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英语学习者定向补语习得顺序研究_中介语论文

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补语论文,语料库论文,汉语论文,学习者论文,母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引言

1.1众所周知,趋向补语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一大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动词+趋向补语”带宾语时宾语的位置

“动词+趋向补语”带宾语一般有两个位置:a.动词+趋向补语+宾语,b.“动词+趋[,1]+宾语+趋[,2]。(注:“趋[,1]”指复合趋向动词的第一个语素,“趋[,2]”指复合趋向动词的第二个语素。下同。)a、b两个格式中的宾语都有一定的条件,当趋向补语为“来”、“去”,或为复合趋向补语时,a中的宾语一般是数量(名);b中的宾语可以是数量(名),也可以是数量(名)以外的其他体词性成分。但是外国学生常常忽视了这种差别,该用b式时却往往用了a式。例如:

(1)我特别回来这个地方。

(2)有的人举上来我们的国旗。

以上二例中的宾语“这个地方”和“我们的国旗”位置都放错了,应该放在“来”的前面。

(二)趋向补语表示引申意义时,由于引申意义比较抽象,很难把握,常常出现搭配上的错误,例如:

(3)如果句子有错误,请改起来。

(4)把东西赶快藏下去,别让孩子发现了。

例(3)的“起来”用得不对,应改为“过来”;例(4)的“下去”用得也不对,应改为“起来”。

1.2趋向补语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固然与其本身比较复杂有很大的关系,但与我们对趋向补语的研究还不够,特别是跟我们对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研究得还很不够有一定的关系。迄今为止,就我们目力所及,有关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方面的研究只有钱旭菁的《日本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一篇,钱文对留学生作文和问卷调查得到的语料进行分析,构拟出了日本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注:钱文的习得顺序是:动词不带宾语的简单趋向补语→动词不带宾语的复合趋向补语→动词带一般宾语的简单趋向补语→“起来”表示开始(不带宾语)→动词带处所宾语的趋向补语(理解)→动词带一般宾语的复合趋向补语→“出来”表示暴露→动词带处所宾语的趋向补语(表达)→“下去”表示继续→“起来”表示评价→“过来”表示恢复→“过去”表示失去→“下来”表示开始→“起来”引申带宾语→“起来”表示集中。)钱文的趋向补语习得顺序比较细,不仅把趋向补语的不同用法作了习得上的排序,而且把表示引申意义的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也作了大致的排列。这种研究毫无疑问是很有价值的,不仅对教材编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教学也同样具有指导作用。

1.3然而,只知道日本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以英语、法语、韩国语等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趋向补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才能避免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一些随意编排趋向补语的现象。鉴于此,本文将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二 语料和方法

本文使用的语料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该语料库共收中介语语料三百多万字。为了保证样本的单一性,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本文只考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使用带趋向补语的句子,在语料库中进行了穷尽性的提取,最后得到427个用例。这427个用例中,一、二年级即初级阶段出现了297例,三、四年级即中高级阶段出现了130例。为了便于对这些用例进行分析,本文按照结构上的特点以及趋向补语的意义等把带趋向补语的句子简化为以下10个考察项目:

1)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

2)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

3)“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带宾语

4)“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带宾语

5)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

6)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

7)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

8)动词+趋[,1]+宾语+趋[,2](引申义)

9)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宾语

10)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

考察项目确定以后,分别统计出初级、中高级两个阶段各项目的使用情况,然后根据使用情况作出一些分析和推测。最后在这些分析和推测的基础上构拟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大致顺序。

三 初级和中高级阶段趋向补语的习得情况

据我们统计,语料中初级阶段、中高级阶段以上10个项目都出现了,但每个阶段各项目的习得情况却有很大的差异。

3.1从语料中可以看出,“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初级阶段已基本上掌握了。语料中该项目共出现了52例,使用正确率约为96.2%(注:本文所说的“正确”是指趋向补语使用正确,并不是指整个句子正确。如果一个句子趋向补语使用正确,但该句中还有其他的语法错误,那么该句仍是“正确”的。下同。)也就是说只有3.8%的错误率。例如:

(5)儿子高兴的跑来了。(注:该句中的“的”应改为“地”。)

(6)军训完的大学生回来的时候,我们的大学却没向我们报告出了这件事。

(7)爸爸过去了用他魔术的棒子碰这个巨人,巨人就消失了。(注:该句中的“过去了”中的“了”应删去。)

