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在公路建设中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_林能

环境影响评价在公路建设中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_林能

广西筑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环境越加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之一,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实际工作中往往被建设单位束之高楼,其中的施工期减缓措施,营运期措施管理都难以实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公路建设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为出发点,分析了公路建设环境管理现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最大的利用环评文件,以期打造健康、绿色的公路环境。

关键词: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

1 引言

公路运输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蓬勃发展。公路建设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十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极大地促进了公路环境保护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充分重视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2.1 公路选址选线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公路建设项目时,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分析、观察公路选择建设的地点是否符合规划准则。该评价主要从选址地区是否包含生态红线区域、环境保护规划区域,并确定该地地未来城市规划以及周边区域交通规划。确保公路建设的选址远离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地带。最后,在对公路选址进行评价时,还应仔细查阅国家相关的环境保护法以及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确保选址、选线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2.2 公路施工阶段环境影响

2.2.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首先,评价公路建设对周围动植物生存的影响,应仔细调查公路周围的物种、社区和生态系统,并进行专业和严格的评估,应认真考虑公路建设对生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次,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预测和评价了公路建设对建设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对生态系统的变化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公路建设项目周围植被类型和数量进行调查和评价,并对植被覆盖率和周围生境物种进行了调查和评价。分析调查公路建设项目周围的动物种类,查明周围环境中是否有濒危物种或重点保护动物,重点关注公路建设阶段对当地动物的影响是否较大。临时用地的影响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评价,包括施工阶段用地评价、恢复阶段用地评价和恢复后用地情况评价。

2.2.2声环境影响评

公路建设项目消耗资源较多,造成一定的声污染。噪声主要包括拖拉机、搅拌机、破碎机、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这些机器设备产生的噪声需要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评价,评价过程参照国家规定的有关评价标准。在降噪方面,可采用距离法降低噪声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自然环境中有一些敏感区。在评价这些敏感区时,有必要增加背景值,以评价公路施工阶段的噪声是否符合标准。

3 道路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监管机构缺位

公路建设特别是省道、国道、高速等长距离体量大的工程,路线经过偏远农村地区。由于县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不完整,导致这些地区根本无法开展监管工作,乡镇因为人力财力的不足更产生了我国的环境管理的结构真空,致使环境信息传递无效,导致既有环境监管体系在农村地区的低效,甚至失效。

3.2 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公路建设单位一般设置工程指挥部来管理施工期各项工作,工程指挥部设置安全环保部来负责施工期安全和环保问题,但实际工作中更注重施工安全问题而忽略生态环境保护。

3.3 工程设计缺乏与环评的联动

公路工程等一些项目在施工期间对环境影响较大,在竣工验收时才发现破坏了环境,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无法补偿,甚至无法挽回。公路施工期防治措施都是由工程设计单位按照工程规范设计,多数着重考虑工程进度、投资等,缺乏与环评文件的联动。

3.4 环境保护意识和素养缺乏

施工人员普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缺乏监督管理下,施工期废水废渣乱排乱弃,营地周边生活垃圾成片,河道捕鱼,深林抓补野生动物现象屡见不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4.1 施工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4.1.1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在进行公路施工时,尽可能使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和避免在人口密集区域施工和夜间施工;对于施工运输通道和运输时间进行合理选择,做好施工场界的规划工作并进行防止屏障的设置;确保施工流程与施工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大化地避免噪声污染。

4.1.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在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应当及时开展路基的压实工作,做好材料运输路段与铺装路段的洒水工作,防止出现扬尘;针对物料的不同采取合适的运输方式,例如:水泥和石灰要用袋子装好后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篷布遮住土料和砂料、及时清洁运输路面等。同时,在公路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到轻装轻卸,尽可能减少空气污染。

4.1.3 水环境保护措施

选择枯水期进行公路桥梁施工,桥墩施工采用围堰施工方式,减少施工过程对水体的扰动;在施工过程中,及时运出钻渣,施工材料的堆放应当与水体保持较远距离。统一放置和清理建筑垃圾,严禁将废弃渣和废水投入、排放到工地附近的水体中,统一清理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防止污染水体、堵塞河道。

4.1.4 生态保护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弃土、弃渣的产生,减少取土、弃渣对植被的破坏。根据施工场地的地形地貌和水土流失特点,建设截、蓄、排、导工程,并采取适当的植物保护措施,为减少水土流失,美化景观,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应采取工程措施和生态保护措施。

4.1.5施工环境监理措施

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一般包括“环境合规监理”和“环境保护工程监理”。环境合规监督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施工过程中三废的排放,施工过程满足涉及敏感区域的保护要求;环境保护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确保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工程、噪声治理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土地复垦工程等各类特殊环境保护工程的符合性、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规范要求及时有效实施。

4.2 营运阶段环境保护措施

4.2.1 噪声污染治理措施

对于公路沿线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区和学校,可在路边设置声屏障、绿化带,必要时为路边第一排敏感目标安装隔声窗,进一步减缓噪声影响;对于规划住宅区,可调整或优化规划建筑布局或改变建筑功能以减少噪声影响。对公路路面进行定期养护,降低汽车行驶时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噪声。

4.2.2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增加公路沿线植被覆盖率,在净化空气的同时美化环境;做好货运车辆监控,渣土车及其他货运车辆应加盖篷布,加强对尾气超标的车辆的查处和整治,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尾气排放的要求。

4.2.3 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在公路营运阶段,对于沿河路段应设置防护栏、过河大桥应设置防撞护栏、桥面径流导排系统及事故池,防止运输危化品车辆在事故时污染河流。在公路服务区,应设置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或有条件时可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处理。

4.2.4 生态保护措施

在运营初期,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水土流失的维护工作,进一步实施公路沿线植被裸露区的生态恢复,同时做好人工植被的维护工作,重点做好提高公路边坡、服务区的植被覆盖率。在选择植被种类时,应尽量选择对当地环境和气候适应性较强的当地植物,以提高生态恢复效果。

5 结束语

现如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实施对道路环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利用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编制环评文件的要求,落实施工期和运营期环保措施,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公路监管工作,切做好道路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维维,王希伟.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及环境影响评价[J]. 环境与发展,2018,(06):151-153.

[2]罗羽,徐亮,柳海波等,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建设[J].管理科学,2015,12(5):183-184.

论文作者:林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6

标签:;  ;  ;  ;  ;  ;  ;  ;  

环境影响评价在公路建设中管理现状及对策论文_林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