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 山西师范大学
摘要:戏曲拥有丰富的表演手段,它是唱、念、做、打、舞高度综合的表演艺术,它把曲词、音乐、武术、表演熔铸为一炉,用节奏驾驭,达到和谐的统一。戏曲这种唱、念、做、打、舞的综合又是高度灵活自由的,已经形成了有不同侧重的戏曲式样。本文主要论述传统戏曲的审美特点,兼略述戏曲个性的必要性。
关键词:戏曲;审美;个性
戏曲在处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不是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努力追求传神写意之美,达到神似。
一、写意和程式之美
十万八千里路程在戏曲舞台上只要走一个圆场就可抵达;漫漫长夜,几声更鼓就可以夜尽天明;千军万马,四个龙套即可代表,正如顺口溜所说:“一个圆场八百里,四个龙套百万兵,万仞高山三五步,一段慢板到五更。”这种表演可以说把舞台的假定性发挥到了极致,也为戏曲观众所接受,审美主体与客体已达成了一种默契。戏曲表演追求是传神,舞台上灯如白昼,却表现了一场黑暗中的厮杀。
戏曲完全靠演员出神入化的表演来体现典型环境,因此形成了以浆代船,以鞭代马,有酒无菜,有杯无筷等传神写意的表演法则。戏曲的唱念也是如此,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十年八年时间一两句话带过,戏曲的表演的美学原理是以简带繁,以少胜多,言简意赅,写意传神,它为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观众也参与到戏剧创作中来。这种写意传神之美是很独特的,与我们民族文化和美学传统是分不开的。
程式是戏曲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自生活,例如表演程式就是生活动作的规范化,在戏曲表演中是固定或是基本被固定下来,例如旦角出场时提领、摸鬓发就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旧时妇女头上簪花插翠,佩戴首饰活动时难免松动,用手按一按是生活中妇女常有的动作,用于舞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旦角出场时必不可少的程式动作,不过与生活有所区别,它是虚拟的,点到为止,并不真去又摸又按,它讲究一个美的形象,与身段配合显示女性的婀娜柔美。
程式是演员创作形象时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段,久而久之,经过积累,提炼加工,筛选淘汰被逐渐固定下来。例如昆曲《千金记》中有一场戏表现的是楚霸王项羽听到军情后披挂上阵的动作,相当精彩,后来京剧等剧种也在武将出征时沿用这套动作,大家称之为“起霸”。以后又有了男霸、女霸之别,女将出征也基本沿用这套动作,只是有些变化而已。由此可见程式是有一定规范的,但又不是一成不变,不可触范的“金科玉律”。它源于生活,经过几代艺人的提炼加工,使之舞蹈化、节奏化,具有一种艺术之美。它是几代人的共同创作,是艺人心血的结晶。程式随戏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时至今日,戏曲表演仍然运用程式,同时也不断地根据生活创造新的表演程式,程式既有古老的又有年轻的,程式还有一个特点,是被戏剧同行和观众认可的,所以有相对稳定性,但又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不断提高,不断丰富的过程之中,不断地与时俱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戏曲程式不仅体现在表演之中,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装,乃至剧本形式都存在程式,可以说在戏曲中程式无处不在。如戏曲舞台的大导具基本是一桌二椅或是一桌二椅的变形;戏曲的锣经如小锣打上、慢长锤、急急风、四击头等表现的是不同戏剧情景之中的人物的各种心态再如演员上场时念引子、定场诗、自报家门等都属于程式。程式是一种被规范的表现形式。它在戏曲中被普遍广泛运用,因而形成了戏曲既反映生活,又与生活存大一定的距离;既取材于生活又与生活形态有所不同,因此它比生活更美、更精彩、更集中、更夸张,因此具有一种特殊的色彩、独特的美感。
二、戏曲个性的必要性
现今传统戏曲的前程和命运令人担忧:在全球化语境下,人们很容易失去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自尊、自爱,鄙薄自己的传统艺术,以至于多年来戏曲被一些人视为“落后的艺术”;多种艺术的竞争,使观众分散,加上外来艺术、流行艺术以其时尚性又夺去了传统戏曲的大量观众,戏曲观众在减少;国民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贫富两极分化,“中间层”不够庞大,有钱人不看戏,看戏人不富裕,社会支付不了戏曲因特殊的生产方式造成的高投入,戏曲团体经费困难,一旦转为企业推向市场将更加困难……诸多社会因素威胁着民族艺术———戏曲的生存。如果说这些威胁还都是外部原因,是“外患”的话,那么戏曲生存还有更大的威胁,它存在于戏曲的内部,是“内忧”,那就是戏曲个性的淡化。戏曲个性的淡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戏曲的整体个性淡化,二是各个地方戏剧种的个性淡化。戏曲个性是戏曲存在的依据,个性淡化的结果是从根本上毁灭戏曲。继承和强化戏曲个性,是保护戏曲的根本。
戏曲和地方戏剧种的个性淡化,在新创剧目或当代创作者的创新元素注入较多的剧目中表现得最为突出。这些剧目,有的是浓重的写实观念,彰显的主观意图束缚了作者的神思,失去了戏曲的写意、空灵、神似、洒脱、嬉戏的美学品格,虽然还保留着戏曲的唱做念打,却没有了戏曲味儿,只有话剧味儿;有的忽视性格塑造和情感表达,在刺激观众视觉、听觉上狠下工夫,灯光、伴舞队、布景充斥舞台,令人眼花缭乱,缺乏情感力度,夺人耳目,不入人心,散发着晚会味儿;有的是把舞台仅仅作为导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显示创造力的平台,忽视演员的创作力,导演把演员视为实现自己意图的道具,致使演员的创造力消减,属于演员自身的语汇越来越少。但作为非物质文化的戏曲,演员身上的演唱技艺是第一位的,由于他们的创作力被剥夺,使戏曲中那些让人品味不尽的“意味儿”大大衰减。
综上所述
戏曲的服装与化妆都属于造型艺术,脸谱、头面、翎子、水袖、髯口、帽翅、水发……既是表现人物年龄、地位、身份、性别、性格的重要手段,同时又是戏曲演员表演的重要依托物,于是产生了翎子功、水袖功、耍纱帽翅、甩发以及高难度的打出手等表演动作。这些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舞蹈美,既是规范动作,又是自由的、带着技术性、技巧性,但又不是单纯的技术技巧表演,而是舞蹈化的戏剧动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中国戏曲有独特的艺术美。
魏青(1990.7——):女,25,汉族,籍贯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2013级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论文作者:魏青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戏曲论文; 程式论文; 个性论文; 动作论文; 演员论文; 艺术论文; 写意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