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青少年的品德现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澳门论文,品德论文,青少年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199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了澳门回归后政治、社会、经济和金融制度50年不变,享有高度自治的政治地位。从1993年澳门进入后过渡期、1999年回归祖国,到现在已经10个年头,澳门社会平稳过渡,标志着“一国两制”的成功。澳门面积狭小,人口稠密,居民中以不断迁移到此的华人为主,另有5%左右的葡萄牙等欧洲人后裔。澳门是一个国际化都市,长期以来东西方多元文化并存,近年来我国大陆现代文化对澳门的影响越来越大。澳门在葡萄牙统治的数百年里不重视华人教育,全澳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和教学大纲,直到1991年澳门议会才通过澳门教育制度法令,1994年颁布了《小学品德教育大纲》和《初中道德及公民教育大纲》。当代澳门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就是在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发展的。
考虑到澳门与大陆“一国两制”的实际,我们在制订澳门青少年品德评价指标时参考了1994年澳门政府颁布的《小学品德教育大纲》和《初中道德及公民教育大纲》、2001-2003年澳门大学课题组受特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委托制定的《澳门青年指标体系》,还借鉴了一些国际组织和知名学者的有关论述,如亚洲太平洋地区教科文组织提出的12个核心价值观和5个工具价值观,(注:班华主编:《现代德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班华提出的现代德育目标与德育内容的观点,(注:班华主编:《现代德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确定了包括国家与社会、国际与环境、人生与修养等在内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本项研究属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东南沿海地区学生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之子课题《澳门中小学学生品德问题与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的内容。我们从2003年6月在部分中小学进行少量问卷测试和统计分析,并对问卷进行了反复修改,2003年12月份做了较大样本的问卷调查。
调查研究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选取样本,大陆专业人员与澳门专业人员经反复协商选择了比较能够反映澳门中小学一般情况的三所学校(其中一所学校分为小学部与中学部),在小学的4-6年级和初中的1-3年级随意各抽取一个自然班对所有学生做问卷调查,共有12个班级。由于组织措施得当,只有个别新近移民来澳的学生因为不懂汉字或不懂题目涵义放弃做答,学生答卷的合格率为94%。收回合格问卷中小学4年级学生77人、5年级学生116人、6年级学生98人,初中1年级学生93人、2年级学生105人、3年级学生97人,合计男生299人、女生287人。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调查运用的澳门小学生和中学生两份问卷结构完全相同,只是中学生问卷在小学生问卷题目基础上增加了20%的较为复杂题目,以反映符合他们年龄的问题。
(一)国家与社会
澳门过去同祖国处于分离状态,澳门华人虽有爱国之心,但了解祖国大陆的渠道不多,回归后的澳门同祖国的联系不断加强,澳门青少年同内地,尤其是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青少年在思想上的交流增多。我们的调查是在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两个月进行的,在回答“对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首次发射成功,您的感受”时,表示不予关心的小学生占10.2%、中学生占6.8%,表示有点兴奋的小学生占45.7%、中学生占30.6%,表示比较自豪的小学生占19.8%、中学生占22.4%,表示非常自豪的小学生占22.3%、中学生占40.2%;我们还以填空的方式了解了澳门儿童少年掌握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代号、发射地点、首位航天员姓名等知识,结果能够完全正确回答4个题目的小学生占5.6%、中学生占17.5%,能够正确回答3个题目的小学生占24.9%、中学生占34.3%,另有10.7%的小学生、1.6%的中学生1道题目也答不上来。这些数据表明了当今澳门青少年对祖国发展成就的关注,虽然不少澳门学生对我国第一艘航天飞船上天的了解还不全面,但上述数据出自远离祖国政治中心、刚刚回归不久的澳门应该令人欣喜。
为了考察澳门青少年对祖国历史的了解程度,我们请他们填写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名称,结果能够完全正确填写4项的小学生占17.8%、中学生占52.6%,能够正确填写3项的小学生占19.3%、中学生占17.5%,另有31%小学生、9.2%中学生1项也答不上来。在回答“您对近年某些日本官员极力美化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行为的态度”时,表示不予关心的小学生占10.7%、中学生占12.7%,表示有点关心的小学生占27.4%、中学生占23.9%,表示比较气愤的小学生占27.9%、中学生占23.9%,表示非常气愤的小学生占31%、中学生占39.4%。这组数据使我们看到一部分澳门儿童少年对我国古代文明和对近代屈辱的了解,也使我们看到另外一部分儿童少年缺乏祖国历史知识的实际。
