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美国贸易平衡对国民经济和经贸政策的影响_国民经济论文

美国战后贸易差额对其国民经济和经贸政策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其论文,差额论文,美国论文,战后论文,国民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战后美国的对外贸易大致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71年以前的外贸高速发展时期,这段时期美国发生了自1888年以来的首次外贸逆差,标志着美国外贸进入持续逆差的第二阶段。此后,除个别年份外,美国外贸逆差持续扩大,愈演愈烈,成为美国朝野和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表一 美国外贸统计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美国《商业概览》1991年;《国际贸易》。

由表一可知,战后美国外贸经历了由顺差转逆差且持续扩大的变化,它对美国的国民经济和贸易经济政策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贸易差额的变化对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及美国在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地位的影响。从表二中可看出,美国经济在50~60年代呈现较高增长,但70年代起,美国由于进口的爆炸性增长和出口的停滞而使经济增长显著放慢。81-85年,美国实际国内需求每年平均递增3.5%,但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2.5%,而这之间的需求缺口是靠贸易逆差来填补的。如果贸易平衡状况自81年以来没有象实际的那样恶化,80年代的经济增长无疑将超过70年代的速度。

表二 美国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在经济衰退时期,出口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明显。1990年第4季度美国经济进入衰退,从而结束了战后和平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繁荣。从89年开始,随私人消费开支和企业投资的减少,对外贸易对整个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增强。据统计,1993年头3个季度,GNP年率比上年同期年率增加了1.5%,仅出口增长就占了GNP增长的80%,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在1986年至1993年期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近40%是来自产品和劳务的出口。

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不仅使美国经济增长放慢,而且使美国在世界贸易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降低。美国出口额1948年占世界出口总额的21.8%,而1989年只占到12%;美国创造的国民收入1960年占发达国家国民收入的比重为53.7%,而1979年降为34.1%。

其次,贸易差额的变化对美国的产业结构的影响。70年代以前美国的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其制成品出口在世界的比重占到1/4~1/5,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美国工业的发展。但到了后来,随日本和德国的工业发展,他们与美国的经济差距日见缩小,从美国手中抢去一部分出口市场,甚至吞噬了部分美国国内制成品市场,这样美国的制造业尤其是一般工业由于国内外市场萎缩而失去支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受到了限制,一些部门如采矿、钢铁、纺织等逐渐衰落下去。

在贸易收支状况恶化、美元汇率不稳的压力下,美国顺应这一趋势,从70年代起尤其在80年代着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把竞争力不强的“夕阳工业”转移出去,而大力发展“朝阳工业”和第三产业,美国的产业结构因此升级。但这样一来,更加剧美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失业率的上升,造成了制造业“空心化”,在出口竞争中更加不利。

第三,贸易差额变化对美国工人的就业和收入水平造成影响。繁荣的出口会增加工人的就业和实际收入,反之亦然。战后初期,美国罗斯福政府把充分就业与创造出口顺差的思想联系在一起。1945年美助理国务卿在当时指出,如果美国要想有一个相当高的就业水平和1500亿美元左右的国民收入,一年必须卖给外国约100亿美元价值的商品,即把出口提高到战前的3倍。

但随着后来逆差的扩大,许多美国人丧失了在制造业和矿产部门高报酬的职业。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在81—83年间有200万人因贸易平衡状况恶化而失去工作,其中110万人失业是和出口有关,70万人失业是由于进口竞争,20万人失业与农业有关。1981年以来,就业人数净增加910万,但新增加的就业人口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的服务业,使得职工收入的提高受到阻碍。自1980年以来,美国工人工资报酬的增长已经落后于其它几大贸易伙伴国。近年来,美国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除了强调产品结构和增加固定资本投资外,还大力削减人力资本,使解雇职工浪潮迭起。很多企业以临时工代替正式工,限制增加甚至减少职工的工资。据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统计,美国100家最大的电子公司仅1993年就裁减了48万人。美国管理协会对713家公司的调查表明,25%的企业计划1994年继续裁减职工,这是进行该项调查8年来比例最高的一年。

在1986年至1992年期间,与出口活动相联系的美国就业人数从670万增加到近1000万,这些就业者的收入比美国的工资平均数高出13%。美国商务部长在1993年宣布要使美国的产品和劳务出口从1993年的64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万亿美元,从而创造6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可见,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大,出口能力的相对萎缩,意味着美国工人整体工资水平的降低。据官方报告显示,1993年美国中层家庭的实际收入比前一年减少了312美元,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增加了100多万。穷人占美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从1992年的14.8%上升到1993年的15.1%。虽然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但与美国在世界的经济贸易地位的衰落是不无关系的。

第四,贸易差额的变化对美国的金融市场和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的影响。在战后初期,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使美元等同于黄金,起着世界货币的职能,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和美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美国对外贸易呈顺差的年代,“美元荒”更强化了这一点。但好景不长,随着美国外贸状况的恶化,美国的黄金储备急剧减少,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因此,美国于1971年8月规定美元停兑黄金,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破产,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也受到严重削弱。70年代美元汇率下跌正是美国外贸状况和国际收支恶化的结果(见表3)。