以上三例中的“跑来”、“回来”、“过去”中趋向补语“来”和“去”都是正确的。

中高级阶段,“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的习得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这一阶段该项目语料中一共出现了16例,没有一例是错误的,例如:

(8)只好向他表示遗憾而走开。

(9)五个背着大背包的游览者慢慢地走出首都师范大学的正门口向着26路的公共汽车站走去。

(10)从新西兰已经出来两年了。(注:该句中的“已经”应放在“两年”的前面。)

以上三例的趋向补语“开”、“去”和“来”都是正确的。

3.2初级阶段“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语料中极少,只有3例,但全部是正确的,即错误率是0。例如:

(11)这想不到的消息传开了……

(12)立刻撒开大声喊:“救命!救命!”

例(11)、(12)的趋向补语“开”用得都很正确。

初级阶段该项目出现的用例非常少,大概与“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常常带宾语有很大的关系。

中高级阶段“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例子也不多,只有7例,但也全部是正确的,例如:

(13)在山顶的中山陵,向远望去……(注:该句中的“远”应改为“远处”。)

(14)我们可以把花在准备战争上的精力,用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15)我想电视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究竟是好是坏,那要看人而论。(注:该句的“对”应改为“给”。)例(13)、(14)、(15)的“去”、“来”都是正确的。

3.3“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带宾语的,无论初级阶段还是中高级阶段,问题都比较多。

3.3.1初级阶段该项目语料中一共出现了77例,其中使用错误的有32例,约占总数的41.6%。例如:

(16)一个学期以后我回美国去了。

(17)去年我回那个学校去,跟他见面。

(18)我特别回来这个地方。

(19)以后,我们一起回去美国。

(20)下课以后我们回去外事楼的餐厅吃饭。

(21)我起了床来的时候我很饿。

例(16)、(17)的宾语“美国”和“那个学校”位置是正确的,但例(18)-(21)的宾语“这个地方”、“美国”、“外事楼的餐厅”和“床”位置都不正确。例(18)、(19)、(20)的宾语应该放在“来”和“去”的前面,例(21)的宾语应该用介词引进,即“起了床来”应改为“从床上起来”。(注:实际上“起了床来”应改成“从床上起来了”,但考虑到后面还有中心语“时候”,所以“了”要删去。)

初级阶段“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带宾语的错误率虽然比较高,但其错误类型不外乎两个:

一是类推泛化。这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回去”、“进来”、“上去”、“上来”等如果带宾语,当宾语为地点名词时,应该放在二者之间。但是学生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把这类宾语经常放在整个述补结构的后面。例如:

(22)吃完了,我们回去宿舍。

(23)以后我们回来了大学。

例(22)、(23)的“宿舍”、“大学”都应该放在“去”和“来”的前面。

另一种是“动词+来/去”带宾语,宾语有的可以放在“来”、“去”的前面,但也有一些可以放在“来”、“去”的后面,因此学生在使用时就类推出所有的宾语都可以放在“来”、“去”的前面,或类推出所有的宾语都可以放在“来”、“去”的后面,从而出现类推泛化的错误。例如:

(24)过了十分钟李刚起床来。

(25)他差不多忘了穿鞋子,不跑去门他也没有时间在镜子上看一看他穿的衣服怎么样。(注:该句中的“不”应改为“没”。)

例(24)、(25)的“起床来”和“跑去门”分别应该说成“从床上起来”、“向门跑去”。以上两例之所以是错误的,显然是类推泛化的结果,例(24)是受到放在“来”、“去”前面的宾语的影响,例(25)是受到放在“来”、“去”后面的宾语的影响。

二是结构杂糅。在造句时,由于受到其他类似结构的干扰,学生常常把两种结构揉在一起,例如:

(26)我开了门以后跑下去还钥匙给服务员,接着回上房间去。

例(26)的“回上房间去”是把“回……去”和“上……去”杂糅在一起了,因此才出现这种语法错误。

以上两种错误以第一种居多,第二种比较少,32例错例中,第一种占了绝大多数。以上情况说明“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带宾语是初级阶段习得时比较突出的问题。

3.3.2中高级阶段,“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带宾语的习得中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一阶段该项目语料中一共出现了23例,但有9例是错误的,错误率超过39.1%。例如:

