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地铁盾构始发井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最大地表沉降,给施工安全带来威胁。结合工程实例,本文在对地铁车站端头盾构井深基坑施工情况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对地表沉降趋势进行了监测分析,并采用FLAC(3D)分析软件建立了预测模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地表沉降最大值发生在距离基坑边缘8-10m位置,发生在拆支作业期间,还应提前采取防护措施。
关键词:地铁车站;端头盾构井;深基坑工程;地表沉降
引言:地铁车站多建设在城市中心地带,需要完成盾构井深基坑施工,涉及的施工因素较为复杂,一旦出现过大地表沉降变形将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在加强基坑周围地表沉降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施工图纸、支护结构等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地表沉降预测分析,能够为工程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1工程概况
某地铁车站全长537m,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标准段宽21.7m,深度在20m左右,基底以全风化花岗岩为主。研究区位于盾构井端头,为盾构机始发井。为保证盾构施工安全,采用桩间距1.5m、桩径1.0m的C35排桩和内支撑。车站主体采用4道钢支撑加强竖向支护,端头采用截面800mm×800mm钢筋混凝土斜支撑。标准段采用断面800mm×1000mm钢筋C30混凝土支撑,保持6m水平间距,剩余3道支撑采用Q235钢管,直径609mm,壁厚16mm,保持3m水平间距,入土深度为27m。工程原始地貌为海相堆积地貌,总体地势平缓,自上而下土层依次为杂填土、黏性土、花岗岩,如表1所示。车站地下水为第四系砂层地下水和基岩裂隙水。
表 1 工程地质参数
2端头盾构井深基坑地表沉降分析
2.1施工情况
在工程施工阶段,采用明挖顺筑法进行盾构井深基坑施工,向对中间土体进行横向开挖,然后进行两侧开挖。在靠近围护结构位置进行1m土体预留,通过人工方式分4层开挖支护。在第1层开槽开挖时,需要达到冠梁底部高程,深度在0-2m范围,将基础整平后,进行混凝土支撑结构施工,凿除桩顶到圈梁底部高程位置后,完成斜撑钢筋安装,并进行混凝土浇筑[1]。第2层开挖深度为2-7m,第3层开挖深度为7-11m,分别达到各自支撑底0.5m位置,期间利用网喷加强支护,然后完成钢支撑安装。第4层开挖深度为11-16m,达到基坑底部垫层高位置,达到板承设计高程位置进行结构施工。最后40cm厚原状土层通过人工整平,避免基坑底部土层被扰动。
2.2沉降监测
由于工程基坑安全等级需要达到一级,侧壁重要性系数应取1.1。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周边地层稳定,避免环境受到过多影响。施工同时进行周边地层地表沉降监测,应确保最大沉降量不超过基坑深的0.15%,约30mm。在基坑内,共完成8个测点布设,位于盾构段3个,距离基坑0.6m、2.6m和8.3m,标准段3个,分别距离基坑1.4m、3.1m、6.1m。从沉降监测结果来看,盾构施工初期,基坑周边土层出现隆起现象,之后发生沉降,最大沉降发生在距离基坑1.4m位置,沉降值仅14.65mm。从总体来看,盾构端测点沉降值明显更大,与端头井斜撑受力复杂有关。在开挖至垫层20m位置,监测发现底部隆起,监测值不超1mm。随着开挖深度增加,地表沉降日渐明显。在完成第三道钢支撑拆除阶段,沉降出现小幅度波动,说明内支撑拆除对周边地层无过大影响。将中板支撑拆除后,沉降变化幅度明显,最大沉降值出现在2.6m位置,说明需要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在拆支过程中,距离基坑8.3m位置出现了最大沉降,与周围存在混凝土结构地下通道有关,在应力集中的情况下,施工将导致周围地层受到较大扰动。为加强对盾构井深基坑开挖和拆支阶段地表沉降趋势预测,还要根据已有监测数据建立分析模型,输入施工相关参数和新的监测数据,从而根据高精度预测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3端头盾构井深基坑地表沉降预测
3.1分析模型
在数值模拟阶段,需要利用FLAC(3D)分析软件对施工开挖全过程进行模拟,完成地表沉降分析与预测。考虑到桩单元建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对基坑南侧一段进行选择,建立115m×100m×40m基坑模型,盾构段为16m×27m×20m模型,标准段为60m×22m×19m模型,共包含580328个节点和547938个单元。结合工程施工条件可知,采用的C30混凝土支撑弹性模量为31.5GPa,泊松比为0.167,密度为2420kg/m³,采用的钢管支撑弹性模量为200GPa,泊松比为0.30,密度为7850kg/m³,采用的C35排桩弹性模量为30GPa,泊松比为0.167,密度为2410kg/m³。模型底部为固定约束,顶部为自由边界,四周加水平约束,桩体为弹性模型,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模型,均为实体单元,支撑为梁结构单元,除第1道支撑为刚接以外,其余均为铰接[2]。结合周边构筑物情况,需要按照每层15kPa进行荷载叠加,盾构段和标准段分别承受30kPa和20kPa荷载,在距离基坑边缘3-10m位置分布。
3.2沉降预测
从模型分析结果来看,得到的预测值与监测值拥有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沉降值能够得到较好吻合,说明预测结果误差较小,能够为安全施工提供指导。选取之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测点,分别距离基坑2.6m和8.3m位置。从地表沉降变化趋势来看,距离基坑2.6m的位置地表沉降最大值能够达到23.2mm,并未超出设计的30mm。从沉降形状上来看,为凹槽型,发生在第二道支撑拆除的情况下。结合内支撑轴力监测结果可知,轴力最大值达到了1203kN,发生在盾构段第4道混凝土斜撑位置。从总体上来看,支撑轴力呈现出不断增大直至稳定的发展趋势。个别支撑在开挖到最后一层时有所减小,与支撑对应状态两侧土压力减小有关。而钢支撑的轴力较小,最大值位于第2道钢支撑上,达到了570kN。而地表最大沉降出现位置为距离基坑8-10m位置,随着距离基坑边缘距离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现象,最终趋于稳定。出现这种情况,与土体和围护结构的摩擦力不断增加有关,以至于围护结构周围局部范围土体沉降得到了控制。但是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最大沉降值也不断增大,之后逐步稳定。但是在拆支阶段,沉降值会突然升高,直至达到最大值。相较于标准段,端头盾构井的底面荷载较大,使得其最大地表沉降最终达到了31.27mm,已经超出设计值。根据预测结果可知,地表沉降将发生在开挖和拆支阶段,拆支引发的地表沉降甚至可能超出开挖阶段,因此还要采用强支撑等措施对周边地层进行加固,以免因地表沉降过大导致周围道路受到破坏。
结论:综上所述,在地铁车站施工的过程中,还应重视端头盾构井深基坑支护问题,避免因地表沉降过大导致基坑出现失稳问题,给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带来威胁。在实践工作中,可以对基坑周围土层的地表沉降进行监测,然后通过建立模型完成地表沉降合理预测。根据预测得到的地表沉降发展规律,可以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从而加强基坑开挖和拆支过程的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1]王彬,朱贵超,倪振玉,等.深圳地铁上川站深基坑围护结构方案优选[J].市政技术,2020,38(01):227-232.
[2]郭超,郭延勇,李洪宝,等.地铁深基坑施工引起周边地表沉降变形规律分析[J].粉煤灰综合利用,2018(02):71-74.
论文作者:宋胜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基坑论文; 盾构论文; 地表论文; 位置论文; 模型论文; 深基坑论文; 距离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