(二)世界与环境
我们以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姓名、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印度首都、埃及首都4个填空考察澳门青少年的国际知识,结果能够完全正确填写4项的小学生一个也没有、中学生占19.9%,能够正确填写3项的小学生占1.5%、中学生占5.6%,能够正确填写2项的小学生占5.1%、中学生占13.9%,另有75.6%的小学生、41.1%的中学生1项也答不上来。“对于美国一伊拉克战争、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等国际问题,您是否关心?”结果回答不予关心的小学生占27.9%、中学生占24.3%,回答有点关心的小学生占38.6%、中学生占51.4%,回答比较关心的小学生占19.8%、中学生占18.3%,回答非常关心的小学生占10.7%、中学生占6%。这组数据反映了澳门青少年的世界知识不够丰富,关注国际事务的热情不足的情况。
在回答“您对近年来全球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增多的态度”时,表示不予关心的小学生占3%、中学生占4%,表示偶尔关心的小学生占23.9%、中学生占35.9%,表示比较关心的小学生占33%、中学生占31.5%,表示非常关心的小学生占36.5%、中学生占27.5%;在回答“看到有人在公共绿化地带折枝摘花,您通常的做法”时,表示自己也采摘的小学生占2.5%、中学生占2.8%,表示不加理会的小学生占32.5%、中学生占56.2%,表示予以劝阻的小学生占26.9%、中学生占30.7%,表示汇报给管理人员的小学生占34%、中学生占9.2%。通过座谈,我们了解到当今的澳门青少年有着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卫生习惯,经常随地吐痰、乱丢废物和衣着不洁的孩子所占比例比起中老年人大为减少,不少孩子还参加清洁卫生活动,给外地游客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三)法制与纪律
澳门过去被称为自由世界,是由于其没有健全的法制体系,仅有的法律制度多是葡萄牙法律在海外的延伸,如1869年修订的《葡萄牙民法典》洋洋2300多条是治理澳门的“通典”,但这部葡文版的法律并没有翻译成华文为当地普通居民所知。澳门进入过渡期后加强了立法和执法及其宣传活动,我们询问中学生“您如何评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结果表示不懂其含义的占6.4%,表示不重要的占6.8%,表示比较重要的占39.8%,表示非常重要的占45.8%;2003年爆发“非典(SARS)”过后,广州等地制订了严格的公共卫生条例,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将被罚款50元,对此表示不予关心的澳门小学生占5.1%、中学生占3.1%,表示不太赞成的小学生占13.2%、中学生占6.9%,表示比较赞成的小学生占25.4%、中学生占33.8%,表示非常赞成的小学生占54.3%、中学生占56.2%。这些数字表明澳门新一代具有一定的法制意识。
对于“您懂得学校颁布的《学生守则》的基本要求吗?”表示完全不懂的小学生占4.6%、中学生占5.6%,表示很少懂的小学生占20.3%、中学生占15.1%,表示基本懂得小学生占51.8%、中学生占62.5%,表示完全懂得的小学生占20.3%、中学生占16.3%。对于“上课时说几句闲话没关系”的观点表示不同意的小学生占36%、中学生占6%,表示无所谓的小学生占36.5%、中学生占35.9%,表示比较同意的小学生占11.7%、中学生占21.1%,表示完全同意的小学生占12.2%、中学生占33.9%。我们询问“最近两年您自己或同学有没有在学校附近受到欺凌或敲诈”时,表示从来没有的小学生占43.7%、中学生占55.8%,表示偶尔遇到的小学生占40.6%、中学生占37.5%,表示不经常遇到的小学生占8.1%、中学生占3.2%,表示总是遇到的小学生占5.6%、中学生占2.8%。这组数据说明澳门中小学的纪律情况喜忧参半,大多数学生能够遵守校纪,但少数学生违纪现象也比较严重,而且各校之间的纪律情况差别明显,少数学校的违纪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人生与修养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生活在多元价值观环境里的澳门学生是怎样看待人生意义的呢?中学生回答“如何评价孙中山提倡的‘天下为公’的观点?”时,表示不懂其含义的占39.8%,表示不合时宜的占13.1%,表示没有过时的占18.7%,表示值得提倡的占27.5%,不知道的中学生占40%,反映了相当多的澳门初中学生还没有明确的价值观。钟南山院士是2003年春季抗击非典(SARS)中的英雄人物,包括澳门在内的华南地区的成年人对他都十分敬仰,问卷显示“不知道他”的小学生占13.7%、中学生占12.4%,表示有点敬仰的小学生占21.3%、中学生占27.9%,表示比较敬仰的小学生占25.4%、中学生占27.5%,表示非常敬仰的小学生占36.5%、中学生占31.9%,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澳门大多数中小学学生敬重时代英雄的态度。
