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村小学;行为习惯;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礼貌用语
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通常是从语言开始的,一言一行是行为和道德品质的统一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文明礼貌的交流用语是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础。通过对小学生礼貌用语的培养,帮助小学生树立文明用语和礼貌交流的思想和品质,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在后续行为习惯的表现,并不断促进其其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日常行为进行思考,教导他们什么样的行为和言语是礼貌的、适合场合的,什么样的行为和言语是不礼貌的、不对的。例如,从最基本的打招呼开始,在学生见到老师时,通过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对和老师打招呼进行思考,告诉他们这是对老师的尊重,是文明礼貌的表现,对小学生符合场景的行为进行表扬,鼓励他们通过积极主动的打招呼表现自己对长辈或者他人的尊重。这样学生在这样的场合中进行发散和思考,自觉地引发出对他人的尊重,学会礼貌用语与他人打招呼。
当然还应该教导学生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区别,采用不同的礼貌用语与他人交流。例如,和同学打招呼或者交流时是平级的,更加亲切自然,和长辈或老师交流时应更注重礼貌和敬意。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小学生学会对场景进行区别,采用适当的用语和他人进行礼貌的交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一一匹配的方式,让同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交流,在不同情境下练习礼貌用语的使用。这样,小学生通过不断练习既能丰富礼貌用语的积累和使用,同时对各种场景更加熟悉,实现对不同场景礼貌用语自如的转化和使用。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模仿特征,即往往习惯于对身边人的行为进行模仿,特别是家长和老师等年长的群体。因此,小学教师在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过程中应格外注重身体力行,特别是农村小学学生的家庭教育相对缺乏,教师在这个过程行为习惯更具表率作用。小学教师通过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在与学生日常的交流过程中,将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传递给小学生。小学生通过观察老师文明礼貌的言行,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和学习,渐渐地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进行应用。这样的情况下,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文明礼貌的思想和品质得到培养。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位置上进行沟通和交流,注重自己的言行。学生会自觉地对老师的言行进行模仿和学习,学会去尊重他人,与他人进行平等的交流,既不咄咄逼人、高人一等,也不卑躬屈膝、低人一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强不息、平等待人的思想和品质。教师日常行为习惯在学生眼中都会得到放大,因此教师应注重个人行为习惯,将文明礼貌和正确适当的行为习惯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培养小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
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与群体的相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离不开与他人和谐相处。因此,在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小学生与同学、老师及其他人的和谐相处。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的形式,以3-5个学生为一组,在课堂上以讨论问题的形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课后以完成课后习题或任务的形式进行相处,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同一小组的学生通过频繁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彼此之间的认识和对他人行为习惯熟悉的程度,逐渐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教师应对学生之间交流的情况及时进行了解,可以采取聊天的形式与小组成员一起交流,询问在相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并进行梳理,启发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反思,发现他人身上的亮点和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小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学习,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树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学习态度,提升自身行为习惯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培养小学生的劳动习惯
劳动是一种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式。小学生通过劳动将自己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同时在劳动中培养勤俭节约、勤劳朴素的思想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因此,农村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在家庭中,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每天为孩子设置一定量的劳动和工作,让孩子独立完成,根据完成情况适当给予奖励,保持孩子劳动的积极性,促进孩子自觉劳动和爱劳动品质的培养。对于孩子遇到的问题,应以引导为主,家长不能大包大揽,教导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培养解决困难的毅力和热爱劳动的品质。在学校,教师可在课间设置一定的工作,如擦黑板、收发作业等,鼓励学生进行劳动,树立以热爱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肯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品质和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间接促进学生个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样离不开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小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用到日常行为习惯的学习当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会分清是非对错,掌握明辨事理的方法,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观念,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应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写字、作业、上课纪律、课堂问答、课前预习等方面提高学习要求,树立高质量的标准,引导学生自觉提升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将其应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这样,小学生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在个人行为习惯中树立高标准、高要求,将学习带入日常行为习惯,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宋永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第11期。
[2].陈梓生,《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2011年第11期。
论文作者:于锦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行为习惯论文; 小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礼貌论文; 用语论文; 文明礼貌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