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供应量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与测度--兼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_货币供应量论文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供应量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与测度--兼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_货币供应量论文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供应量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与测定——兼论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量论文,宏观调控论文,变量论文,我国经济论文,货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完成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央行应尽快实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移和相应操作手段的定位,即从主要依靠贷款计划控制新增贷款规模转向主要依靠市场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配合这种转变,加强有关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变量之间的定性、定量分析,已成为目前金融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货币供给的决定:货币需求量的实证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决定供给,供给刺激需求。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不例外。货币需求量的增加最终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需求通常理解为:社会公众(包括个人、企业、政策)为满足交易、储蓄保值、投机赢利的需要,在其收入或资产总额中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的那一部分实际量。按照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由交易引发的货币需求为交易性需求,由保值赢利而引发的货币需求为投机性货币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同社会整体发展规模(即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增长,商品流通规模扩大,货币需求量增加;物价上涨,货币贬值,购买同一商品则需要拥有更多货币。投机性货币需求则同收入、利率水平密切相关,收入增加,利率提高,公众则可能并愿意拥有和储备更多的货币用于保值和投机,反之则相反。

作为改革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异,货币需求决定机制也不同于市场经济国家。首先,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以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固定资产投资扩张是支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以我国经济增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更直接地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扩张对货币需求的拉动;其次,改革前我国价格体制不完善,基础价格偏低,价格结构不合理,由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物价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高达两位数的物价指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力度更大;再次,由于我国法人制度不健全,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不明显,投机性货币需求更多受收入的影响。关于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另一个特点是:由于我国国民收入持续向个人倾斜,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超预算,投机性货币需求更多表现为居民收入的增加所引发的储蓄和手持现金的增加。

下面我们将从实证的角度针对固定资产投资速度和规模、物价上涨指数、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进行量的分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速度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即由过去的中央财政为主转变为中央、地方、企业、个体、外资等多元化、多渠道共同投资;二是投资来源渠道多元化,即由贷款为主变为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吸引外资、内部集资等多方筹资。由于在投资主体分散化、投资来源多元化的同时,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并未建立,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主宰投资行为,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扩张等根本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导致投资超概算、资金缺口大、重复建设、投资期限长等弊病存在,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社会效益,并形成了对银行的“倒逼”机制。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使投资的货币需求不仅表现为货款需求增加,而且表现为股票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

通过对改革十六年来货币供应量增长与国家资产投资增长的线性对数回归分析得出,我国货币需求的投资弹性为1.23,即投资每增长1%,货币需求相应增长1.23%。

——城镇居民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由于居民货币收入主要集中于城镇居民,我们主要研究城镇居民货币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一般而言,居民收入增长主要是经济增长所致。但由于我国处于商品经济发展初期,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居民的攀比心理,收入调节手段的不力,等等,导致国民收入持续向个人倾斜,而居民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居民收入在储蓄、投资、手持现金之间的分配比例。近几年手持现金呈持续增长趋势,而手持现金增加,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货币需求增加。改革十六年来居民收入同货币增长的数量分析表明,货币需求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弹性为1.21%。即城镇居民收入每增长1%,货币需求相应增长1.21%。

——物价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物价上涨,企业、居民为购买同一商品比过去要多付出货币,维持原购买水平,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我国的价格调整、改革是在市场机制发育不良的环境下展开的,原有价格水平偏低,价格结构极不合理,因此,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基础上进行价格调整和改革,必然带来转轨时期价格的普遍上涨,加上近几年来居民预期心理加剧,以及政府调节管理措施不力,物价上涨显著,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巨大。

改革十六年来,货币数量增长与物价上涨线性对数回归分析表明,货币需求对物价上涨的弹性为3.39,即物价每上涨1%,货币需求相应增长3.39%(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社会零售物价不能全面反映价格上涨情况,因此,我们选择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作为物价指数,定义为p,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100%)。

综上所述,物价上涨、居民收入和投资增长是货币需求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控制货币需求增长的关键是控制投资、居民收入过快增长和控制物价的上涨幅度。

