛阳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的旨在促进民心相通的文化交流活动为研究主体,以河南日报、郑州日报、洛阳日报三家官方报纸和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在相同时间段内报道的为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文化交流活动为统计依据,通过统计分析郑州、洛阳围绕 “一带一路”主题在域外或境内举办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以及丝路国家在上述城市举办的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籍此研究河南中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交流情况以及沿线国家地区文化在河南的发展情况,通过实例比较分析河南中原文化在丝路沿线的在地化发展状况,从而能够为政府再决策提供参考。虽然统计的上述几家报纸在全国的影响力有限,但是作为河南的官方报纸,他们在自己的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因此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其国家相关数据库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这种考察自我反观他者的方法不失为研究区域自我形象发展的一种方式。

二、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据统计在此时间段内郑州、洛阳共有涉外新闻报道42篇,通过排除相同主题和重复报道的内容外,有效文章数量为38篇,直接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人文交流活动内容的稿件共有19篇。人文交流活动内容主要是围绕郑州、洛阳以及河南省政府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其国家开展各种体育、文化、教育、考古以及卫生交流,如2018年11月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承办的第六期“丝路书香”来华培训研修班在郑州举行,本期研修班邀请了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两国10位新闻出版人参加。本次活动中参会人员直观体验了新兴科学技术在出版行业的应用,近距离感受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此外,通过专业授课的形式,外国出版人对我国新兴出版的理论与实践、中原文化发展历程、中国出版概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据了解,“通过举办此次研修班,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与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两国达成版权输出意向图书109种,其中现场签约47种。”“45件河南精品文物亮相卢森堡”则是以文物为媒,加深了卢森堡与河南之间的相互了解。其他相关的内容如法国专家“一带一路”考察团访豫、主动融入“一带一路” 推动国际交通高校共建合作、功夫的故乡迷人的地方人人都向往等内容。

统计发现,郑州日报、洛阳日报、河南日报及其官方微博、微信等主要围绕本区域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其国家召开的活动进行介绍,介绍的重点在活动的规模、举办层级以及对当地的影响等方面,报道属于单一报道,即只是对当天或当时的活动进行介绍,对于活动对当地群众所产生的后续影响力则很少追踪报道。如《英国主流媒体涉豫报道中河南“一带一路”形象建构》一文中所提到的我们主观认识上以为重要的大事要闻在国外的传统主流媒体上并没有被提及,甚至出现了报道失语的现象。由此我们也对国外的相关媒体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我们统计的很多官方活动在国外的重要媒体上并没有被提及,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单方面报道”现象,即所谓官方重要活动产生的重大影响只是我们自己的主观认识,在活动举办地本地群众只是把这种活动作为一种观赏性艺术进行对待,对当地的影响尤其是持续性影响相当有限。

这种现象就产生了我们要研究的重点即文化的在地化问题。在地化(localization)指的是文化在对外输出过程中随着目标国家的着政治、经济、市场和人的需求变化,必须要面对和解决本土化的适应问题。文化作为增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方式,不能只是作为昙花一现的观赏艺术,而是应该融入百姓生活,以原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保持核心特点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对自我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调整,从而解决自己水土不服的现象,以其有效融入百姓生活,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在异域他乡通过人文交流实现不同质文化的相融相亲。

从统计结果整体上看,我们河南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其国家的活动量极其有限,而且活动对本地影响不大。这种现象的出现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因为河南作为中国区域地区在“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会存在研究资料或样本不足的现象。因此,除了区域影响力有限外,河南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走出去的步伐还有待深入提高,中原文化的凝聚力与影响力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以少林文化为例,少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品牌代表,但是以少林武术(Shaolin martial)为关键词在“一带一路”沿线及其国家的主要网站进行检索发现,提及少林武术主要是以中国为背景,而很少提及河南。这说明少林武术在中国的共性认知已基本形成,但是中国武术在河南的深度理解还有待于河南省政府的有效宣传推介。

三、中原文化在地化研究的意义

1.破解中原文化在地化发展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中原文化的丰富历史资源与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比例严重失衡。河南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中东联西进、贯通全球的重要枢纽省份,其文化发展如何与其枢纽地位相匹配,如何实现文化对经济的重要带动作用是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实现中原经济在“一带一路”沿线长久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2.通过文化的转型升级带动中原经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发展,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文化产业不仅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也是增强中原文化竞争力、让中原更加出彩的重要推手,因此通过对中原文化在“一带一路”的在地化发展状况及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不仅能够实现文化产业输出的转型升级,而且是撬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

3.多维度解读中原文化,为其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落地生根建言献策

对中原文化的在地化发展进行解读,通过构建共性文化基因、对等的话语体系以及区域文化发展协调共享机制,为中原文化与沿线国家的深度融合发展搭建平等合作交流平台,实现中原文化输出的长久发展。

