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教育部门在教育事业上不断力求创新,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工作。党的十八次大表大会上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思想,贯穿教育教学中去,培养出优秀的建设人和接班人。本文在课程教育、实践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网络教育四个着力点上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四个着力点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多次对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大力宣传高校思想工作做出重要讲话,重在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课程教育上跟进时代发展,转变传统观念
(一)打破传统的教育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限于理论上的认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太大的意识,只是对于书本上的教育课程有浅显的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针对于此,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来建立开放教育体系。可以在高校内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要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紧跟时代的步伐,与社会发展趋势在同一站线[1]。
(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制定完善有效的教育体系。
一个时代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于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需要创新,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心发展,同时,对各种专业深入挖掘和提炼,把学习目标和教育目标结合一起,促进社会和思想教育属性的融合。
(三)提高教师科学研究成果和教育水平,加大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思想政治创新的发展关键。因此,为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发展,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加大教育的建设力度。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立专业课程,培训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可以引进一批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2]。
二、结合社会实践,培养出走在时代前沿的创新人才
(一)创新理念
新课改以来,一直遵循着把学生当做主体,让学生发挥自主意识的创新,很多时候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一些志愿服务时,社会都对效果进行了宣传,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做了报导。但是学生作为主体,个人的集中体验和感受却没有在考虑范围之内,这样的结果,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活动的不长久性。要想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的社会实践中来,就必须要结合当下社会需求,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
(二)重视实践教育,增加社会实践内容
重视实践教育,增加社会实践内容,可以让更多高校生走出校园,融入到社会中去。学校加强社会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真正意义,才能不断的总结和学习,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才能学会创新,提高高校生综合素质。民族大复兴是全国人民的理想,而理想的实现离不开社会的实践,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才能更好的了解社会发展形势,对当前社会才能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才会懂得只有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三)为学生创新建造条件
社会的发展迅速,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推动社会高层面的发展。当下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着重于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各校要从提供优质的渠道,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完善学生奖励机制[3]。
三、拓展文化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一) 深入了解文化育人的内涵
纵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文化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化教育有正确的、错误的,也有先进的、落后的,运用正确的、先进的文化理念,可以教育出21世纪的新型社会人才,反之,如果使用错误的、落后的文化理念,势必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在进行文化育人时,注重青少年的精神和思想提升,让青少年接受更多积极的、先进的文化理念,摒弃消极、落后的理念,为青少年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二) 改革创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一个时代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创新来推动,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势,在创新的同时,务必要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和创新相结合,求同存异,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处理好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系统引入高校教材,进一步开展传统文化和创新文化结合的相关活动,让青少年学生深深的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创新文化的优势,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做一个21世纪紧跟时代潮流的新型社会人才。
(三) 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本质,反应了中国对于先进文化教育的追求,代表了中华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所以说,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先进文化教育的根本,所以将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融入高校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无疑是进一步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关体系[4]。
(四) 丰富校园文化,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对青少年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在校园中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人的情操。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要注重硬件设施和软件相结合。可以通过文明教室、文明寝室,培养学生有爱互助,尊师重教的思想品德;也可以通过军训、校园校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先辈们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发挥网络传媒作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一) 掌握当前网络媒体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网络媒体具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网络已经占据现代高校学生的的主要生活,因此,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一定要掌握当前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提升网络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度。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平台,精准对接校园传播体系,推动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的融合发展。
(二) 积极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网络舆论
当前,网络里的网民鱼龙混杂,不乏一些网络喷子、造谣生事的人,这些人每天都传播一些负能量,本身网络的传播力度就大,这些负面能量的传播更加导致了网络文化的正常发展。为了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我们要积极传播正能量,树立良好的网络舆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提高网络文化的传播和效果[5]。
(三) 加强网络宣传,增加网络工作动力
在网络工作中,很多学生,教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导致了网络工作无法健康有效的实行。针对这种情况,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网络宣传,推动师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自主、自愿的投入到网络工作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机制,积极传播正能量。
总结:在当今发展迅速的21世纪,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要想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课程教育、实践教育、文化教育以及网络教育四方面着手,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国家发展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余婧琦,吴婷.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四个着力点[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7):239-240.
[2]贺军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系统论[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
[3]任丽涛.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4]李晓莉.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6.
[5]杨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论[D].湖南大学,2016.
论文作者:孙建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社会论文; 文化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网络论文; 青少年论文; 高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