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报纸阅读问题时代的到来--兼论读者对新闻标题的总体要求_新闻标题论文

论报纸阅读问题时代的到来--兼论读者对新闻标题的总体要求_新闻标题论文

谈报纸“读题时代”的到来——兼论读者对新闻标题的总体要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体要求论文,新闻标题论文,报纸论文,读者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394X(2000)04—0096—04

新闻的结构是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新闻传播手段的不断现代化、读者阅读心理的不断实用化而变化发展和创新的。作为现代新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标题,也必然会随之不断发展、变化,越来越朝着利于引导读者阅读、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方向前进。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时代的到来及媒体间强烈的竞争,新闻标题或作为某种独立的发言手段,或做到一则新闻就是一句精粹的话语,或担当起导语的双重职能的作用,读者的这三种“读题”要求已日益多起来。我们为新闻拟制标题时,必须考虑到标题作用的这种新变化,以便更好地发挥报纸在新闻传播中的强势。

纵观人类新闻传播史,标题的历史沿革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分类题到一文一题、再到严格意义上的标题的产生和完善的过程,每一次传播者在标题上超越自我的创造,都在新闻界引发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改革,以此做到更便利地为读者阅读和获取信息服务。在读者阅读报纸出现“读题”要求的时代,新闻事业的改革必然又一次向新的高层次迈开步伐,它是符合客观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新闻标题作为一个有着相对稳定内涵的独立概念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发展和超越的演变过程。

古代的报纸萌生后出现了一个漫长的无标题时期。中国的报刊源远流长,据史载,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宫廷报——邸报。现有两份珍贵资料可供研究,一份是1982年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发现的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的“敦煌邸报”; 另一份是唐代著名学者孙樵(字可之)所著的《经纬集》中的题为《读开元杂报》的文章。无论是被孙樵称之为“开元杂报”的邸报,或者唐僖宗年间出版的敦煌邸报,编排都是十分简单的。它没有一般新闻和言论,也没有各自的题头和结尾,由此可以推论,我国唐代的报纸是没有标题的。报纸进入宋代,朝廷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宫报——朝报,而且还出现了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愿望和要求的民办小报,小报的内容、版面形式和朝报大致相同,均不设报头,没有报名,没有标题。关于元朝报业的情况,据仅有的零星记载推论认为,那时邸报仍在流行,编排也未见有明显的改变。唐、宋、元三朝的报纸虽有名目、刊期、隶属等方面的变更,但在编排技巧上依旧是陈陈相因,从内容到形式都无重大变化。其内容多是皇帝的诏书、命令及其起居言行;王朝的法令、公报和动态;臣僚的章奏疏表和进谏;朝廷官员的升黜、任免、赏罚、褒奖贬斥等,所刊载的信息量和读者数可谓少也,周期又长,新闻标题自然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理由。

明代报纸标题范形的出现和分类标题的广泛使用。明朝的报业较元朝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宫门钞、辕门钞、邸报、京报等多种。据考究,最早在明神宗万历元年正月十九日的“京报”上出现了“乾清宫门,伪阉章龙伏诛”的标题范形,有地点、有人物、有要点,十分具体和确定。那时的报纸毕竟只是一种雏形的“简报”,读者面窄,手工抄写,消息也只有十数字,所以标题的使用还是很偶然的个别现象。明末清初,由于活字印刷的采用,我国报纸从书本形式演变为报纸形式。刊载内容的增加,发行量的扩大,推动了报纸编排技术的提高,标题的出现和制作就开始列入报纸的编辑范围。从光绪初年起,一大批以中国人为阅读对象的中文日报,都有了消息的类别,冠以总标题,如官报的“门抄”、“上谕”、“奏折”等。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申报》,就有了“上林春色”(北京消息),“西湖棹歌”(杭州消息),“羊城夕照”(广州消息)等分类题。这种标题实际是按照消息的外部特征,如所报道的人物、消息的来源、消息的门类和紧急程度进行组编的分类题。读者虽然还不能从这种标题上直接了解消息的具体内容,但与无标题的古代报纸相比,阅读起来已经方便了许多。分类题因有区别消息的外部特征这一便于读者阅读的功能,而一直沿用到现代报刊界。

一文一题的编辑方法的出现突破了分类题的不足。笼统而简单的分类题的出现结束了报纸的无标题时期,无疑是大众传播史上的一大进步,但随着新闻传播手段的不断改进,随着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战争等重大事件的不断发生,人们越来越迫切需要迅速了解外界的最新变动,报纸的新闻也逐渐大量增加,这种只告诉来自何地、属于何事的无具体内容的分类题,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于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分类题便开始被突破,一文一题的编辑方法出现了。从现有的资料看,国内最早采用这种标题的是外国人办的中文报《上海新报》,该报从1870年起便在二版上打破了只在新闻栏笼统标出“中外新闻”字样的做法,开始用一文一题、按每条新闻的内容拟题,并用头号活字排印的编辑手法。如这年3月24日的报上便有“刘提督阵亡”、 “种树得雨”这样的标题,让读者一看,便知新闻内容的大要。1896年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创刊号上,在“就外近事”这个类题之下,即有三则标题:《都城官书局开设缘由》、《中国议办商务局缘由》、《广西开办铁路》,这最后一题便类似于现代的新闻标题了。但当时的一文一题都很简单,大部分采用四、六字一句的单行式,比较具体但又不十分确定,一般来说都较为冷漠和呆板。