四、中原文化在地化发展困难的原因探究

1.共性文化或文化的同质性凝聚力缺失,中原文化有效需求不足

我们以中东欧国家为例,在对其官方网站以“河南省”或Henan Province进行搜索统计发现,中东欧众国对河南在三年内的全部报道数量只有9篇,主要是围绕经济、贸易、投资进行的,对中原文化的报道只有2篇,一篇是少林文化的,一篇是围绕洛阳龙门石窟进行的简单介绍。由此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社会现实,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发展这种较为现实与物质性的内容;而对于文化,一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二是我们与上述国家在社会形态、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中原文化与沿线国家(地区)缺乏共性文化,导致中原文化在传播中以单相交流的孤芳自赏为主,难以撬动文化传播的有效需求。

2.文化发展现实境遇差别巨大,文化传播失衡

如前所述,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国家将经济发展作为头等大事,同时因为政权的更迭动荡,复杂的宗教问题,导致该地区文化发展落后。而中原文化虽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显著的根文化特点,但是因为对国际文化市场秩序以及传播规则经验不足,导致强大的文化优势与传播速度明显失衡,在地化传播受阻。

3.区域文化发展共享体系不健全,文化跨区域融合共享难度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不仅经济、政治、宗教存在巨大差异,同时因为沿线跨度大、国家多、情况复杂等,区域间缺少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文化在五通之中居于首位,但是往往很多国家基于经济利益考虑却忽略了文化影响的长远性,因此文化交流、协调机制的缺失导致本来就有限的文化资源处于分割碎片化现状,不同质的文化凝聚与交流难以有效开展。现有层次的文化交流也多处于“单边交流”甚至欣赏水平或者低层次的展演活动水平,没有实现有限资源的高程度整合,这对于区域文化促进活动作用有限。

五、破解中原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在地化发展困境的对策

1.以寻找和建构共性文化为切入点,加强区域文化交流合作

共性文化对于增进不同质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意义重大。只有在文化认同上有了亲近感和凝聚性,人们在进行各种经贸往来时才能有效的消除摩擦,才更容易相互理解。因此在中原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借鉴少林文化所在的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力,利用汉传佛教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历史渊源与现实联系,以佛教交流传播为切入点,放大其影响力,以系统佛教文化传播为沟通桥梁和切入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少林文化品牌,实现中原文化在地化发展的良好开局。

同时也可以利用中医药文化在世界的深远影响,将中药所代表的精神与现代生活理念相结合,寻找不同文化区域的共性文化着力点,实现文化的有效交流。

2.提升中原文化品牌实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区域文化发展话语体系

中原文化品牌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性工程,现阶段主要是围绕文化供给侧结构改革进行。目前中原文化企业和品牌数量充足而大品牌和高效益文化公司数量及其有限,因此要在提质增效组建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公司上下功夫,为文化走出去搭建平台。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来看,中原文化要在保持自我核心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入乡随俗。在此我们可以借鉴妈祖文化的传播,妈祖文化在东南亚国家影响力巨大,但是这种影响力的产生不是有官方推动的而是民间自我组织发展的结果,妈祖文化漂洋过海之后在不同的国家经过各种形式的变化后得以落地生根。因此中原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应该拘泥于形式的变化,而要在保持自我特色的同时结合沿线国家(地区)的共性文化基因,实现两者的有效交流融合。并与沿线国家的社会实际相结合,寻找沿线国家对中原文化的社会需求点,实现其在地化发展。

3.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地区)的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机制

要建立健全沿线诸国共享的文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中原文化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效交流,从我们统计的数据来看,单纯的河南省文化对外交流数量和影响力是有限的,因此要构建对等的文化交流平台必须要依托国家战略,以国家建构的各种双多边交流机制平台为依托,从完善沿线中原文化发展督导机制着手,提高产品输出质量;整合沿线中原文化协调机构,建立统一领导,分区域负责的领导体制;广泛建立中原文化研究中心,为中原文化传统提供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中原文化在地化发展舆论导向机制。

结语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河南中原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一部中原史,半部中国史”的核心凝聚力与影响力的发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在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依托国家政策和产业优势,以兼容众善、融会贯通的优势,与沿线文化有效融合,在碰撞交流中实现自我文化优势的迅速提升,当然这需要文化部门、产业从业者以及整个社会为文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构建对等的交流平台与协调机制,相信在河南省政府的有效推动下,中原文化必将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1]第六期“丝路书香”来华培训研修班在郑举行[DB/OL].https://www.henan.gov.cn/2018/11-24/723564.html

[2]韩冬临.中外人文交流与国家形象构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94页.

作者简介:秦艳(1981.02-),女,山东潍坊人,安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省,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学与文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论文作者:秦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在地化发展研究论文_秦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