表三 美元对日元汇率(年平均1美元合日元值)

资料来源:日本山一证券经济研究所《统计总览》1992年版:1994年7月号。1994年数字引自《国际贸易》1994.7月。

但80年代前半期,美元汇率又呈升高态势,这主要归因于里根政府的赤字政策。1981年里根政府采取了增加政府开支和个人消费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同时提高利率吸引外国资金,美元汇率步步升高。从1982年始进口增长超过了出口增长,贸易赤字逐年扩大,终于使美国从债权国沦为债务国,直到1986年西方国家联合干预才扭转了美元汇率的升势。

美国贸易逆差愈演愈烈,于1986~87年创历史最高纪录,此后美元汇率虽然时升时降,但美元信用总的趋势是不断下降,美国的金融市场因此动荡不已。据美国商务部统计,至1994年第2季度,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已达1474亿美元,仅次于美国1987年1521亿美元逆差的水平,而其中约一半的逆差是对日本的。过去日本公司多以手中的美元购买美国证券,对美国的证券价格给予支持,但当美国逆差激增时则把大量的美元兑换成日元汇回国内,从而加重了美元汇价和证券价格下跌的压力。纽约股票市场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价格平均指数1994年10月20~25日之内下跌85点。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日元汇率几乎跌至战后以来最低点达66.80。1994年以来,美元对日元和德国马克的汇率分别下降了约13%和14%。这表明,美国外贸逆差的骤增是美国股票,债券和美元汇率暴跌的直接结果。

美国外贸从顺差到逆差的转变,尤其是逆差的持续扩大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不良影响,越来越成为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迫使其在经济贸易政策上做出一系列的调整。

第一,调整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改善国内宏观经济条件。如克林顿总统于1993年提出“综合经济发展计划”,旨在降低失业率,提高经济增长率和生产率,包括扩大公共投资、鼓励私人投资和加强对民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等等。

第二,对美国外贸政策实行全面调整。在美国70年代初开始出现贸易逆差的时候,美国国内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论争就激烈起来,结果是一部带有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双重色彩的《1974年贸易法》出台。1985年9月里根宣布“贸易政策行动计划”标志着美国政府由主张自由的多边贸易转向主张“自由”和“公平”贸易。而《1988年美国贸易和竞争综合法案》又将这一政策进一步实施和具体化。该法案的一些条款,如对总统的谈判授权;决定再次使用“快轨程序”;决定加入《国际协调编码制度》以及为审慎地实施第301节条款而规定的5个例外方面,强调了对外国“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做法,强化了美国单方面的报复能力,扩大报复措施的目标和范围,迫使外国对美国开放市场;并加强了补贴、反倾销措施以限制进口。根据“一般301条款”,美国总统有权对被认为对美出口设置不公平贸易壁垒的国家实行单方面的贸易制裁行动;而布什政府时期实施了两年,后经克林顿政府恢复的“超级301条款”规定,总统每年公布一次贸易壁垒最严重国家的名单并酌情予以制裁。但据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1994年9月公布的一份调查表明,从1975年至1994年6月,美国依据“301条款”对贸易伙伴国实行的公开调查共84起,其中只有一半促成了美国贸易伙伴国的“部分市场开放”,平均每年增加美国的出口额仅在40亿~50亿美元左右,只相当于美国年度出口总额的1%,这说明美国的贸易政策的调整与预期目标的差异。

第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出口,限制进口。如克林顿总统上台以后,和美国政府或外交官员对涉外大合同予以支持;通过在美国和在驻外大使馆建立经援机构来给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支援;减少对与安全有关的出口的控制,尤其是在高技术方面;修改财政规定以便与进出口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一起设立至少同竞争者一样的优惠贷款。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靠实施各种非关税壁垒,如美国对来自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纺织品、服装、鞋类,食品等实行“自动出口限制”。

第四,美国力求与其它国家就贸易进行国际合作和协调,以维护和扩大其贸易份额,改善外贸逆差状况。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实行贸易的多边合作。美国发动并参与了“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希望借助GATC,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农产品补贴和限制问题,这是针对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给予农产品巨额补贴而提出的;还希望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问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出口国,但由于各国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存在着大量的限制服务贸易发展的贸易壁垒。另一方面是美国寻求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具体体现在美加墨三国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NAFTA)。根据该协议,1994年1月1日生效后将形成一个拥有3.64亿人口、年国民生产总值达6.4万亿美元的最大贸易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给美国的好处已开始显示出来:1994年上半年,美国对墨西哥的出口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7%,向加拿大出口增加了9%。另外,鉴于美国的最大贸易顺差伙伴大都在亚洲地区,为了降低这些国家对美国的顺差,美国已把对外经贸的重心逐步移向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并欲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来谋求亚太贸易的主导权。

总之,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差额的变化给美国国民经济造成了消极影响。虽然90年代美国外贸逆差有下降的趋势但数额仍很庞大。可以预见,美国政府经贸政策上将继续做出较大调整,并通过向他国施加贸易压力和寻求贸易协调来扩大出口,振兴美国经济。

标签:;  

二战后美国贸易平衡对国民经济和经贸政策的影响_国民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