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_青少年教育论文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_青少年教育论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来,在安徽省巢湖市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的统一领导下,巢湖市始终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实践育人与环境育人并举,阵地建设与载体创新共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经验

1.以体验教育为途径,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实践教育

坚持实践育人,引导未成年人在实践体验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文明行为。深入开展“四个体验”(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大自然中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家长与孩子亲情笔会”、“争当文明小使者”、“校园文明之星”、“手拉手保护母亲湖——巢湖”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实践中长才干、受锻炼,增强广大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绿色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养成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

2.以环境育人为手段,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坚持把整治和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头戏,不断强化工作举措,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网吧监管,严格执行网吧日常监管制度,组织四县一区开展互检活动,突出查处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市直管的23家网吧下移至居巢区管理,建立了由政府牵头,文化、公安、工商、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参加的管理网络,同时聘请一部分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干部、老教师、老职工等作为网吧义务监督员,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全市网吧监控系统建设已经建成,该系统通过对所有经营性网吧安装“净网先锋”软件,建立市、县(区)两级文化行政部门监控平台等办法,对经营性网吧实施技术性监控。与此同时,坚持抓净化银幕荧屏工作,严格控制渲染暴力、凶杀、恐怖等内容的剧目,在晚上黄金时段一律不播涉案剧,同时加大公益广告宣传频率,有效地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净化工作集中行动,并制定《巢湖市市属中小学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净化工作方案》。该《方案》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参照自然保护区的做法,将市区社会文化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在这一系统内,又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即四大责任区,其中校园内为核心区,核心区周围200米以内为净化区,净化区周围400米以内为缓冲区,缓冲区以外的整个市区为保护区。行动中,既强调分区整治,又实行统分结合、四区联动,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工作的新路子。

3.以阵地建设为平台,强化对未成年人的革命传统教育

免费开放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加大对公共文化活动场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依托学校、博物馆、纪念馆等阵地,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继承优良传统,弘扬爱国精神。同时,以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室、文化广场等阵地为依托,以文化育人为载体,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等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了未成年人的艺术情操。组织新闻媒体积极制作、刊播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专题栏目和公益节目,及时宣传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橱窗等载体,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在各类学校中开设法制教育课,普及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和依法维权能力。

4.以资源整合为依托,积极构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在重视发挥教育、团委、妇联等部门作用的同时,挖掘现有资源加以整合,努力推动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的建立健全,积极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了1300多平方米的妇女儿童发展中心,组建了市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太阳花儿童艺术团,在重要节日期间,组织了系列文艺演出,丰富了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市图书馆不定期举办“少儿书画比赛”、“青少年读书征文“有奖猜谜”等系列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文艺爱好和业余专长。市博物馆教育基地在经常组织名人作品书画巡展,主动邀请学校组织学生上门参观,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多部门联动共创、协调并进的教育网络已初步形成。

二、存在问题

尽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城乡之间缺乏协调共进机制,在推动城乡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城乡联动上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2.在机制建设上,家庭、学校、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脱节现象。从总体情况看,由于在基层缺乏良好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仍存在方法、手段上的差异,特别是家庭、社会中对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负面作用仍在不同层面上呈现出来。

3.青少年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青少年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意识逐步弱化,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碰到一点儿困难和挫折,往往茫然失措、承受不了。有的因此消沉、怨愤甚至绝望,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4.未成年人家庭道德教育知识较少,方法简单,难以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对家庭教育的要求。由于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科学方式,家庭教育方法简单滞后,给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举措

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要求、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针对巢湖市实际情况,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城乡共建机制,增强城乡联动一体创建的协调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不同学校、不同县区,特别是在城乡之间有较大的差别。城市无论是在教育资源、阵地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农村;农村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建立城乡共建机制,实现城乡联动一体创建,避免单面独进,就要努力推动城乡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创共建。要以城市先进的创建理念、方法指导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农村独有的乡土文化、本土特色补充城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不足,推动城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2.推进实践阵地建设,增强社会资源的整合性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多门类建立多功能的教育阵地,为青少年广泛提供实践机会。采取多种渠道,加大建设和投入力度,实施市场化运作,创办各类有益青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充、延伸青少年道德建设阵地,逐步形成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图书馆、文化馆等为一体的青少年文化活动阵地网络。与此同时,以实践阵地为平台,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活动载体,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道德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在活动中提升。

3.落实齐抓共管机制,增强“三结合”网络的整体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必须充分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特别是要协调、组织、发动各成员单位按各自职责,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和本社区范围内的道德教育工作。同时,要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制定严格、规范的考评制度,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一票否决”。要组建专、兼职的未成年人教育者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广泛周到的服务,并在实践中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防止三者的脱节。

4.遵循身心发展规律,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要从未成年人成长的特点出发,紧紧抓住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针对青少年不同的成长阶段,要开展各具特色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的青少年群体,道德教育应该各有侧重。一以贯之地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之贯穿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成为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要积极探索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青少年特点的道德教育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系统规范的道德教育,使青少年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标签:;  ;  

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