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期待四方“会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中心论文,期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今后几年要做哪几件事?人行上海分行行长胡平西日前在与全国人大代表座谈时指出,今后几年金融中心建设要做的工作很多,关键的几件事是提高机构和人员素质,不断进行金融业务和制度创新,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强化市场集聚辐射效应,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并且注重金融风险防范。概括而言,就是要实现“环境更优”、“功能更全”、“创新更多”与“风险更少”的四路军“会师”。
环境更优 一个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不能缺少人才、诚信与技术。近几年,全市金融机构已先后引进数百名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金融人才,并且纷纷组建培训中心或与高校合作培养人才,今后几年,上海要实现的是全面金融人才战略,实行“引人”与“引智”并举,重点引进金融高级管理人才和先进的金融管理理念、机制,使上海成为金融人才的集聚中心。
诚信对于一个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认识。上海的诚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早,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至2003年底,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已采集了370余万人的信用记录,企业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目前已采集了超过60万户企业的信用信息。这两个征信系统以及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成为上海诚信建设的重要抓手。
加快金融服务电子化建设也是金融市场环境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要想成为全国的资金调度、运作和清算中心,提高金融信息化的水平是一个关键。
功能更全 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与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产权市场、票据市场已先后在上海建立,黄金交易中心和银行卡联行中心也先后落户上海,金融市场体系已基本搭建,但是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国际上著名的金融中心相比还相差很远。
今后几年,上海将加快组建中外合资货币经纪公司、创建全国性票据贴现市场和外汇同业拆借市场,完善货币市场功能。进一步强化上海的主板市场功能,推动建立统一的期货市场,积极探索与港台资本市场资源整合的可能性,巩固和加强上海证券期货交易中心的地位。在企业债券发行、流通、品种创新等方面也将争取国家支持,加快上海债券市场建设。
同时,在培育各要素市场提升自身功能的基础上,探索要素市场间的良性互动、彼此促进的模式。
创新更多 推动金融创新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环节,上海在创新上也从未停步。中资商业银行先后推出外汇结构性存款、买方付息票据贴现业务、贷款转让与回购业务、法人账户透支,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等一系列新业务,浦发和交行在2002年还试办了离岸金融业务,外资银行的保理业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也有了进一步拓展。
今后几年,上海的金融创新活动将更多。不仅要积极筹建货币经纪公司,设立上海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探索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利用QFII机制促进上海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改进外汇管理,扩大外汇管理改革开放试点,还要利用人民币尚不能完全自由兑换这一天然屏障,抓住有限的时机,积极开发以人民币标价的固定收益金融产品,把上海建成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
风险更少 安全稳定的金融运行环境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而现在随着各金融市场之间关联度的逐渐增强,跨市场资金流动越来越频繁,金融调控面临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严峻考验。
为此,今后上海将积极探索建立金融风险识别和预警指标体系,制定风险预譬处置方案,加强对跨行业、交叉性金融工具的调查监测,注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建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监测体系,规范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预警信息的发布,形成“内部控制、行业自律、社会监督、金融监管”四位一体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