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论文_李九琴

(江苏省金湖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江苏淮安 211600)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MMRC(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情况以及依从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6332、15.6332,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常规护理;改良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18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通常会有呼吸衰竭现象伴随出现,患者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康复[1]。为了促进患者病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除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外,还需要重视护理质量[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循证医学基础的护理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科学、有效工具[3]。为此,本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护理中应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模式,获得了理想的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7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选取106例,纳入标准:①入组时具有清楚的意识;②入组时已合并呼吸衰竭;③自愿参与;④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不愿参与;③存在认知与精神障碍;④理解能力低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8.96±6.86)岁,共53例,男性33例,女性2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6~82岁,平均年龄(69.39±6.89)岁,共53例,男性36例,女性17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可比性显著,P>0.05。

1.2 方法

观察组行改良集束化护理,护理方案实施前期,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然后再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制定护理方案,将每个护理步骤的操作标准细化,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理方案,并对方案中的内容进行全面掌握;由护士长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加强体位护理 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其采用半卧位或者平卧位,若患者无禁忌,则可取半卧位,以此来便于呼吸;将床头抬高30度以上,将软枕作为支撑点,促使患者处于全身放松的状态,尽可能提高舒适度;对患者表情、面色以及非语言动作等进行仔细观察,调整体位后询问患者的舒适度,以便于帮助其进行灵活调整。

1.2.2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对患者的倾诉认真聆听,并适时给予其心理疏导;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其对疾病以及治疗相关知识的认识与了解;给予患者充分尊重与关心,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方式来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各种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家属与患者加强交流与沟通,最大程度满足患者一切合理需求。

1.2.3吸氧护理 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准,为其选择单腔鼻导管或者双腔鼻导管行吸氧,注意对鼻孔进行及时清洁,采用生理盐水将鼻腔湿润,对鼻黏膜形成有效保护;若患者行面罩吸氧,则要对面罩松紧度进行合理调整,最大程度上确保患者舒适;将湿化瓶的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左右,确保吸氧装置清洁、卫生,每天对其进行更换。

1.2.4排痰护理 告知患者正确排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提高其配合度;若患者能够自主咳嗽,则指导其深呼吸后用力咳痰,若患者不能自主咳痰,则采用机械震荡排痰方式或者叩背排痰方式促进排痰;指导患者多饮水,必要情况下还要对其行雾化吸入治疗。

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即对患者行通气、解痉、化痰、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并知道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呼吸,帮助其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树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MMRC[4](呼吸困难量表)评分情况以及依从性情况;其中MMRC评分在0~4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具有越严重的呼吸困难症状;依从性评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依从性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MMRC评分、依从性评分均行t检验,以(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前MMRC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6332、15.6332,P<0.05,见表1。

表1 MMRC评分与依从性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因气流受限难以逆转,再加上病情易反复性发作,所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会伴随咳痰、呼吸衰竭等症状,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身心不适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现阶段,临床上通常会采用药物疗法或者通气等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虽然能够获得一定临床疗效,但复发率依旧居高不下。为此,本研究在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了改良集束化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t=9.6332、15.6332,P<0.05,这充分证明了改良集束化护理的有效性,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能促使其护理依从性提高。究其原因,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护理过程中的每个步骤均被证实能够促使患者预后得到改善,医疗护理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采用了改良集束化护理模式,与常规集束化护理模式相比,该护理模式对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舒适度进行了高度重视,根据每例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护理针对性,同时也能够促使护理效率与质量提高。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采用改良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常永,范学朋,翁方中,et a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46-49.

[2]陈明燕.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2):1830-1833.

[3]潘建芬,李琴珍.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效能及依从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 13(z2):28-31.

[4]潘建芬,华卓君,陆秀娟,et al.集束化肺康复干预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 31(5):577-579.

[5]任灿.集束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 14(11):1641-1642.

论文作者:李九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探讨改良集束化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论文_李九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