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有效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广大教师开始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不断改变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新课程标准给出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六个主要方面,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点相结合,把课堂打造得丰富多彩,使学生能够在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素养。
一、传统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往往很偏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入初中后,数学知识更加抽象和枯燥,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性格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学习数学产的兴趣和积极性就更加淡泊。如果教师还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们就很难在课堂中积极主动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难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想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学,快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就要想法设法地打造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针对传统数学课堂中的一系列问题,建议初中数学教师积极践行新课改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尝试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提升。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问题激励,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抽象性和逻辑性是它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学生很难攻克的难题,因此受到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在授课时要将学生心理特点与数学知识综合考虑,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能够巧妙地应用逻辑思维“破解”,进而在学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节内容时,教师先绘声绘色的讲述历史小故事,留下悬念,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同时将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标记上,再鼓励学生任意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提出问题“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否用公式表示出来?和伟大数学家赛跑”。学生听到问题,精神为之鼓舞,认真观察自己所做出的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计算进而猜想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数学教师将学生提供的几个答案汇总在黑板上,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均得出一致结论,之后进一步分别以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做出三个正方形,涂上彩色,激发学生思考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计算三条边构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抽象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并对直角三角形的学习产生了无限兴趣。最后教师再介绍我国数学家的研究硕果,并带领学生用多种方法对“勾股定理”加以论证。这样,教师通过激励法、作图法和探究法等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既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增添了源动力和成就感,更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二)借助生活中的实际案例,通过切身比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数学离不开运算,运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通过小学学习有了一定运算基础,能够应用简单的运算法则计算一些基础数学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对于生活中的数据反而束手无策。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新课改提出的新颖教学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借助生活实例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数据的分析”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借用媒体发布的招聘考试、投票选举、选拔比赛等问题,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当作问题对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认真阅读评分细则、分析评分方法、计算评分成绩、判断结果、制定方案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引出相关的概念,得出相对的公式,完成相应的计算,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之后再给出一些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相关实例进行综合训练,既有效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又让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动态教学,有效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当下较为流行的技术手段,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提升的一种高效方法,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可。而直观想象力又是数学核心素养中较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学生在多媒体课堂中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很高,愿意自主地展开想象力参与其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放飞想象力。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边”一节内容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结合三角形的定义将多种三角形的形成图通过多媒体动态展示出来,在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知识回忆的同时提出问题“任意三条线段都能够构成三角形吗?”,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思考之后,教师再次借助多媒体,将各个三角形的长度都标记出来,同时将各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固定,并将另外一条边以动态形式展示给学生,问道:“同学们能由此判断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吗?”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吸引下,通过观察动图展开想象,教师随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图,并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在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进一步提升。可见,通过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四)采用实践探究手段,通过对比融合,加强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建模是快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又是初中学生数学素养中较为欠缺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实践探究不仅能让学生构建知识模型,而且能让学生在模型中分解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二次函数”后,教师给出“石拱桥”、“足球路径”、“喷泉水柱”等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形状,先构建起抛物线的基本模型,然后引导学生采用实践探究的方式分解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对称性、增减性等知识点与模型中的对应关系,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与应用,以此同时延伸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此模型来解决诸如“营商中的最大利润”、“投资中的最低成本”等一些最值相关问题。通过实践探究,学生逐步学会构建模型,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提升了数学建模能力及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新课程目标,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刻板的课堂状况,为学生创建富饶的学习乐园,促使学生爱上数学,高效学习,不断提高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更快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涛.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山西青年,2017(3):108-108.
论文作者:吴梅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能力论文; 素养论文; 教师论文; 核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