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如何用“爱的语言”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论文

浅议教师如何用“爱的语言”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论文

浅议教师如何用“爱的语言”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寇明英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摘 要: 好的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授课实际上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教师要真正教好书,首先要和学生搞好关系。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角。教师用“爱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可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师;爱的语言;学生;交流

2017年冬季的一个下午,南方某城市的一个高三学生与其班主任在学校发生争吵,该学生遂用刀刺死班主任!近几年,学生伤害老师的事件频频发生,令人震惊。网络和媒体上也掀起“师生关系为何如此恶化?”的大讨论。作为一名教师,在痛心疾首的同时也要思考:如果用“爱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是不是可以大大降低那些风险,避免灾难?那位班主任面对一个压力很大、无处发泄、且有心理问题的高三学生,如果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如果不是一味地批评,而是用“爱的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许这场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一 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素

世界上第一个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了一种神奇而平和的沟通方式。按照非暴力沟通方式来交流,能使人们之间情意相通、和谐共处。所以有些人也把它称作“爱的语言”[1]。非暴力沟通的核心要素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即:首先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然后表达出自己此时此刻看到的结果,关键是清晰地表达出观察到的结果(我看到你在趴在桌子上),而不是发表评论(你趴到桌子上好像没长骨头);接着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担心、恐惧、高兴、气愤”等等;然后说出何种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在课堂上,教师借助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自己,有意识地使用“爱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会使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尤其是零零后的学生,他们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从成人的角度看,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从学生的角度看,成人说话越来越落伍[2]。如果教师一味地用传统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想必也会无功而返。上课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要真正教好书,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处理好关系,避开沟通的“雷区”,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呢?笔者就此问题举例进行浅议:

二 以案例解析非暴力沟通所达成的实际成效

案例一: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教师若用“爱的语言”进行交流则为:慢慢走过去,轻轻叫醒他,和颜悦色地说:“我看到你趴在桌子上听课,担心时间久了,你的脖子不舒服,久而久之容易得颈椎病[3]。你坐起来听课我讲课更加精神抖擞。你愿意坐起来听课吗?”为了让学生提神,可以请他朗读一段课文,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除了语言,教师的表情及体态,也是表达教师和学生相互连接、彼此理解的一个很好交流方式;反之如果教师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学生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比如:教师气狠狠地走过去,愤愤地训道:“你昨晚是不是又去网吧了?大清早就睡觉!猪吗?回家去睡!”教师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先入为主地给学生“贴标签”,学生会马上反驳:“我没去网吧包夜!我就喜欢趴着听课。”学生这样不尊重老师的行为会让老师很难堪,下不了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是:心存爱意。所以沟通要从“心”开始!

案例二:一名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老师提问时他答非所问。老师可能会这样批评:“你怎么回事?上课从来不认真听讲,一问三不知,笨得要死!”以后这名学生可能会因厌恶这门课的老师而逃课!教师若用“爱的语言”表达,则是:“看到你能临场发挥,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太难过了。但是教学相长,我需要你的发言更精彩。你愿意注意力集中吗?”用这种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得以保护,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明显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因此,爱能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反之对学生的批评,某种程度上间接地表达了一个老师还没有满足的需要[4]。比如:案例里学生在课堂说话,老师用“差劲”来“贴标签”,学生反击:“我没说废话!”如果教师直接说出需要:“我看到你和同桌正在窃窃私语,感到难过,因为我需要尊重,同时担心你把重点内容错过。你下课再讨论,好吗?”学生就会做出积极的回应,更不会说出让老师尴尬的话。不幸的是,大多数老师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倾向于考虑学生有什么过错,所以暴力的根源就在于教师忽视师生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全部归究于学生:“我生气是因为你上课说话,我发火是因为你上课睡觉!”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长期以来,我们强调人性本恶以及通过教育来控制天性,这导致了教师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常常心存疑虑,以致不愿意去体会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愿意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和需要。教师如果通过倾听以及表达自己的需要,会使师生关系得到明显地改善[5]。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教师既表达自己又关心学生:我从未见过“差劲”的学生,只见过有个学生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要求去做,但他不是差劲的学生;我从未见过“懒惰的”学生,只见过有个学生上课趴在桌子上听课,我看着不舒服,但他不是懒惰的学生!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学生,只是见过有个学生回答问题不正确,我听了有点不开心,但他不是一个愚蠢的学生。请您在说他:“你是个差劲的学生”之前想一想,他是个差劲的学生,还是他只是上课说了几句话而已?他是个懒惰的学生,还是仅仅上课睡了一次觉而已?他是个愚蠢的学生,还是只是上课没认真听讲而已?教师要就事论事,不要给学生轻易地“贴标签”。在矛盾激化的很多时候,不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问题,而是教师讲话方式、教育方法的问题。像“品行有问题”这样的标签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经常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岂不是说他不遵守学校规矩是正常的了吗?这样的“标签”反而会“鼓励”学生做老师不希望他们做的事。然后他们的行为似乎又进一步证实了教师的判断。心理学称它为“负强化”。用“差劲”来“贴标签”,使师生关系立即变得箭弩拔张!所以,老师的沟通方法很重要,用非暴力沟通会有利于师生彼此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化解师生之间的误解和冲突。

