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我国技术转移转化的路径及对策研究论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我国技术转移转化的路径及对策研究

邹 漩,陆红娟,朱 军,于佳佳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 “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更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之路。“一带一路”战略使区域经济实现新的增长极。在此背景下,我国技术转移转化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文章列举并分析了美国、德国、芬兰等国外技术转移转化的优秀案例,从我国技术转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基于政策法律、专业机构、复合型人才等3方面因素得出了新的对策,为推动我国技术转移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一带一路;技术转移转化;自主创新

0 引言

“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是深化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创新之路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方向,亚欧非及世界各国要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共享先进技术带来的科技成果,实现人类共同发展,国家合作共赢、共同繁荣。我们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我国快速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创新驱动新经济中,充分运用全球创新资源,与各国形成国际合作体系;以技术转移为推手,积极提升先进技术转移转化能力,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多层次、全方位融入全球技术创新网络;以创新之路为支撑,加强国际科技合作,要让科技引领创新之路、技术推动创新之路、实践筑牢创新之路。

1 我国的国际技术转移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科技发展迅速,国际技术转移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增强,坚守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最初的大量引进技术,到现在的输出技术,都体现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基于对污染防治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深刻认识,云南省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作出了全面、周密、具体的部署。印发实施蓝天保卫、碧水青山、净土安居3个专项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开始主动设计游学项目,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开展特色活动。2015“上海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名外国学生,7年时间人数猛增了26倍。部分大学也相继开设知识及体验课程,编写教材,制作视频课件,效果很好。如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均有成功案例。

现阶段我国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引进合适技术,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按需直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间接引进改造再利用。这种技术转移方式比较快捷,行程链较短,短时期内可快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属于外在动力驱动发展。二是共建战略合作联盟,与国外先进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共同研发新技术,一方面满足国内需求,另一方面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这种技术转移方式行程链较长,但后力足,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长期的促进作用,属于内在动力驱动发展。三是高技术产品和技术输出。一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高技术产品或技术。这是我国最主要的技术转移出口方式。这种技术转移方式是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最直接的方式,体现着我国的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1]

技术要转移进入市场,首先就要进行前期价值评估,一般从法律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等3方面对技术进行分析评估。一个技术的价值评估直接影响技术转移的有效价值,正确而有效的价值评估是技术转移的关键环节,甚至可以决定技术转移的市场方向。由于我国评测机构的专业度不强,在科技产业变革中的洞察力不敏锐,对于潜在的科技成果或技术开发不足,造成一些技术的价值无法有效的体现,只是进入了浅市场,这样的技术转移固然可以带来短期经济效益,但要实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内生动力显得不足。

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46 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为7 4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已到达全国外贸出口的三成。从近5年的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数据来看,进出口规模整体保持稳定,技术产品质量有所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如图1—2所示[2]

图1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及占外贸进出口总额比重

图2 高技术产品出口额

2 目前我国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转移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知识技术转移的3种传统模式是专利技术许可、合作研究、衍生公司。衍生公司是研发人员或创业者从原始组织脱离并成立独立公司,创办自己的公司。衍生公司不像其他模式那样把技术转移到另一个私营公司,而是研发人员自己实现技术的市场化与商业化。哈佛大学的衍生公司Nantero于2001年在波士顿建立,两位创建人是哈佛大学的研发技术人员和曾建立数家公司且极具经验的创业者。该公司基于纳米技术研发出一项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存储技术,突破了当前主流的存储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泛。目前公司与数十家企业合作,产品涵盖信息电子领域和汽车制造工业领域。这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创办衍生公司的典型案例,充分利用了科研机构自身的科教资源优势,为技术研发成果进入市场化和商业化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4]

大学物理是全日制理工科本科教育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课程所研究的规律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其中包含的物理学概念、理论与方法是理工科同学学好专业课和开展专业领域创新研究的基础。然而,与其重要性相矛盾的却是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多、定律多、难度高,整体知识体系庞大,课时较少等问题;非物理专业学生对大学物理学习兴趣一般,不适应该门课程的思维方式和教学内容,理解掌握知识结构、重难点等都存在问题的现状。

2.2 专业化服务机构实力相对薄弱

德国弗朗霍夫协会致力于面向工业的应用技术研究,其最著名的技术创新成果就是MP3技术。该协会是此项技术的最大贡献者和受益者,这要归功于符合创新活动规律的运行机制。一是研究对象与产业发展紧密契合。预算方面,1/3的基础资金来自政府,2/3的资金来自产业部门,这让研究过程能够得到产业部门的绝对支持,同时也迫使研究的成果必须遵循严格的绩效评估,凡是通过绩效导向的研究,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各方面因素的有效程度。二是研发机构多数位于大学内。本质上德国弗朗霍夫协会在整个技术转移过程中,充当连接前端技术和后端产业的角色。这些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来自大学,有的是大学的教授或研发人员,这使得研究成果具有创新力。三是专利保护的可持续性。在整个研发的过程中,德国弗朗霍夫协会采取“合同科研”的方式,有效并共同地保护了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双方利益。正是这种专利保护的可持续性,到目前为止,MP3的专利许可使用费还在给研发者和参与企业带来对等的利益[4]

2.3 技术价值评估专业度不强

2017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指明了新方向。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已与160个国家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东盟、阿拉伯国家、中南亚、中东欧等地共同创建了区域技术转移平台,政府间合作协议超过100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增势也较为显著,2018年同比增长13.3%,比全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提高了3.6个百分点。特别是前三大贸易合作伙伴欧盟、美国和东盟,进出口总额平均增长8%,三者合计占我国进出口总额超40%。

项目业主能力大致有两类:一是不具备单独开发项目的业主,二是具备单独开发项目能力的业主。不具备单独开发项目条件的业主,可以委托咨询机构开发,但项目业主方仍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力量,有健全的组织保证,对每个项目开发的各环节有了直接的把控和参与,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开发。