(27)但是往往战争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痛苦和惊慌。

(28)妈妈叫我留在家里就和哥哥跑出大门。

(29)可你一进去中国你就发现都是更难以知道的。(注:该句中的“难以”应改为“难”。)

例(27)、(28)的宾语“无限的痛苦和惊慌”和“大门”位置都正确,但例(29)的宾语“中国”的位置是错误的。

中高级阶段该项目习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宾语的位置由于类推泛化而放错了,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把地点宾语放在了“来”、“去”的后面,像例(29)。另一种情况是“来”、“去”后面的宾语一般多为数量(名)结构,而不能是非数量(名)结构,但学生常常把非数量(名)结构也放在了“来”、“去”的后面,例如:

(30)常常会有一些救济部的人扮成圣诞老人到穷人区给孩子们带来圣诞礼物。

(31)我给他送去苹果。

例(30)的宾语“圣诞礼物”应改为“一些圣诞礼物”,例(31)的宾语“苹果”应改成“一些苹果”或用“把”把宾语“苹果”提前。

3.4“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带宾语的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习得情况都比较好。

3.4.1初级阶段该项目语料中共出现9例,只有1例是错误的,错误率只有11.1%。例如:

(32)在北京大学学习两个月汉语,我就喜欢上了北京。

(33)我希望新的一年中您能考上北京大学,祝您成功。

(34)外国人在这儿来,吐鲁番人让你吃上几次水果宴。(注:该句中的“在”应改为“到”,“你”似应为“他们”。)

(35)孩子们就回房里进去看那个兔留下了什么小吃的东西,一般是糖果。(注:该句中的“兔”应改为“兔子”,“小吃”应改成“吃”。)

(36)有的教室可以坐下一百至五百的学生。(注:该句中的“的”应改为“个”。)

例(32)、(33)、(34)中的趋向补语“上”,例(35)、(36)中的趋向补语“下”用得都很恰当。

表示引申意义的简单趋向补语使用时不但错误率比较低,而且搭配的范围也比较广,像“上”,除了“穿上”、“考上”以外,还有“喜欢上”、“夹上”等;“下”不但出现了“留下”,还出现了“写下”、“坐下”等。此其一。其二,表示引申意义的趋向补语使用面也较广,像“上”、“下”、“起”等都出现了。其三,同一个趋向补语多个引申意义也都出现了,像“上”,既出现了表示动作结果的(如“喜欢上”),又有表示存在或添加于某处的(如“穿上”),还有表示达到目的的(如“考上”)等等。

3.4.2中高级阶段“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带宾语也习得得比较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率很高。该阶段“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带宾语的一共出现了39例,只有3例是错误的,错误率只有7.7%,例如:

(37)我不由得想起他说的话。

(38)市场里的消费产品,录相机、洗衣机、各种各样的服装,显示出经济的繁荣。

(39)我们用不着干什么好事,只要登上了长城就足以证明我们是好汉了。

以上三例中的“起”、“出”、“上”使用的都是引申义,用得都很正确。

二是词语搭配的范围也比较广,除了常用的动词“带”、“说”、“留”、“登”以外,还出现了一些较难的动词,包括一些书面语词汇,像“攀”、“显示”、“播”等等,这些词语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为称说方便,以下简称《词汇大纲》)中都属于丙级词汇。

3.5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的习得情况可以说非常好。

3.5.1初级阶段语料中该项目一共出现48例,只有1例是错误的,错误率仅为2.1%,例如:

(40)他着急地跳起来。

(41)因为秘密传出来会对朋友有害。

(42)说完就把他的弓拿起来。

(43)最后,我走下去找一个服务员。

(44)我从市场走回来。

以上五例中的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出来”、“起来”、“下去”和“回来”都是正确的。

初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习得得比较好,不仅表现在使用正确率上,也表现在与之搭配的动词上。这些动词,除了“走”、“跳”、“拿”、“说”等常用词语以外,还有一些较难的词语,像“吐”、“传”、“救”、“卷”等等,这些词语在词汇大纲中属于乙级词汇。

3.5.2中高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的习得也没有什么问题,该阶段虽然此项目用例较少,只有12例,但只有1例是错误的,错误率仅为8.3%,例如:

(45)完了就走出去。

(46)也希望主人把这位脏东西扔出去。

(47)带上了“黄山”纪念帽子以后我们学生当中勇敢而无畏的几个就开始爬上去。(注:该句中的“带”应为“戴”。)

例(45)、(46)的“出去”、例(47)的“上去”都是正确的。

3.6与“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相反,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习得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3.6.1初级阶段该项目语料中一共出现38例,有11例是错误的,错误率约为28.9%。

例如:

(48)林娜天南地北地说起来。

(49)都五月了,关系还没定下来。

(50)老爷不信就割下来称一下。

(51)我只好忍下去,希望我自己能受到一个重要的教训。(注:该句中的“受到”应改为“记住”,“一个”应改为“这个”。)

(52)他也跳起来,我们都把衣服穿上来……

例(48)的“起来”、例(49)(50)的“下来”、例(51)的“下去”都是正确的,但例(52)的“上来”是错误的。

该项目习得不太好,主要表现在搭配上,即外国学生不知道表示引申意义的复合趋向补语应该与哪些动词或形容词搭配,常常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像例(52)的“穿上来”,“穿”和“上来”搭配就不合适,“上来”应该改为“起来”或“上”。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再如:

(53)北京现在从冬天醒起来了。

例(53)的“醒”和“起来”搭配也不当,“醒”应改为“苏醒”,“起来”应改为“过来”。

3.6.2中高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语料中一共出现了24例,有7例不正确,约占总数的29.2%,例如:

(54)我只能站在旁边看这位不象老人的老人努力挖下去。(注:该句中的“象”应改为“像”。)

(55)过了一刻钟,他还是没有停下来。

(56)但是它的旅游业还没有像桂林那样发展起来。

(57)这些士兵睡得像他永远不会醒起来。(注:该句中的“他”应改为“他们”。)

(58)我把泰国和马来西亚比较起来,用来解释这个现象。(注:该句应改为“我把泰国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用来解释这个现象”。)

以上五例,前三例的复合趋向补语“下去”、“下来”和“起来”用得很正确,但后二例的复合趋向补语“起来”用得都不正确。

中高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习得得不太好主要也表现在搭配上,例如:

(59)她见我醒起来了就小声对我说。

(60)看上来商业味太重。

例(59)的“醒”与“起来”搭配不当,“起来”应改为“过来”或删去;例(60)“看”和“上来”搭配也不当,“上来”应改为“起来”或“上去”。

3.7“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是习得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3.7.1初级阶段语料中该项目共出现54例,但有16例是错误的,约占总数的29.6%,例如:

(61)一个左右分钟以后,我的朋友拿着行李跳下楼来。(注:该句中的“一个左右分钟以后”应改为“大约一分钟以后”。)

(62)下课,我就骑回我的宿舍来。

(63)他带一本书走出门去。

(64)他脱了衣服跳进水去。

(65)吃完饭,还有点饿,所以走过烤白薯的人去。

(66)中午我跟我的朋友走过饭馆去。

以上六例,前四例的“跳下楼来”、“骑回我的宿舍来”、“走出门去”和“跳进水去”都是正确的,后二例的“走过烤白薯的人去”、“走过饭馆去”都是错误的。

“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使用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存在一些类推泛化现象,例如:

(67)我坐起床来。

(68)中午跟我的朋友走过饭馆去。

(69)可能我们两个人去吃饭,就走过车站去,好吧?

以上三例的宾语“床”、“饭馆”、“车站”都不应该放在宾语之间,而应该用介词“从”、“向”等引进,例(67)的“坐起床来”应改为“从床上坐起来”,例(68)的“走过饭馆去”应改为“向饭馆走过去”,例(69)的“走过车站去”应改为“向车站走过去”。

该项目习得时容易出现一些类推泛化的现象,大概与我们过分强调表示地点的宾语应该放在复合趋向补语之间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汉语中的地点宾语放在复合趋向补语之间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表示起点、终点和路径的才行,例如:

(70)走出房间来→从房间里走出来

(71)跑出教室去→从教室里跑出去

(72)搬上楼去→搬到楼上去

(73)飞过长城去→从长城飞过去

例(70)、(71)的“房间”、“教室”是起点,例(72)的“楼”是终点,例(73)的“长城”是路径。但表示方向的却不行,例如:

(74)向教室飞过来→*飞过教室来

(75)向图书馆走过去→*走过图书馆去

例(74)、(75)的“教室”和“图书馆”都表示动作的方向,尽管也是地点名词,但都不能放在复合趋向补语之间。

但对外汉语教材以及对外汉语语法著作在强调地点宾语应该放在复合趋向补语之间的时候,一般没有指出以上条件。我们统计了三部初级汉语教材和两部对外汉语语法著作,它们对地点宾语的使用情况说明如下(如表1):

表1

教材名称 说明 例句

《汉语初级教程》

如果补语是动作不能影响它的 1.老师走进教室来了。

位置的地点,它只能放在“来 2.她们跑上山去了

  ”、“去”前。

 。

《标准汉语教程》

  如果有表示处所的宾语,宾语 1.我看见一个人跑

  一定要放在“来”或“去”的 进大楼来了。

  前边。

  2.他慢慢儿走回家去。

《汉语教程》 如果宾语是表示处所的,一定

1.这封信我给你投进

 要放在“来”或“去”之前。

信筒里去吧。

2.她们一起走出教室

去了。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如果宾语是表示处所的词语

 1.忽然火车开进山里

 ,只能位于复合趋向补语的

 来。

中间。2.(阿Q)一直被抓

出衙门外去了。

《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 处所宾语一定要放在复合

 1.他走进礼堂来了。

趋向补语中间(“来”或

 2.他搬出宿舍楼去了。

“去”之前),不能放在

“来”或“去”后边。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部教材、两部对外汉语语法著作都强调地点宾语要放在“来”或“去”的前面,而且表述也基本上一样,但是都没有指出哪类地点宾语可以出现在“来”和“去”的前面,哪类不能出现在它们的前面。由此可见,“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中宾语出现类推泛化与我们的教材和对外汉语语法著作的说明有很大的关系,正因为说明不到位,因此学生才常常把“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的宾语加以类推泛化。

3.7.2“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中高级阶段的用例极少,只有2例,而且是同一个结构,但都是正确的,错误率为0。例如:

(76)没多久,哥哥和大夫冲进房间来。

例(76)的宾语“房间”的位置是正确的。

3.8初级阶段“动词+趋[,1]+宾语+趋[,2](引申义)”语料中出现的极少,只有2例(实际上是一例,因为这二例是同一个句子),但都是正确的,即错误率为0,例如:

(77)比起新西兰来,中国有的是人。”(注:该句的后一个分句应改成“中国的人口是大巫见小巫”。)

例(77)的宾语“新西兰”位置是正确的。

该阶段“动词+趋[,1]+宾语+趋[,2](引申义)”用例很少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这种用法汉语实际运用中比较少;二是外国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所以就采取回避的策略。

中高级阶段“动词+趋[,1]+宾语+趋[,2](引申义)”只有3例,但2例正确,1例错误,错误率超过33.3%,例如:

(78)爸爸的眼睛好象要跟我说话,但嘴里发不出声音来。(注:该句中的“好象”应改为“好像”。)

(79)说出爸爸两个字去,我的姐妹弟们就显出不舒服的样子……(注:该句中的“姐妹弟们”应改为“姐姐、妹妹和弟弟”。)

以上二例前一例的宾语“声音”用在“来”的前面是正确的,后一例的宾语“爸爸两个字”用在“去”的前面是错误的,应改为“说出爸爸两个字”或“说出爸爸两个字来”。

3.9无论初级阶段还是中高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宾语”都是习得中最突出的问题。

3.9.1初级阶段语料中该项目一共出现了8例,但全部是错误的,错误率为100%,例如:

(80)我走回去我们的房间。

(81)所以我穿了一件长衣,走出去我的朋友的房间。

(82)他跑回去他的房子。

以上三例的宾语“我们的房间”、“我的朋友的房间”和“他的房子”位置都放错了,都应该放在“去”的前面。

该项目初级阶段习得中的主要问题是宾语类型错误。前文说过,“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宾语”中的宾语有很大的限制,必须是数量(名)结构,但外国学生常常忽视了这一点,而把非数量(名)结构也放在了补语的后面。出现这种情况,既有类推泛化的影响,也有语际迁移的影响,与例(80)、(81)、(82)对应的英语句子是:

I walk back to our room.

So,I put on my garment and went out of my friend's room.

He ran back to his house.