中国近代报刊的崛起导致产生严格意义上的标题。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我国报业进入了近代报刊的兴盛时期,到1915年《新青年》问世,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已近2000种,并逐渐形成了以言论、新闻、副刊和广告构成报纸版面的基本结构,出现了各报之间争取读者、求生存的竞争。这种日渐加剧的报业竞争加速了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包括新闻标题在内的编辑业务和出版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在这期间产生了严格意义上的新闻标题,有关标题的变化最为明显地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标题字号与消息正文的字号有了区别,标题比较突出显著了。《时报》把标题用“大字者,务求醒目”写进了自己的发刊词中;二是标题已不再仅是内容的简单摘录,而是内容的浓缩,明显地倾注了编报人的倾向性。毛泽东同志在五十年代曾提到过一则好标题《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就是1911年7月26 日发表在汉口《大江报》上的一则短评标题;三是单行的单式题发展到有主题和辅题相搭配的复式题,报刊编辑在拟题时能熟练运用主、辅题的不同作用,做到主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辅题对主题起解释和加强作用。从以上这三个特征可以看出,复式标题的出现体现出标题对于报纸的特殊作用已经形成,它完全摆脱了类题的束缚,成为一个独特的和不可缺少的报纸版面语言,与现代报纸的新闻标题已经基本相近。

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读者阅读新闻标题成为可能。时至今日,标题的种类和功能已经相当成熟。具体来说,标题至少有帮助读者选择新闻信息、引导读者理解和阅读新闻、满足读者扩大新闻信息需求等常规作用。标题的种类和排列形式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报业已把新闻标题定位成一门综合艺术,多方面对它提出了要求。我们要认识标题的作用,不能离开对现实社会人们的生活状况的分析,更不能离开目前世界上正在蓬勃兴起的新技术革命对新闻事业的影响。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信息量大且流动疾速,实实在在地成为编辑以突出标题来强化新闻信息、读者以阅读标题来寻找新闻信息的重要原因,“看报先看题”已是现代人阅读报纸、选择新闻信息的一种带规律性现象了。报纸上“标题新闻”的大量出现,已从一种崭新的形式上预示着“读题时代”的到来,这种把新闻事实的精髓融于标题之中,用放大字号的形式去独立地“发言”和传递信息的“标题新闻”,自然能产生一种突出感、一种强调感、一种需要认真看待的郑重感,这样就更易于尽早地进入读者的视野,增强传播效果。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这种报道方式的最初出现,只是用来突出处理有重要内容的自编或摘编的简讯,但不久人们就认识到了,这种报道形式的一个特别的好处是:对许多重要事件来不及作详细报道时,就需要它迅速醒目地报道一个简明的动态。它的出现在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更有了不可代替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目前它在所有的报纸上都据有一席之地。

横看当今大众传播界,每一种传播方式的产生和在技术上的革命,都会在传播业引发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调整、适应与革命。广播让人亲聆其声,它消灭了报纸的“号外”;电视让人亲临其境,它引发了报纸的“预测新闻”;在卫星+电视的时代,新闻可以通过卫星在全球现场转播,这种被人称为“电子新闻”的东西把事件发生进程的一切在同一时间袒露于世,这就不能不对所有的新闻媒体带来冲击,带给读者的将是报纸“读题时代”的到来。

报业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中行进着,从诞生报纸以来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都是那样地安静地与同类进行着没有硝烟的较量,时间到了二十世纪,在接受同类的一次又一次挑战的同时,它又遭遇了其他新闻传播媒体的猛烈的挑衅与冲击。

世纪之交新闻传播业已经悄然上演的一场传播史上最为残酷的竞争和革命,其实质性的一步,是从“卫星上天”那一天开始的,发达国家的电视业便迅速抢占覆盖全球的卫星频道,形成国际卫星电视广播网络。“电视上星”的奥妙在于,能够一夜之间大幅度提高收视率,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即国际频道, 通过五颗通信卫星, 已覆盖了地球表面98%的地域。收视率提高后,便是电视广告价位的爆炒,滚滚而来的财源又为电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以此为起点,电视直播史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每当引人瞩目的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事件的进程便能在全世界几十亿电视观众面前播映。这种视觉的冲击力,是不可低估和战胜的。请看下面一组数据:洛杉矶奥运会举行开幕式时,全世界有25亿电视观众目睹了它的全过程,创造了当时最高的收视率记录;巴塞罗那奥运会,地球上又有35亿人通过闪烁的荧光屏,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蒙锥克山奥林匹克体育竞技场,记录又是一次新高;亚特兰大奥运会,据调查,北京市民中近96%的人主要是通过电视获得奥运信息,40%的人在报纸杂志中得到更详尽的报道,11%的人随时收听广播,当“东方神鹿”王军霞在5000米跑决赛中率先冲过终点,身披国旗绕场奔驰时,整个中国都坐在激动的观众席上做了她的“啦啦队”。