投资、收入增长和物价上涨是引起货币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而固定资产投资周期、额度,居民货币收入增长速度以及物价的起落已远非计划手段、行政手段所能控制,单纯的银行信贷收支计划已远不能指导全社会经济发展,因此,要根据全社会投资、居民收入和物价变动,预测货币需求量,编制全社会信用计划,加强经济变量之间的定量研究,提高决策准确性。

二、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投资、物价、居民货币收入的影响,看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取向

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首先要确定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和目标值,其次要预测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长与目标值的偏差,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并进行调控。关于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的目标值的计算方法已基本达成共识,即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可承受的物价上涨幅度÷货币周转速度。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保实际增长幅度与目标值接近。

近几年来,货币供应量实际增长幅度过大,通货膨胀加剧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稳定币值成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中心任务。控制货币供应过快增长的手段,一是抑制货币需求,二是控制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控制货币供给。

有效控制货币供给的前提是,金融调控的独立性较强,银行本身对引发货币需求增加的投资扩张,收入过快增长和物价的上涨制约有力。而我国进入九十年代作为信贷投放大头的国有银行的商业化地位并未确立。银行本身对投资膨胀、物价上涨、收入的增加适应倾向明显,制约不力。下面我们从实证的角度进行分析。

——货币供应增长对投资的影响

八十年代投资增长与货币供应增长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九十年代投资波动显著,货币供应的增长则相对平稳,正相关关系已不复存在。

八十年代货币供应增长、信贷扩张是引发投资扩张的主要原因。信贷宽松诱导投资高涨,信贷紧缩则投资紧缩,投资与货币供应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进入九十年代投资与货币供应已不存在相关关系。投资增长已脱离货币供应的制约。

——货币供应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八十年代货币扩张与收缩,对居民货币收入增长影响比较明显。进入九十年代居民收入脱离货币增长的制约,呈刚性增长直线上升。

1989年之前,货币的紧缩降低收入增长幅度,货币的扩张加大收入增长幅度。1990年开始,收入则呈直线上升趋势,甚至超越货币增长速度。八十年代居民收入与货币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九十年代居民收入增长已不受货币增长的制约,居民货币收入增长同货币供应增长的关系更多表现为收入增长对货币的拉动。 ——货币供应对物价的影响

八十年代价格上涨与货币供应增长的关系表现为货币供应增长在先,物价上升在后,货币与价格波动基本同步,两者时滞1—2年。九十年代,这种明显的相关关系已不存在。尤其是近两年物价上升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农业供给不足和改革过程中的结构调整所致。

八十年代货币的扩张是诱发投资扩张、居民收入增加和物价上涨的直接动力。与八十年代不同,九十年代投资、收入增长和物价的上涨,并非由中央银行本身的扩张行为所致,货币信贷的扩张更多地表现为投资消费膨胀的伴生现象。

八十年代由于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信贷资金投放在资金运用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与此同时,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人民银行信贷职能向专业银行分离,而信贷投放权力并未进行相应转移,使其能够依靠强有力的信贷计划对信贷投放实施垄断,成为实质上的货币供应主体,由于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主动性较强,对经济的影响也比较直接和主动。

九十年代,融资工具的多元化和金融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使货币供应的形成渠道和主体趋于多元化。国有商业银行、其它商业银行已取代中央银行成为货币供应的主体。而与此同时由于中央银行与财政之间,以及与专业银行之间,专业银行与企业之间信用关系未规范,企业、银行法人制度不实,货币供应关系尚未理顺,货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被动地调整到适应货币需求的程度,从而中央银行事实上没有真正成为货币供给的调控主体,货币供给很大程度上在中央银行实际调控能力之外形成和变动,货币供给的调控目标难以单独由中央银行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综上所述,控制货币供给,首先要确立和完善中央银行货币供给调控主体地位,深化财政、专业银行、企业制度改革,使中央银行能在制度上超脱于各种外在压力和利益纠葛,自主决定资产业务和货币供给。其次,在制度不完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强对货币需求的管理。

标签:;  ;  ;  ;  ;  ;  ;  ;  ;  ;  ;  ;  ;  ;  ;  ;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货币供应量与主要经济变量的相关分析与测度--兼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_货币供应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