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及临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将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对象,选取的患者病例数为60例,要求住院时间是2017年10月到2019年2月,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按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配组别。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30例患者编排为对照组,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另外30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针对两组患者取得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差于实施综合护理的实验组,而其致残指数却高于实验组,P<0.05可以证明比较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取得的效果较好,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预后
脑梗死是心脑血管科临床上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以老年患者居多,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部血管血流不畅而致使其脑部组织呈现供血障碍,进而出现血管阻塞性而造成的一种疾病,该病的发病较快,且病情较重,患者极易由于缺氧、缺血而致使其神经功能遭受损害,此中,大部分患者均有偏瘫等并发症,乃至死亡的出现。因而,对其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作用[1]。本研究中,笔者选取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这些患者分别接受了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现做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本次调查分析的样本,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基础常规康复治疗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实验组则在此之上使用早期康复治疗方式,每组样本数均为30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最小的61岁,年龄最大的79岁,平均年龄为(68.1±6.1)岁;患者的最长病程为6天,最短病程为1天,平均病程为(2.9±1.7)天;实验组年龄为62-80岁,平均年龄为(68.9±7.7)岁;患者的最长病程为5天,最短病程为0.5天,平均病程为(2.4±1.3)天。将选取的60例样本的相关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予以计算,结果发现组间差异较小,符合正太分布,P>0.05,符合本次研究前提。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基础常规康复治疗方式,待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7天之后,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实验组则在此之上使用早期康复治疗,待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之后,对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1)非患侧肢位摆放:选取健侧仰卧位、卧位,而其患侧则使用肢位卧位交换摆放的方式;针对不能自主翻身的患者,应每间隔2小时进行1次翻身,以免压疮出现,不利于康复[2-3]。(2)理疗干预:依据患者的具体状况,使用脑循环治疗仪和中频治疗仪;(3)肢体功能训练:对患者现进行引导式的被动训练,以免其患侧关节出现萎缩畸形、僵硬等状况,训练应由小幅度开始,逐步过渡到大幅度,应由大关节至小关节,对患者实行背屈踝关节、指关节伸展、旋后前臂、肩外展等锻炼。每次训练时间为半小时,每天进行2次。由此逐步延伸至坐位平衡、缓慢站立及行走等锻炼,每次半小时上下,每天进行2次;(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在以上训练过程中,适当插入日常生活锻炼,比如:进餐、刷牙、宁脑筋、洗澡、大小便控制及上下楼等锻炼,每天进行3到4次,每次时间以30分钟为宜,采用鼓励式的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增加其训练的积极性和信心。(5)语言障碍训练:依据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其实行相应的语言锻炼,以循序渐进为主,有简单至复杂。由单个字的发音,至单个词语的发音,简单句子的表达,最后至简单交流等[4-5]。
1.3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方式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等)没有任何改进,且有加重趋向为无效;不同方式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等)明显改善,但其生活依然难以自理为有效;不同方式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等)基本消失,且其行走如常,生活可完全自理为显效。有效率=1-无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5.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字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x±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X2,计量资料为t;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
2结果
实验组30例患者中,仅有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28/30);而对照组30例患者中,无效的患者有10例,总有效临床为66.66%(20/30);实验组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计算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致残,致残率为3.33%(1/30);而对照组却又8例致残,致残率为26.66(8/30);且组间差异明显(x2=6.4052,P=0.0113),存在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其致死指数较高。当前,溶栓和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革新,使得脑梗死的死亡指数明显降低,但其致残指数却未有任何改进。此中,偏瘫的发病数量最高。脑梗死偏瘫的致残指数相对较高,致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基本丧失,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社会及家庭亦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使其相关的功能伤害得到逆转,凭借可塑性的远离,经早期康复治疗,可使其脑部循环代谢得以改进,使其脑水肿得以减轻,以及神经功能得以恢复。而在患者病情平稳48小时之后实行早期康复治疗,能够尽可能地将其损害的神经进行修复,使其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得以改进。所以说,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不但可使其病情得到明显缓解,而且还是其治疗效果大大提升,随之致残率明显降低[6]。本次研究中也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而对照组却较低,且实验组致残率远低于对照组,结果再次证实了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综上,将早期康复治疗使用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疗效比较突显,且致残指数较低,应被积极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玉燕,季志玲.6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关键思路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1):87.
[2]牛翠翠,翟淑娟.早期康复护理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10):157-158.
[3]沈佳莹,史优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首次脑梗死继发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9,31(06):826-827.
[4]侯敏,姜亦伦.强化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03):26-28.
[5]王会秋.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8):251-252.
[6]张朝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运动功能以及语言功能的作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8):124.
论文作者:邓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脑梗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程论文; 肢体论文; 使其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