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论文_何志鹏

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论文_何志鹏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四大队 四川 628017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程度日益提高。道路工程项目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道路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人们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工程建设项目、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在整个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软土地基施工工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 道路软土地基的性质与处理原则

1.1 软土地基处理的相关准则

道路工程中软土基分布较广,若软土基处理技术不到位,容易造成工程施工及使用期间发生局部和整体剪切破坏,无法保证工程建设的稳定性。软土基的施工特点是高填方路基沉降量大、工期紧,且直接影响路基沉降。软土基的处理质量关系到路面结构完整和车辆行驶平稳。因此软土路基处治施工应以消除沉降和控制路堤稳定为原则,施工中应加强路基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确保路基稳定,工后沉降符合要求。

1.2 软土地基过水性能较差

软土地基最为重要的一个性质就是他的透水性,正是由于软土地基的透水性能较差也是导致软土地基尾号较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地基在固结的过程中需要排水,但软土地基的排水性能较差,在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基本都是不透水的,这也就导致了软土地基的固结十分困难。如果想要软土地基完全沉降,所需要的时间要比正常的固结时间长的多。另外,固结形成之后,地基的强度与质量也都会有一定的损害,最终影响道路梁工程的质量。

1.3 软土地基受到外加压力易产生形变

软土地基内部的孔隙过大,相比于普通土的土地性质来说他的渗透性更加差,土层内含水量高于其他地基,这样的特点会使得土壤的凝固速度变慢,地基的等待时间过长,地基承重能力不达标,会造成道路的断裂变形等状况的发生。

1.4 软土地基抗剪力较差

是指土的形变在一定的持续荷载作用下随时间增长而不断增长的特性。这一特性使它的长期强度远远不如瞬时强度。这对边坡、码头的稳定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一般先进行剪切试验来求出它的抗剪强度值,然后再在安全系数进行适当的提升。

1.5 软土地基内部分布不均匀

由于软土地基存在着大量的水分与粉细砂透镜体,在长时间静置之后,粉细砂透镜体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这种沉降一般为不均匀的沉降,在地基的各个方向表现的都较为明显,对地基的危害极大。

1.6 软土地基可压缩性较高

软土地基内部的缝隙较大,这些缝隙内部存有大量的水,导致了软土地基的容重较小。土壤内部的含水量较大,土壤内部所生长的微生物量较大。土壤内微生物增大直接影响就是土壤内部的腐殖质与可燃气体的量增大。所以,软土地基的体积能够被大量的压缩,体积逐渐缩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软土地基内部的结构都不能达到稳定形态。软土地基的压缩能力与软土地基地基的塑性能力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2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 软土地基表面处理技术

在软土地基的表面处理过程当中,由于软土地基表面的质地比较柔软,在日常中很容易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产生不良的形变,因此在进行软土地基的表面处理工作当中,必须要适当地进行水体排放及加入一些铺垫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还需要对地基当中的实际含水量进行检测,如果地基当中的实际含水量过高,那么可以运用挖沟的方式来进行地基排水,然后再进行后续的填土操作。在进行填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注重地基内部的含水量大小。同时,在道路工程的路基施工当中,必须将软土地基当中的软土层全部进行清理,在清理完成之后的区域铺设足够厚度的砂垫层,通过这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土地当中的含水量,有效提高地基整体的强度,充分保证道路路面的稳定性和质量。

2.2 砂垫层排水法

针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中,其中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为砂垫层排水法。砂垫层排水法在使用过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地质条件有着一定的要求,砂垫层排水法并不适合运用到一些排水性能较差的地基中,在进行砂垫层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所需要使用的原材料进行科学选择,尽可能选择泥沙含量为5%左右的砂石材料,同时还需要保证施工过程当中的原材料符合国家道路施工的相关标准。实际砂垫层排水施工过程中,必须在路堤的底部进行砂层的铺设,通常情况下,砂层的铺设厚度保持在15~25cm,铺设完成最后的软土地基整体的固结能力较强,抗压能力大大提高。通过这种软土地基处理方式有效提高了软土地基的荷载能力,也增加了道路地基内部的排水性能,对道路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保障。

2.3 静力排水固结技术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中,静力排水固结法就是不断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强度,实现地基整体的稳定性。在道路工程修建之前,为了保证地基以下的空隙水可以高效率排出,有效防止地基大面积沉降的问题,需要在道路工程施工之前对施工场地区域进行加载和预压处理,或者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体系,依照道路工程本身的负载量,进行逐级加载实验,保证地基的最大负载量符合后续道路使用的要求。

静力排水固结法在道路工程地基施工中的有效运用,可以充分防止软土地基所产生的不良沉降问题。除此之外,这种方式的有效运用还可以大大提高软土地基整体的抗剪强度,通过对静力排水固结法的运用,有效提高路基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这也是当前我国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最受欢迎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在排水固结施工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其中排水系统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分别是竖向排水和水平排水,主要的作用是改变地基边界的排水条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排除地基内部的孔隙水。在地基中加压系统主要包含堆载法联合法、降低软土地基水位和真空处理法这几种处理方式。这几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主要也是为了不断提高软土地基的荷载能力,最终达到软土地基土质的固结能力,大大提高地基的抗压能力,对道路工程的整体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保障。

2.4 碎石桩处理技术

碎石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凭借管桩所产生的强烈振动,对原土地基完成打孔操作之后,在孔洞中加入类似碎石和沙粒的坚硬材料,然后完成对碎石桩的制作。碎石桩体和周围的地基组织结构之间,会形成一种全新的复合地基类型,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软土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有效防止了地区产生不良沉降问题。碎石桩法在运用过程中,主要是将地基中的软土材料更换成为硬度更大的砂石材料进而制成了柱状结构,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对道路路基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通过这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整个施工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并且整体的经济投入相对较低,受到了各大道路修建单位的广泛运用,施工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的保障。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进步。道路工程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贸往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保证道路工程质量对保证道路工程使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软基是道路工程中常见的病害,加强软基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道路工程质量。然而,不同软土地基的性能存在较大差距。在处理软土地基时,必须准确分析软土地基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宏坤,孙峻峰.关于土工织物在软土地基中应用的探讨[J].民营科技,2008(15):67-69.

[2]刘金波.浅谈道路工程中的软土地基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187-188.

[3]史启超,曹卫平.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比较分析[J].路基工程,2012,(1):111-114.

论文作者:何志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究论文_何志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