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86例临床观察论文_班琳娜1孙海波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86例临床观察论文_班琳娜1孙海波2

班琳娜1孙海波2

(1辽宁省沈阳市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沈阳110032)

(2辽宁省沈阳市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临床8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周痊愈64例(74.4%),有效19例(22.1%),无效3例(3.5%),复位有效率为96.5%;治疗过程中少数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等不良反应。结论: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安全有效。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

【中图分类号】R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148-02

眩晕是指存在周围物体或自身明显旋转的运动错觉或幻觉,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周围性眩晕多由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引起[1],约占耳源性眩晕的1/2,占所有眩晕疾病的1/3。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典型表现:于头位改变(如躺下、翻身、坐起、前倾或后仰)时出现眩晕,经数秒至数分钟可缓解,可伴有自主神经症状,耳科症状不明显。现代医学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复位可达到治愈的目的[2,3]。我科于2014年7月~12月对86例BPPV病人运用单纯手法复位方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我院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骨科等常见眩晕患者科室,时间段为2014年7月~12月,男19例,女67例;年龄34~85岁,平均(56.2±6.3)岁。

1.2纳入标准患者就诊时均诉于体位变化时出现眩晕,持续时间短暂,可伴恶心呕吐等症,且头颅CT或MRI证实无脑出血及新发脑梗死。行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出旋转性眼震,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Epley复位法[4]治疗。以左后半规管为例:按照Dix-Hallpike方法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眩晕和眼震消失后维持头位1~2分钟,然后将头右回转45°,经暂停留后头与身体同时向右转135°,此时鼻尖朝下,坐起头前倾20°。每个体位至少间隔30~60秒,眼震剧烈者可待平稳后再进行下一个体位。治疗后夜间睡眠时宜采用高枕平卧位或右侧卧位,48小时内避免头部剧烈运动。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所有患者治疗一周后复诊,随诊一个月,询问患者自觉症状,必要时可再行Dix-Hallpike检查,综合判定治疗效果[1]。①痊愈:眩晕完全消失,复查Dix-Hallpike试验阴性。②有效:在头位变化时仍偶有眩晕,但较复位前发作次数减少,或有不同程度的头昏、头胀。③无效:复位前后眩晕发作次数基本无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治疗结果86例患者复位治疗1周后复诊痊愈64例(74.4%),有效19例(22.1%),无效3例(3.5%),总有效率为96.5%。

2.3不良反应所有行手法复位治疗患者仅有6例出现呕吐现象。

3.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简称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起病急骤,与头位改变有密切关系,持续时间极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分钟,头位改变后多有数秒钟的潜伏期,有易疲劳性。

科学研究证实[5],内耳前庭中的椭圆囊和球囊上有囊斑,它是一种感受直线加速度的结构,其表面有一层耳石膜,附着很多碳酸钙的晶体,称其为耳石。当某些(如老年性的衰老、感染、外伤、内耳供血不足等)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耳石膜进入半规管随内淋巴液流动,当头位变化时,由于重力原因沉浮的耳石产生位移,既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眩晕。绝大多数管石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有部分患者耳石脱落附着于壶腹嵴嵴顶,称之为嵴顶结石,此类患者眩晕持续时间长,症状不典型,未纳入此次观察。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所以其典型的特征为当患者的头位发生与重力相关的变化时出现短暂的旋转性眩晕。

BPPV首选手法治疗,治疗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法治疗的必要性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以消除其紧张心理。行手法复位治疗时动作要到位,更好的利于耳石向椭圆囊移动,回到耳石膜上;复位后患者若伴有头昏头胀感可配合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缓解;对患有严重心脏病、颈椎病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手法复位治疗,以免发生意外[6]。

耳石症虽有一定的自限性,但易反复发作,常导致患者紧张恐惧,对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因其耳科症状不明显常常被误诊,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医治风险大;而行手法复位治疗不仅安全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快速减轻病人痛苦,我们应加大其治疗力度,普及教育,促进临床推广,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3):163-164.

[2]潘洁红,张艳英.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6A):108.

[3]黄汝成,孔杰,李建平.手法复位联合药物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18(15):72-73.

[4]EpleyJM.Thecanalithrepositioningprocedurefortreatmentof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J].OtolaryngolHeadNeckSurg,1992.107:399.

[5]王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综合疗法与中医辩证施护[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3):131-133.

[6]王锡温,张庆泉,王强.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0,8(4):431-433.

论文作者:班琳娜1孙海波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86例临床观察论文_班琳娜1孙海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