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广播影视总局的负责人_经济建设论文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广播影视总局的负责人_经济建设论文

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答记者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电总局论文,文化部论文,财政部论文,中宣部论文,国家发改委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民日报北京9月14日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记者就《纲要》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

问:《纲要》的制定下发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文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阐述,描绘了“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壮丽图景,对指导未来五年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基本要求,统筹考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统筹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考虑城乡与区域文化发展,统筹考虑体制机制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对关系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第二,《纲要》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兴则国兴,文化衰则国衰。中央制定下发《纲要》,将进一步引导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投入到文化建设事业中来,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更大繁荣。

第三,《纲要》是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纲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相衔接、相配套,对“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作了进一步细化、拓展。按照《纲要》要求,认真落实文化发展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必将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问:请谈谈《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纲要》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阐述“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是明确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三是规划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新闻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民族文化保护、对外文化交流和人才队伍等八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四是提出实现文化发展目标和任务的组织保证和政策措施。

《纲要》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明确了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思路、格局和目的。

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今后五年的文化发展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布局谋篇,使五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任务与我国文化建设长远目标和战略任务相衔接。

三是从当前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条件出发,科学地确定今后五年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和任务,既提出了总体目标,又确定了近期重点,并尽可能地进行量化和分解,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注意通过重点环节突破、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支撑和政策保障,把文化发展的各项指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体现了“两手抓、两加强”的发展思路,促进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问:“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是什么?

答:《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于“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方针原则,《纲要》将其归纳为八个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大力提高我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快速发展;坚持城乡、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及中西部地区的文化投入,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和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问:请介绍一下“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

答:《纲要》从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两个层面对“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目标进行了阐述。

总体目标是,完成“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文化建设的任务,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的创新能力和整体实力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促进城乡和区域之间文化的共同发展;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国文化发展的水平与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相适应。

在总体目标下,根据当前文化发展的实际,确定了六个方面的发展重点:一是抓好基层文化建设,加大力度改善中西部及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二是抓好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三是抓好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四是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五是抓好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六是抓好人才培养,为文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问:“十一五”时期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纲要》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四个方面对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规划。当前,特别要注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论武装和理论宣传,始终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深刻阐述,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动力和重要指导方针。要广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问:“十一五”时期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要推进哪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哪些重要文化工程项目?

答:为了达到既有宏观的指导性、又有可操作性的要求,《纲要》用专栏的形式列举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16项国家支持的重大文化设施和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是“十五”时期的延续,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国家大剧院工程、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等;也有根据形势发展需要确定的新项目,如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任务提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农村书屋”等。这些重大项目和工程的实施,将会对我国的文化建设起到基础性、全局性的带动作用。

问:《纲要》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部署?

答:《纲要》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一是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尽快改善、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准,逐步改变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现象;二是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包括书报刊资源、广播电视频道频率资源、演艺资源等都要向农村倾斜,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三是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保证文化领域新增加的财政投入主要用于农村。

问:“十一五”时期,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新闻事业发展?

答: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始终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各类新闻媒体建设,着力提高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健全管理制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十一五”时期,推进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大对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重点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等重点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的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造,不断改善硬件条件,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传播能力,充分发挥舆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二是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办出特色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网站;三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信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提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问:《纲要》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指导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纲要》把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部署:一是明确了影视制作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提出要推动国家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设、国产动漫振兴工程、“中华字库”工程等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力争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二是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促进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三是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四是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加快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着力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重塑市场主体;五是大力培育文化产品和文化要素市场,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六是着力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

问: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文化创新中重点要抓好什么?

答: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纲要》把推进文化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强调要以内容创新为核心,开拓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新途径。一是要大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扶持原创性作品,着力打造一批代表国家形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培育和扶持一批体现国家文化水准、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名品和知名品牌文化活动。二是要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政策的作用,着力推动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创新主体,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努力培育各类文化创意群体。三是加快现代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着力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技术专项,丰富表现形式,拓展传播方式,推动文化业态更新。

问: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请问《纲要》在这个方面有什么要求?

答:我国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好民族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纲要》对“十一五”时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全面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十一五”时期完成全国文化遗产普查,做好重要革命历史文物、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同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确定10个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二是要把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发展统一起来。《纲要》提出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濒危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纲要》要求适应当代生活,体现时代特点,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发挥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三是要通过重点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如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中华古籍特藏保护计划、长城保护、大运河文物保护、故宫博物院古建整体保护维修、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等,带动文物保护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纲要》还要求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问:《纲要》在强调民族文化保护的同时,提出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在这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答: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始终伴随着多民族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既独立发展、又兼收并蓄,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华文明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只有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为共建和谐美好的世界做出新的贡献。在这方面,《纲要》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强调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发挥多元载体的文化传播作用,努力构建国际文化营销网络;要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对外文化贸易品牌;要通过实施一些重大工程,加快走出去步伐。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特别要注意发挥文化企业的主导作用,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努力缩小对外文化贸易方面的逆差,扩大我国文化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

问:请谈谈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

答: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文化队伍。《纲要》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出要加强文化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文化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着力抓好对文化领域领军人物、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等院校人才的培养,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训;要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和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健全人才评价、选拔和激励保障机制。同时,提出对在文学艺术、人文社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问: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各项文化发展目标任务,有哪些保障措施和重要政策?

答: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责,始终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动员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其次,要通过健全宏观调控,完善文化工作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第三,要加大和改进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纲要》明确了要继续执行“十五”时期的宣传文化经济政策,同时根据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基金,重点用于扶持国家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支持文化创新和精品生产、扶持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文化产业项目的研发;用于国家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支持地方重大文化工程项目的建设;用于支持国家重大出版项目、少数民族文字和盲文出版物的出版,以及无线广播电视的覆盖。最后,要加强文化立法工作,为文化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标签:;  ;  ;  ;  ;  ;  ;  ;  ;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广播影视总局的负责人_经济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