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分析
0、 引言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初,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性补贴推动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随着产业发展,我国逐步出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平价上网、竞价上网的相关政策,将新能源企业由政府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健全其经济激励手段,逐步取消可再生能源补贴,市场需要合理的成本和合理的利润,这就需要新能源企业转变观念,转向以成本控制为核心来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结合预算,借助科学手段协调企业成本和收益,以便达到低成本、高收益的经营目标。新能源行业平价时代已然到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离不开合理的成本管控。本文主要以风电、光伏为例分析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 风电及光伏能源规模现状
2019年1-3月,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478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12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89亿千瓦,根据国际《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力争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00万千瓦,但海上风电投资压力巨大,近期难以实现高速发展。2019年1-3月,全国风电发电量10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全国平均风电利用小时数556小时,同比下降37小时。1-3月全国弃风电量4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48亿千瓦时;全国平均弃风率4.0%,弃风率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
2、 目前新能源行业政策
2.1 行业政策
当前,我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相关的配套政策,引导和推动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2016 年2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国能新能[2016]54号】其中提出“到2020 年,各发电企业非水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应达到全部发电量的9%以上”。2019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发改能源[2019]807号,确定各省级区域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在电力消费中的占比目标,自2020年1月1日起全面进行监测评价和正式考核,其中七条特高压输电通道输送电量中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按不低于30%考虑。该通知在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给出了政策措施。
2.2 价格政策和相关消纳政策
国家能源局2019年将继续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项目建设,全面推行风电、光伏电站项目竞争配置工作机制,全面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
(1)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关于2019年风电、光伏发电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此通知主旨包括三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优先推进平价上网项目建设,优先建设补贴强度低、退坡力度大的项目;2019年新增核准需国家补贴的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须经规范的竞争配置方式纳入国家补贴,不得置换调整。
(2)2019年4月16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召开2019年风电上网电价政策讨论会。会议主要对四类资源区制定上网指导价:I、II、III类资源区价格下调0.06元/kWh,IV类资源区下调0.05元/kWh,2018年前核准的风电项目2020年底前要求并网。
3、 风电、光伏成本管理的现状
目前由于新能源运维成本占比相对偏低,企业主要以赶节点开发为管理手段,造成单位造价偏高,依然靠补贴盈利的经营模式,投资收益率相对下降,达不到企业要求。
3.1 技术成本
2018年风电整机价格持续下降,曾一度将近突破3000元/kW,2019年初有所回升,而风机正常价格应该在3500-3800元/千瓦之间,恶性的价格竞争将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机组设备成本占总造价的50%左右,风电近几年成本下降空间相对较小。
近年来光伏组件价格、初始投资成本、度电成本皆降幅较大。在过去的10年里,光伏组件、系统成本分别从30元/瓦和50元/瓦下降到目前的1.8元/瓦和4.5元/瓦,均下降90%以上。未来,随着光伏进一步技术升级,成本下降空间的优势将进一步突显。
3.2 非技术成本
近年,行业倒卖路条、资源换投资、消纳“不给力”等现象普遍,这些非技术成本的水涨船高一度是阻滞新能源发电实现平价上网的“拦路虎”之一。土地税费、并网工程、融资成本高、各种中间费,这些税费完全“吞噬”了设备成本下降和发电量提升所产生的正向效果,同时环评、水土保持、林地等各方面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为影响项目建设经济性、能否实现平价上网的重要因素之一。非技术成本已经占到总投资成本的20%以上,算到电价上近0.1元。非技术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率,也延缓了平价时代的到来。
3.3 土地成本
国家能源局《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优化平价上网项目和低价上网项目投资环境。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对平价上网项目和低价上网项目在土地利用及土地相关收费方面予以支持,做好相关规划衔接,优先利用国有未利用土地,鼓励按复合型方式用地,降低项目场址相关成本,协调落实项目建设和电力送出消纳条件,禁止收取任何形式的资源出让费等费用,不得将在本地投资建厂、要求或变相要求采购本地设备作为项目建设的捆绑条件,切实降低项目的非技术成本。这在在土地利用及相关收费上予以了大力支持。这也为平价、竞价项目提供了优先试验田。
3.4 运维成本
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尽管项目投产后的运维管理等成本费用占比很少,不到投资额的20%左右。但在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自主优化控制策略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处于边应用边研究的“产研”协同阶段。随着组件、机构和控制手段的不断提升和无人值守的推进,运维成本压降仍有一定空间。
4、 新能源行业成本控制分析及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风电、光伏每年新增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竞价、平价上网时代正式到来使得企业面临控制投资成本、合理安排工期、提升发电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等重点课题。平价时代的到来,令开发企业临“贴地飞行”的局面,项目成本管理就成为运营期效益的关键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项目成本管理必须转变到要从以项目前期及建设期为主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考量。