为了深入了解澳门中小学学生的人生追求,问卷假设“如果您现在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机会,您首先会考虑哪些因素”,结果在备选的8个答案中被选中率较高的依次是:①有利于自己继续学习的小学生占19.3%、中学生占23.9%;②能挣到较多的钱的小学生占18.3%、中学生占18.9%;③选择地位高、名声好的小学生占13.3%、中学生占15.9%;④能给社会带来福利的小学生占12.5%、中学生占11.6%;⑤符合自己志趣的小学生占9.1%、中学生占5.9%;⑥能让亲友得到好处的小学生占7.3%、中学生占7.9%;⑦符合父母意愿的小学生占8.3%、中学生占3.2%;⑧选择自由和轻松。这些回答表明了澳门青少年注重现实和追求多样化的人生态度。
(五)科技与学习
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进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借用大陆教育中小学学生时常说的“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询问澳门中学生“您同意这个观点吗?”结果表示不同意的占3.2%、表示不太同意的占10%、表示比较同意的占49.8%,表示完全同意的占35.1%,大多数学生认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电脑是当今高科技的代表,据我们同期的调查,澳门居民家中拥有电脑的比例是74%,在回答“你平均每周使用电脑多长时间(不论在家里、学校或街道网吧,但不含电脑课)”时表示1-2小时的小学生占41.1%、中学生占23.5%,表示3-5小时的小学生占19.3%、中学生占29.9%,表示6-7小时的小学生占4.6%、中学生占13.9%,表示8小时以上的小学生占10.2%、中学生占26.7%(基本没有使用的小学生占23.4%、中学生占4.8%);“您经常使用电脑做什么?”首选找人聊天的小学生占13.2%、中学生占19.8%,首选玩电脑游戏的小学生占42.5%、中学生占21.4%,首选上网查阅资料的小学生占8.5%、中学生占18.1%,首选通信(e-mail)的小学生占5.3%、中学生占9.5%,首选欣赏多媒体出版物的小学生占10%、中学生占12.4%,首选制做作业的小学生占6%、中学生占13%,首选交异性朋友的小学生占0.6%、中学生占2.8%。
我们调查了学生的学习目的,“以下哪些因素在促使您努力学习?”结果在备选的6个答案中首选让爸爸妈妈满意的小学生占31.8%、中学生占26.2%,首选将来为社会造福的小学生占13.2%、中学生占14.6%,首选在同学中有地位的小学生占12.3%、中学生占17.6%,首先选择自己喜欢读书的小学生占12%、中学生占10.3%,首选让老师满意的小学生占9.8%、中学生占6.5%,首选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的小学生占5.5%、中学生占8.5%。这些说明现在澳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还不多,很多学生是因为家人或者老师让学习他才用功。
(六)经济与生活
在澳门这样商业高度发达的社会里金钱自然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青少年怎样看待它呢?“您如何评价‘有钱就有一切’的观点?”结果表示非常赞成的小学生占10.2%、中学生占12.4%,表示比较赞成的小学生占21.3%、中学生占29.1%,表示不太赞成的小学生占34%、中学生占41%,表示很不赞成的小学生占32.5%、中学生占17.5%。我们询问“如果学校为灾区生活困难的居民捐款,您愿意支援他们吗?”结果表示很不乐意的小学生占5.6%、中学生占3.2%,表示不太乐意的小学生占13.2%、中学生占11:2%,表示比较乐意的小学生占40.6%、中学生占50.6%,表示非常乐意的小学生占38.6%、中学生占35.1%。这组数据表明虽然有一部分澳门中小学学生比较看重金钱,但是绝大多数澳门学生愿意向灾区民众伸出援助之手,在济贫时并不吝啬。
澳门经济以旅游、博采、娱乐和商品交易为主,传统农业、渔业和工业早已消失,居民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我们询问“看到有的同学吸烟、喝酒、用高档化妆品、戴金银首饰,您的反应会是什么”,结果回答极力模仿的小学生占3%、中学生占2%,回答尽情欣赏的小学生占13.7%、中学生占19.5%,回答感到不快的小学生占27.9%、中学生占49.4%,回答劝说他/她不要这样的小学生占53.8%、中学生占27.5%。“有的同学经常买来卡片、圆珠笔、食品送给其他同学,对此您的态度是”,结果表示完全赞同的小学生占11.7%、中学生占11.2%,表示基本赞同的小学生占23.4%、中学生占38.6%,表示不太赞同的小学生占38.6%、中学生占36.7%,表示很不赞同的小学生占24.4%、中学生占11.2%。对“今年以来您用于人情交往的费用(买礼品、一起游玩、吃饭等)是多少?”回答完全没有的小学生占29.4%、中学生占19.9%,回答在100元以内的小学生占39.6%、中学生占32.3%,回答在101-300元的小学生占11.7%、中学生占19.5%,回答在301-600元的小学生占8.6%、中学生占14.3%,回答在601-1000元的小学生占5.6%、中学生占8%,还有5.2%的中学生和3.6%的小学生一年的人情费用超过了1001元。这组数据反映了在澳门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尤其在人情花费上孩子们的差别是比较大的。
三、结论和建议