所有的观众都能被电视画面带入了现场,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一种满足。那些昔日“孤独惯了”的众多媒体的记者们从此不再孤单,他们等于也坐在“观众席”上,和亿万观众们同步目睹正在戏剧性进行的新闻事件本身,新闻工作者们再也不能以“历史事件的目击者”而沾沾自喜了。美国《陆军》杂志在海湾战争后刊登了一篇《美国军方与新闻媒介关系历史追踪》的文章,称“电视最终取代了报纸和无线电广播,成为美国大众最为广泛接受的新闻传媒工具。电视的出现,称得上是与原子武器登上战争舞台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将整个世界都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个说法是颇有见地的,因为该文作者准确地指出了电视的魔力在于“它将整个世界都呈现在人面前”,在事实的面前,人们还有什么“新闻”可言。于是当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正在发生时,便已在千家万户的电视荧光屏上“一览无余”,这不能不对所有的新闻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致命的打击。

承受这种打击首当其冲的是报业。美国纽约时报副总编辑、传播学专家大卫·柯汉(David Cohen)说:“在电子新闻时代到来之际, 对新闻界犹如一场地震,如果文字报道这种形式没有准备的话,那么就会像恐龙一样将从地球上消失。”然而报界向来就是有所准备的。二次大战期间,广播电台战地记者出现了现场口播新闻,报界就主动地消灭了曾极有买点的报纸“号外”;随后,在电视的冲击波下,报纸作为印刷媒介,积极主动地开辟自己的“第二战场”,又引人注目地向独家报道、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评述性报道发展,在变化中生存,结果是言论多了,幕后新闻多了,预测性新闻多了。这些调整与适应,使报业没有衰落,反而以其不可替代的特点,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生长点,更受读者欢迎了。

同样,在眼下卫星成为信息载体并同电视转播网络相结合后,在这个被称为“电子新闻”统治一切的时代,习惯于改变自己、力求创新的报界,正在颇费心机地扬长避短,新闻从业人员只有改进采访、写作、编辑方式,以适应信息革命中的全新形势,从而在这一轮争夺受众的媒体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稳住自己的阵脚。现在一个值得注意和重视的现象是,国内各类报纸在精心制作标题之外正纷纷走向“大标题化”,它的特点是:简洁明快,读者一瞥之间,尽收眼底,易读易记;字号显赫,排列别致,引人注目,印象深刻。一些适应和改变时代的新的标题内涵被一再发掘出来,如前文所述的“标题新闻”的产生和演变,再如起着按语与肩题的双重作用的按语式题型的出现,标题与导语在传统的分工中产生了进一步走向配合的可能等等。这些新“亮点”,讲究重视“第一印象”,不仅给读者以更多的“新闻”,还留以“艺术空白”的阅读“意境”。在当今的报纸上记者和编辑们让新闻标题仅仅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发言手段的作用,已日见显著了。

稍加分析,我们就能发现读者心底里藏着的那个理由。如果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社会,还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阶段,那么,九十年代国内的工业化倾向已经无限浓重了,而现在,一个电子网络数字化生产的社会已经近在咫尺了。在这个相对静观的社会形态里,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心理律动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穿趿达鞋,踱四方步,沉湎于絮絮叨叨的详尽之至的报告会中,这些都像昨日的烟尘一样,消散于媚日丽照之下,代之而起的是急匆匆的计程车文化、快速旋转的机轴、电子运输的秘密通道和对蒙太奇洗炼笔法的欣赏。因此在这个时代里,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不同于昨天,一种快节奏、高效率、简洁生动、劳逸互调的追求构成为新时代人们的主色调。伴之而行的对于阅读和信息的需求就突出地体现为:能够调节神经,放松筋骨,娱乐高度机械化后的知识减少和精神匮乏。这样,“读题”就在读者的心理上赢得了极大的“同情”,从而帮助报业从其他媒体的围剿中突出。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已起,大众传媒的竞争此伏彼起,国际互联网在新一轮媒体竞争中扮演的角色,预示着大众传播史上又一时代的到来。寻求信息的人们从一个叫网站的窗口里,既能读到文字报道的即时新闻,又能看到栩栩如生的摄影照片,还能欣赏电视台播放的配音影像精彩片断,调阅者自由挑选菜单,随时打印所需的文字报道,并能对喜欢的电视镜头随意翻回和定格,从而弥补被动收看电视时画面转瞬即逝的不足。一句话,国际互联网博采众家之长,集传统的印刷媒体和现代的电子媒体优势于一身,成了最新的媒体宠儿。当人们极其轻松地用鼠标点击互联网窗口的菜单时,惊喜地发现,被他们打开的正是一条新闻标题。“读题”在网络世界已经先行一步了。

报业不会有永恒的辉煌,只有永恒的变化。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谁能顺应环境,经受挑战,谁就能在新闻竞技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那么,眼下的报业必须在新闻标题上和其他凸现自身优势的方面要大作文章,还犹豫什么呢?

标签:;  

论报纸阅读问题时代的到来--兼论读者对新闻标题的总体要求_新闻标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