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伟

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伟

王伟

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建筑的施工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居民的居住需求了,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却显得尤为重要,焕发着新的生机。分析EPC模式在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两者在建设的各阶段进行结合的方法及路径,即实现设计、采购、构件生产、施工的一体化管理。

关键词:EPC模式;装配式建筑;思考

1 装配式建筑特点

1.1标准化

设计标准化建筑工业化的基础,设计标准部门构件,通过模数化协调,部品构件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可进行批量生产。各种部品构件组合成空间模块,同理不同的空间模块组合成不同的户型,减少重复设计。看似标准化的设计,通过不同的组合可根据客户需求形成多样化的户型。

1.2 机械化

预制构件工厂自动化的生产线进行规模化生产,施工现场机械起吊导致人工需求减少。机械代替人工带来的是错误率减少,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缩短了工期。工厂规模化生产,减少现场湿作业,受环境影响小,且噪音、扬尘、建筑垃圾等排放大量减少,有利于环保。

1.3 一体化

各地政府纷纷倡导成品住宅,装配式建筑整合了建筑、结构、机电、装饰等专业,

实现各专业一体化。为保证构件设计具有可运输性、可装配性,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考虑到生产、运输、安装环节的问题,不因脱节而影响装配效率。因此要求各专业设计人员,项目的相关方之间(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构件生产工厂、施工方等)紧密配合。

2 装配式建筑项目采用EPC模式的优势

2.1 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组织化

装配式建筑项目推行EPC模式,投资建设方只需集中精力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功能策划和交付标准,设计、制造、装配、采购等工程实施工作则全部交由EPC工程总承包方完成。总承包方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责任明确、目标清晰。

2.2 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系统化

EPC 模式的优势在于系统性的管理。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统筹分析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各子系统的制造和装配环节,各阶段、各专业技术和管理信息前置化,进行全过程系统性策划,设计出模数化协调、标准化接口、精细化预留预埋的系统性装配式建筑产品,满足一体化、系统化的设计、制造、装配要求,实现规模化制造和高效精益化装配,发挥装配式建筑的综合优势。

2.3 有利于实现工程建造精益化

EPC 工程总承包管理的组织化、系统化特征,保证了建筑、结构、机电、装修的一体化和设计、制造、装配的一体化,一体化的质量和安全控制体系,保证了制定体系的严谨性和质量安全责任的可追溯性。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也避免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错漏碰缺”,有助于实现精益化、精细化作业。

2.4 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

工程材料成本在项目的成本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项目采购环节的成本降低具有十分重要意义。EPC模式下,设计、制造、装配、采购几个环节合理交叉、深度融合。EPC模式中的“Procurement”不仅是为项目投入建造所需的系列材料、部品采购、分包商采购等等,还包括社会化大生产下的社会资源整合,系统性地分析工程项目建造资源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设计阶段,就确定工程项目建造全过程中物料、部品件和分包供应商。随着深化设计的不断推进和技术策划的深入,可以更加精准地确定不同阶段的采购内容和采购数量等。由分批、分次、临时性、无序性的采购转变为精准化、规模化的集中采购,从而实现分包商或材料商的合理化、规模化的有序生产,减少应急性集中生产成本、物料库存成本以及相关的间接成本,从而降低工程项目整体物料资源的采购成本。

3 推进装配式建筑EPC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配套的行业管理制度和机制

(1)加快完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对建设单位的项目发包管理,进一步明确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完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分包管理。(2)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加强EPC工程建设相关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积极解决制约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的体制机制问题。

3.2 不断提高企业的工程总承包管理水平

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工作、生产工作、装配工作和采购工作的简单叠加,它突破了项目层次,上升到工程总包的业务运营和发展战略水平。因此,EPC模式更加注重管理的内涵和本质,强调运用总包的整合和协调能力、对市场资源的掌握以及对各专业分包的管理能力实现集成管理。从而为项目增值,获得更大的效益。(1)组织机构层面。工程总承包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是构成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功能的各要素的集合,具体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明确、基础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的整合。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总包组织机构,设定相应的企业和项目两级管理机构、部门设置、人员结构,且明确企业总部管理层和工程项目管理层的联动机制,围绕工程建造的整体目标,从企业和项目层面系统配置建造资源。(2)管理流程层面。制定企业各个职能机构的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总包项目层面的部门流程和业务流程,以及企业与总包项目之间的管理流程。(3)利益分配层面。对项目建造的各参与方,按照资源配置和价值贡献相匹配原则设计利益分配机制,实现项目设计、制造、装配和采购各阶段、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

3.3 在强化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注重管理创新

(1)一体化技术体系方面。EPC模式下更加注重设计先导,通过设计贯通到工厂制造、现场装配、后期运维。坚持标准化、一体化、系统化的设计理念,通过统筹分析建筑、结构、机电、装修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案、制造工艺、装配工法,形成完善精细的深化设计方案。同时,要同步创新工厂生产设备系统联动的自动化制造技术和现场标准化、工序化的机械高效装配技术,不断优化提升一体化的技术标准,保证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和系统性。(2)与之匹配的管理创新方面。EPC工程总承包的管理创新要与技术体系相适应,并与集成技术体系协同创新、发展,通过EPC工程总承包管理发挥整体技术体系的优势,打造企业技术体系与管理体系并存的核心竞争力。(3)信息化管理技术方面。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与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相适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和效益,重点在建立装配式建筑BIM-ERP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基于BIM技术全过程协同设计;建立全过程装配式建BIM族库;研究基于BIM的CAM、MES的工厂自动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研究全过程的5D-BIM信息化装配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4 结语

装配式建筑与 EPC 模式结合在项目组织、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市场各方主体要切实利用好 EPC 工程总承包这个平台,合力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任务,助推建筑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陆京海.国际工程承包中装配式结构的发展及工业化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7(6):176-177.

[2]丁勇.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6(3):103-105.

[3]谷明旺.对装配式建筑经营管理模式的思考系列之一:路径依赖[J].住宅与房地产,2017(8):65-67.

[4]江国胜,陈然.EPC+装配式新型建造方式经典案例[J].建筑,2016(20):15-18.

论文作者:王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  ;  ;  ;  ;  ;  ;  ;  

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的几点思考论文_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