从1993年澳门进入后过渡期至今的10年间,澳门社会在变与不变的对立统一中平稳过渡,澳门居民的思想在变与不变的历史进程中发展。两年来的文献分析、座谈讨论、个案研究和问卷调查,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今澳门青少年品德的总体状况是健康的,这主要表现在:(一)逐渐增强的祖国意识;(二)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三)比较现实的人生追求;(四)尊重科学的态度;(五)比较理性的金钱观念。但是也不能忽视澳门学生品德中存在的问题:(一)对于祖国和世界知识的掌握还不够;(二)对于澳门社会和国际事务的关心程度不够;(三)学习的积极性还不高;(四)部分学校和部分学生较为严重的纪律涣散现象。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澳门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加强对中小学学生的品德教育。澳门社会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赌博、性乱、抢劫、凶杀等问题,大众传媒又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这些对于青少年品德进步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正如澳门特别行政区检察长何超明博士所言,“现在的青少年已经不是不谙世事的温室花朵,房门已经挡不住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暴力、毒品、色情、强权政治正通过各种媒介侵蚀他们的心灵。”(注:陈欣欣主编:《青少年问题与社区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青少年犯罪研究学会2003年版;)以往有的研究人员面对青少年品德问题一味指责社会环境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现在已经掌握澳门政权和教育管理权的华人应当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品德教育,从学校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校外活动等方面采取切实的措施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德。
第二,努力打造新时代的澳门精神,并用于促进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澳门社会有不少阴暗面,但是也有许多独具魅力的积极因素,正如澳门中华教育会副会长刘羡冰女士所言“睹城老居民‘出淤泥而不染’,多元文化并存共融,互相尊重,显示她的风姿;启迪人们对‘和而不同’哲理的体味,印证自然磨合的历史功能,鼓励人们对和平、和谐的追求,因而澳门具有她精妙的神髓!”(注:刘羡冰:“莲花精神和文化多元尊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8期;)澳门是东西方文化成功交融的范例,近年澳门居民拥护“一国两制”、共渡亚洲金融危机、为内地灾民提供援助、共同防范非典病魔都非常出色,为澳门精神增添了新的亮点,教育部门应当运用这些鲜活材料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品德进步,尤其是作为一个国际性城市,澳门学生应该具备较为丰富的祖国与世界知识、具有全球意识与情怀。
第三,努力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共同防范和解决青少年的品德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尤其解决青少年品德问题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家校合作成为发达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注:何瑞珠:《家庭学校与社区协作:从理念到实践》,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近年来澳门学生家长关注孩子成长、关注学校教育和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有些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长还辞掉挣钱的工作专事教育孩子和料理家务。当然,大多数家长欠缺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难免出现过失,为此学校应当主动帮助他们提高教育素养,共同解决学生品德发展中的难题。在这方面,澳门海星学校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设置家长开放日、定期与家长商议学生问题,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可以在澳门其他学校推广。
第四,不断加强同大陆和香港的交流,共同寻求促进学生品德进步的策略。澳门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同大陆和香港的学生品德发展一样既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近年来我们在广东、福建、浙江沿海城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调查中发现部分青少年同澳门的青少年一样比较普遍地存在着缺乏学习积极性、打游戏机上瘾和迷恋网络等问题。(注:骆风:“走向新世纪的新一代的道德风貌——在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调查分析”,《教育曙光》2001年第43期。)调查还发现广州和深圳有些学校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如深圳罗湖小学近邻罗湖口岸,学校周边环境和学生家长来源复杂,但该校坚持明确的办学方向和教育原则,学生的品德表现逐年提高。罗湖小学的经验完全可以为澳门的中小学所用。现在澳门同大陆和香港的交流日趋便利,澳门教育部门应当加强与内地和香港的交流与和合作,互相借鉴,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