上面两个案例的共同点是:教师在“心存爱意”的基础上,清楚地表达了观察结果(“看到你趴在桌子上,担心久了易患颈椎病……”;“看到你和同桌窃窃私语,担心你错过重点知识……”)接着表达感受(“我有点担心”;“我不太难过”)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了这些感受(“因为我需要你坐起来听课”“我需要你认真听课……”),最后提出具体的请求(“你愿意坐起来听课吗?”“你愿意注意力集中吗?”)教师用这四个要素诚实地表达了自己,并且能站在学生角度,换位思考[6]。最终使师生情意相通,和谐相处。与学生交流,就是找到师生之间心灵上的契合点,之后在这一前提下,和学生达成共识。一旦我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基本上就意味着沟通失效!良好的沟通是师生双方时刻不忘互相寻求彼此一致的需要,教师看起来更为学生着想,其实也符合教师自己的需要:求同存异,最终达成共识。由此可见,非暴力沟通是指暴力消退后自然而然流露地爱。虽然我们称它为沟通方式,但它不仅仅只是一种沟通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种持续不断地提醒,使我们更专注于满足人生追求的方向。

齿轮毛坯,先通过铣削、车削等成形工艺加工成形,然后通过热处理工艺,改变齿面材质的内部结构,改善齿面硬度,但与此同时,齿形轮廓也将发生变化,因而需要进行最后的精密磨削加工。齿轮精密加工通常采用几何不规律的切削刃进行加工,以实现两个重要的目标值:齿面最大的承载能力和齿轮啮合产生最低的噪声。齿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渐开线齿面的精度。

三 结语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要充满人文关怀;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爱的是别人的孩子!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整天面对心灵脆弱、尚在成长中的学生,应该用一颗细腻的心,发自内心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和呵护学生。亲其师了才能信其道,感情的沟通带来的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带来的是学生对教师的依恋和信赖,对课堂的尊重和热爱;要使学生亲其师,师必先爱其生!青春期的学生都有一颗敏感的心,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他们都能感受到老师是否对自己友好?好的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需要教师用“爱的语言”和学生进行良好沟通,从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如果教师没有学会与学生和谐相处,教师的优势、教育的功能就难以发挥出来。如果教师信守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友爱之花必将在师生心中绽放!

本实验室就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文件写归写、做归做,文件规定与实际做法“两张皮”的现象。做事不是按文件而是凭经验,按别人的说法、做法,没有根据法律法规、准则、标准及实际情况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及时更新文件。还存在着文件和公文两套体系,同一项工作要求在文件和公文中均作出规定、或先后作出规定。岂不知,及时更新的有效文件,不但满足了内外部的要求,且为各级管理者审批、发布而具体实行。文件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一是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没有树立执行文件的意识;二是流程不完善,执行文件没有很好的途径;三是监督不到位或监督机制不完善,执行文件没有约束力。

参考文献

[1] 侯晓敏,杨勇.云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8):267-270.

[2] 于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逃课”归因与课堂秩序重构——基于北京市部分高校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4(6):55-58.

[3] 张玲.非暴力沟通理念下高校班级师生互动模式构建[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11):24-25.

[4] 刘翔.基于非暴力沟通方法的校园和谐师生关系建设[J].沈阳干部学刊,2017(2):48-49.

[5] 莫颖华.非暴力沟通——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28-29.

[6] 陈路遥.浅谈“非暴力沟通”在师生关系中的应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8(05):146-147.

本文引用格式: 寇明英.浅议教师如何用“爱的语言”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J].教育现代化,2019,6(50):128-12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0.063

作者简介: 寇明英,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副教授,法学学士,本科,研究方向: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基础的研究。

标签:;  ;  ;  ;  ;  

浅议教师如何用“爱的语言”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