4.1 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动力
平价时代意味着发电企业需要更长的发电周期来收回工程建设成本,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去选择最优的资源配置,更精确地分析计算工程成本与收益。评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从资源状况、消纳状况、运行状况、财务状况四个方面进行:资源状况应着重分析风功率密度或光照辐射强度、平均风速或日照小时、湍流强度等因素;消纳状况应着重分析地区用电负荷、地区用电量增长率、限电情况、调峰电源情况、电网输电能力等;运行状况应着重分析风机技术先进性、发电量、设备故障损坏率、调度运行水平、安全事故等因素;财务状况应着重分析资产负债率、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因素。
4.1.1 建立规范流程为主要降本内容
业务流程优化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企业各部门相互联系,协同配合。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业务流程的规范提升工作,主要业务部门都积极参与主要流程的优化。由企业领导牵头发起自上而下的流程优化要求,由规划、工程、计划、生产和试验研究院、人力资源等主要部门联合开展对项目开发建设的流程梳理、完善和标准的制定工作,为流程优化提供组织保障。
4.1.2 以效益为导向,降低投资成本
项目开工前做好详细的成本预测及成本控制的措施。应以量化的方式将目标成本分解到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即将成本控制目标落实到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索赔、其他费用及分项责任人身上。成本控制措施的执行应贯穿项目始终,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出现某个环节超出改成本控制目标的,需及时分析改环节超出成本控制目标的原因,并制定有效措施控制支出。控制成本不意味着偷空减料,而在于精细化的管理,项目实施前做好严格的、准确的、精细的成本控制措施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能有效地控制投资成本。
4.2 运维成本控制
电站建成后,其运营维护将成为基本业务。而电站运营效率和效果将直接影响风电、光伏场站的运行稳定性和发电量。对于企业来说,必须通过高效的运维管理保障发电量和降低运维成,提高电站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使用现代化的管理要求。
4.2.1 采用新技术管控成本
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目前普遍缺乏对项目的科技研发,缺乏良好的后期保障和完善的施工监督机制。很多专家通过对学习曲线模型进行拓展,并采用过程仿真方法,研宄发现中国风电产业的学习率仅为12.7%左右,由技术创新带来中国的成本下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而且低于其他的新型可再生能源。
随着新能源发电逐步数字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智慧风电应运而生,它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等多种技术的深度融合,具有开放性、学习性、成长性、异构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创新树脂叶片、超低LCOE智能风机、生产运营中心数字化时代、第三代超高可靠性变浆系统等技术的应用都是其具体表现。这些新技术都将会逐步大范围应用到新能源项目中,实现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可视化,演变为更高效的生产力降低目前由于各个环节衔接不畅导致的成本增加。
4.2.2 集中监控管理
应用电力集中监控系统是现在较为有效的创新解决方法,系统一般为三级管理模式,即场站层、区域层及总部层。场站层主要实现对底层数据的采集与转发;区域层规划以省为单位建设转发中心,对省内场站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与转发,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可实现对区域内场站的远程集中监控,实现对电站运行情况“看得见、 听得到、控得住”的目标。
4.2.3 优化运维模式
为了提高风光场站运维的效率,降低运维成本,运维的信息化是必然方向。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具备可伸缩性部署、移动应用、大数据挖掘、智能分析与诊断、企业故障库和知识库的建立及持续优化、状态检修实施、备件供应、电力交易自动化、运维决策智能化。信息平台使用户在无人值守条件下,对所辖各风光场站进行集约化管理,处理流程自动触发,备件自动检查及启动供应链,所有运维所需的人、财、物等要素高度智能优化匹配,再加上高效、专业的运维服务,使运维成本大幅下降,让使用信息化提升经营管理的新能源企业享受更多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4 脚踏实地做好运维日常工作
(1)控制运行成本,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技术标准。
(2)优化运维管理,构建智能化的运维信息系统,通过集约化管控,优化运行人员的工作和配置标准,实现运行和检修人员的集约化配置,进一步优化人工成本。
(3)重视技术革新,在充分论证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收益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制定技改提升发电效率和安全性能。
(4)提升故障预警能力。新能源发电企业应依托智能系统平台,推进故障预警与远程诊断相结合,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早期征兆,对故障部位、故障类型、严重程度、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发现设备的隐藏缺陷。
(5)优化物资管理,加强备品备件管理,合理测算最佳库存量,完善备品备件标准,尽可能减少资金占用。
5、 结论和建议
影响风电、光伏项目成本控制的因素有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具体分为招标管理水平、电网消纳能力、风光电资源、施工组织设计、建设成本、运营能力、资金成本、材料和劳动力价格、区域经济指标、风光电项目国家政策、合同风险和地方调控等指标。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新能源项目的高投资、高运维成本也成为必须要把控的环节,尤其是在建设期及运营期,可通过优化多个流程环节减少以上因素带来的成本风险,实现降本的目的。
作为发电企业,必须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平价时代新能源项目的成本管控,前期决策要规划周全,注重建设期关键节点的把控,运营期则是前期和建设期的成果体现,在每个环节上做好成本把控,方能使新能源项目在平价时代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井然.降低度电成本提高自身竞争力一一专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25):40-41
[2]成舒.我国风电项目成本管理的优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3]张思文.全寿命周期理论在风电项目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华北电力大学,2017
[4]戎忠丽.Y公司风电项目融资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7
[5]刘文进 金振东 电厂数字化管理建设规划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论文作者:朱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成本论文; 风电论文; 新能源论文; 项目论文; 平价论文; 企业论文; 光伏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