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文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小屯乡教育管理中心 551607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咀嚼品味,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深刻地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小学生 朗读能力 培养
朗读作为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将整篇文章读出来,使得整篇课文更富有感染力。在阅读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咀嚼品味,不但能够有效调动和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深刻地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行语文教育中,小学生不知如何去朗读,朗读什么,怎样朗读。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一系列的培养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一、狠抓拼音,巩国朗读基础。
学习语文一定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以农村小学为例,由于学生受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在生活中很少说标准的普通话,在对课文进行朗读时方言味比较重,而且这一系列改变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要想点燃学生的朗读热情,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先将字音读准。例如说:n、l分不清楚;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分不清楚。低年级教师在对这些内容展开一系列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多变,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将拼音制作成卡片,学会仔细观察是的学生能够区分并且增强记忆力;高年级教师在对这些问题展开一系列的处理时要及时纠正,进一步加强练习。由于对于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做到持之以恒,堂堂必教,时时必纠。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必须要正确地朗读,流利的朗读。所以,在小学阶段狠抓拼音教学以及识字教学是提升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巧妙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期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如果学生本身对语文朗读难以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的话,那么就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则任何后续的教学操作都难以起到良好的作用。这样做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学生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丢掉,而且也难以真切体会语文的人文性价值。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有一些具体的方式可以遵循的。为进一步培养广大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从多方面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对朗读引起充分的重视,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将来自于生活的每一篇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读课文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广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使得感情受到深深地熏陶,从而得到升华。比如:用表演的方式来表达课文内容,这种方式极富有情趣,学生也最喜欢。每次表演之前,教师可先提要求,告诉学生要把课文内容读得十分流畅并能背诵课文的同学,老师才会让他上台来表演。表演的方式可能多种多样,如单独表演、小组合作表演、师生共同表演等。在教学《弧假虎威》这篇课文时,为了能参加课堂表演,学生在朗读时,就认认真真,不敢有半点马虎。排练时也一丝不苟,在登台表演时,学生们把狐狸耀武扬威的样子,表演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既丰富了课文的朗读形式,又使学生对朗读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促进了全班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其次,朗读力求绘声绘色,娓娓动听,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比如说,在教学《小动物过冬》一课时,作为一名教师,可以给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享受朗读所带来的乐趣,然后拿出头饰,选择班上的三位同学分别扮演青蛙、小燕子以及小蜜蜂,当大家看到可爱的头饰时,一下子调动起极大的兴趣,纷纷要到台前展开一系列的表演。这时候采用了角色扮演这一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朗读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要给学生们巧妙创设朗读的情境,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范读领路,幕仿入境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于广大学生而言,是相当容易的一件事情,但要如何在朗读中融人感情,绝非易事。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较少、社会阅历较浅,知识面十分的狭窄,感悟能力差,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形之下,他们并不能从整篇文章中读出感情,自然也难以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由于范读能够帮助广大学生对课文的基调有所了解,明白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抑或是平缓的、低沉的。所以,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朗读训练的盲目性以及低效率,提高了针对性,大大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当然也是小学生的天性,范读能够使得广大学生很快人情入境,有的学生至毫不逊色于自己的老师,这样一来的话,很多相关知识便慢慢地积累了起米,那么自然而然能够提升读书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嫦娥奔月》一课时,可以首先请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美,景色美,文笔美,并试着用有声语言表达出美。接着请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同学美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读,一边欣赏课文插图,想象嫦娥升天的情景。然后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老师的第一人称范读声中体会升天成仙飘飘悠悠的感觉。最后师生接读课文,升华情感。
四、朗读中寻找语意
在整个朗读的过程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一系列地理解,以读带悟,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语气,增强语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指名读、加上肢体动作读,分角色朗读,小组读或者演讲等,既减少枯燥感,又加深了对语意的理解,还在朗读能力上能够大大提升。譬如说,在对《秋天的雨》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在对课文进行范读的时候,当读到“扇哪扇哪”,可以用手心向外做出扇风的手势,然后一边读一边问同学们是否看到?银杏树的树叶像一把把金黄色的小扇子,带着清新和爽气,轻轻地把夏天的炎热扇走了;当读到“飘哇飘哇”,可以用手掌做出叶子飘落的动作,然后一边读一边问同学们是否看到?红红的枫叶是不是像枚邮票,为我们邮寄过来的是整个秋天的凉爽。学生兴致盎然,纷纷说道:“我们看到了。”对于一名语文教师面言,可以趁着这一难得的机会,指出两个拟人句,让他们紧紧抓住“频频点头”和“你挤我碰”这两个词试着表演朗读来对用词的生动进行深深地体会,从而明白整个句子的意思。他们可以说是表现得相当不错的,并上讲台进行演示朗读以及动作。再警如说,在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请两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的对话语言,学生那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在人们的印象中,伟大的人物往往是高傲而难以接近的。其实,真正的伟人也有纯朴亲切的一面。通过本文的朗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爱因斯坦,认真体会伟大的爱因斯坦与普通小女孩之间诚挚,从而培养学生做人一定要像爱因斯坦一样,不管自己多么伟大,但要谦虚、温柔、热情的思想感情。
总而言之,对于一名语文教师而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培养方案,运用科学的手段,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朗读能。
参考文献:
【1】陈玉秋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丛立新著《课程论问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庄文中著:《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4】佐藤正夫著《教学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吕文灵(1988-),汉族,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助理讲师,文学学士。单位:安徽省蒙城建筑工业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论文作者:宋成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课文论文; 学生论文; 爱因斯坦论文; 兴趣论文; 感情论文; 小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