3 国外技术转移案例分析

3.1 大学和科研机构创办衍生公司

我国从1996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出台,知识产权、金融财税及产业发展等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了关于技术转移的法律政策体系。2007年首次正式在《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加入美国的拜杜条款核心内容,让私人部门享有政府科研成果的专利权成为可能,鼓励了科技创新并为技术转移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依然存在着某些问题:一是立法标准概念化。产权归属的条款中对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这一条件的评判机构和标准未作细化说明,仅属于一种概念的解释,导致对产权的归属界限模糊。法律明确强调对发明人的利益保护,只是概念上的明确规定,但未对利益分配实行量化分配规则,同样会导致发明人无法得到对等的利益。二是立法之间不协调。《科学技术进步法》中明确规定除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等的技术只能为国家所有,而2010年出台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对此条款补充说明项目承担者享有无偿使用权,两者具体实施内容不协调[3]

在欧盟开放创新2.0模式下,创新活动从以前的研发者为中心转为用户为中心。芬兰奥卢市是开放创新的领跑者,称作“欧洲硅谷”。2009年成立了奥卢创新联盟,让奥卢市走向了一条高技术之路,它的成功在于在开放创新2.0模式下建立了创新联盟生态系统。该系统涵盖了整个价值链的多要素,组建了一个开放创新合作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包含各种创新中心,每个创新中心瞄准不同的优势领域并开展科研活动。奥卢创新联盟开放创新结构包括公共部门(政府、研发机构)、私营部门(企业)和民间(用户)。用户的参与使得人们的积极性高涨,都迫切加入创新活动中。目前,奥卢创新联盟是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新引擎就是政府、研发机构、企业和充满创新精神的个人的多方合作,致力于共同的目标,让城市变为更好的宜居之地[4]

3.2 建立面向应用研究的创新机构

目前技术转移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效益为主,据统计,大约80%的技术转移是在企业之间完成的。科技成果或技术能否转移成功或促进产业发展,一方面靠技术本身,也就是发明人的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靠实施转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技术转移相关人员的转化能力。我国的技术转移服务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科研院所和民间组织正在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但都存在人才队伍不强、市场拓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技术转移相关人员很难既具备技术的专业化知识,又具备企业家经营的能力,势必造成技术转移的效率不高,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

3.3 创新2.0模式下建立开放创新生态系统

在温柔的防浪石堤上,他掏出一块洁白的大手帕,细心地垫在石头上,让她坐了下来。可能是太紧张,她的手直出汗,他又取出一块小手帕,塞在两只手之间。她心想:手帕真多!

4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我国技术转移的对策

根据我国技术转移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得出技术转移的成功关键在于政策法律、专业机构、复合型人才等3方面因素有效配置。在新科技产业变革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下,技术转移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结合国外技术转移优秀案例,对我国的技术转移提出以下对策。

4.1 完善技术转移相关法律政策体系

进一步细化《科学技术进步法》中的政府资助项目的成果产权归属。为促进发明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实际应用,对于成果保留权利后的义务,应当补充完善,参考美国拜杜条款,除了提交关于成果实施情况的年度报告,应扩充申请专利义务等,从而防止某些成果作为技术秘密而封存。加强各项法律政策之间的协调作用,不应出现同等概念的界限不清晰,承接不到位等现象,切实发挥政策法规的约束功能,共同营造有利于技术转移的良好法律政策环境。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的发展,2019年3月出台的《外商投资法》,正是致力打造一个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法律政策在国际化方面正在积极完善[3]

4.2 健全技术转移专业机构服务体系

目前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多数以政府衍生的科技型技术市场机构为主,为创造良好的技术市场生态环境,要加快机构的社会化转制,增强其独立性,特别是要打造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品牌技术转移专业机构。建立健全机构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和多样化专业服务,根据我国市场发展特点,从区域、行业等方面建立分层指导服务,对不同的区域和不同行业的企业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技术服务[5]

4.3 探索科研院所创建衍生企业新模式

衍生企业是基于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研发创新模式的科技型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共享技术成果。近些年迅速兴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营造了一个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专业技术人才和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可以探索合作创办衍生企业,是一种有效的技术转移方式,使得技术转移与市场结合更紧密。

4.4 加强技术引进相结合的自主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使得各国加强“五通”,可以与相关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形成区域经济大合作。企业按照国家的战略规划要有明确的技术引进计划,与国家科技计划紧密相连,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利用,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最终达到自主创新,形成“引进-创新-制造-出口”良性循环体系,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4.5 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复合型人才

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培育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技术转移复合型人才,就是要做技术上的专家,经营上的行家,政策上的分析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才交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形势,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技术转移的内在需求,打通技术转移转化的最后通道。

参考文献

[1]应辉辉.新形势下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应对策略研究[J].今日科技,2015(1):49-51.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6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状况分析[EB/OL].(2018-04-01)[2019-04-02].http://www.most.gov.cn/kjtj/201804/P020180402662 167189051.pdf.

[3]李志军.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保护[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黄宁燕.国外技术转移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5]陈仕平.我国当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8(10):115-116.

Research on the path and countermeasure of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Zou Xuan,Lu Hongjuan,Zhu Jun,Yu Jiajia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42,China)

Abstract: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is the road of innovation,but also the way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trategy enables the regional economy to achieve a new growth pole.In this context,China's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huge challeng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cellent cases of foreig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Germany and Finland.Starting from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technology transfer,the new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obtained based on the three factors:policy laws,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and compound talents,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hina's technology transfer.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F113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邹漩(1987—),女,江苏南京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 何琳)

标签:;  ;  ;  ;  

“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我国技术转移转化的路径及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