显然英语中的名词宾语都是放在后面的,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所以使用汉语时常常也把宾语放在了补语的后面。

3.9.2中高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宾语”只出现了3例,但也全部是错误的,错误率为100%。例如:

(83)他们跑出去他的房间。

例(83)的宾语“他的房间”应放在“去”的前面。

3.10初级阶段语料中“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一共6例,其中1例是错误的,错误率约为16.7%,例如:

(84)所以我想起来一个人。

(85)我想出来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86)他想起来一个好办法。

(87)所以我想起来这样的恶作剧。

例(84)、(85)、(86)的“想起来一个人”、“想出来一个办法”和“想起来一个好办法”都是正确的,例(87)“想起来这样的恶作剧”是错误的。

表面上看,初级阶段该项目出现的错误率比较低,好像习得得比较好,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五例正确的用例中,“起来”就占了四例,“出来”占一例,其他复合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都没有出现,而且“起来”、“出来”使用的都是最常用的引申义项。

中高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语料中只有1例,而且是正确的,错误率为0。例如:

(88)他们都恐怕别人看出来他们是美国人。

例(88)的宾语“他们是美国人”位置显然是正确的。

3.11综观上文,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趋向补语10个被考察项目的习得情况大致如表2:

表2

四 趋向补语习得分析及习得顺序构拟

从表2可以看出,有的项目初级阶段就完全掌握了;而有的项目初级阶段习得得比较好,但并没有完全掌握,到了中高级阶段才完全掌握;还有一些项目初级阶段习得得不太好,中高级阶段的习得虽然有所进展,但仍然不太好;有个别项目初级阶段完全没有掌握,到了中高级阶段仍然完全没有掌握。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各项目的习得情况。

4.1“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初级阶段习得错误率是3.8%,错误率很低,可见习得得非常好,但还没有完全掌握。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习得错误率是0,说明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情况说明,该项目初级和中高级两个阶段习得得都非常好,也说明该项目属于比较容易习得的项目。

4.2“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初级阶段的习得错误率是0,中高级阶段的习得错误率也是0,那么是否说明这两个阶段该项目已经完全掌握了呢?显然不是的。主要是因为这两个阶段出现的用例太少(两个阶段一共出现了10例),不能反映出学生习得的全貌。但考虑到3.4节中“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带宾语的习得比较好,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在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也习得得比较好。因为“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带宾语的是“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的扩展形式,前者的使用必须建立在会使用后者的基础上,既然前者习得得比较好,那么也就意味着后者的习得也会比较好,甚至会更好。

4.3“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带宾语的,初级阶段的习得错误率是41.6%,比例相当高。中高级阶段,习得错误率仍高达39.1%,与初级阶段几乎持平。不仅如此,这两个阶段的错误类型也有共同之处。这说明初级阶段该项目习得得不太好,到了中高级阶段仍没有多大进展。这种情况一方面表明该项目比较难习得,是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习得时的一大难点;另一方面也表明,该项目习得时容易出现“化石化”现象,即学生容易把初级阶段的错误带到中高级阶段。

4.4“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带宾语的,初级阶段的习得错误率不太高,只有11.1%,不仅如此,该阶段表示引申意义的趋向补语的搭配范围比较广,趋向补语的使用面也比较广,而且同一个趋向补语多个引申意义也都出现了,这些情况说明该阶段的“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带宾语习得得比较好。

该项目中高级阶段的错误率为7.7%,与初级阶段相比,错误率有所下降,但进展并不大,说明该项目的习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4.5初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动词(本义)”的习得错误率是2.1%,错误率很低,说明习得得非常好。但中高级阶段错误率却达到了8.3%,呈现上升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虽然不排除偶然的因素,但也说明到了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习得还有一些问题。

4.6“动词+复合趋向动词(引申义)”初级阶段的习得错误率是28.9%,中高级阶段是29.2%,几乎持平,而且错误率也都很高。另外,这两个阶段的错误类型也完全一样,都是搭配上的问题。可见该项目的习得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化石化”现象。这些情况也说明该项目比较难习得。

4.7“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初级阶段习得错误率为29.6%,错误率很高,说明该项目初级阶段很难习得。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习得错误率是0,这是不是意味着该阶段“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的习得就没有问题了呢?显然不是这样。这是因为中高级阶段该项目出现的用例太少(只有2例),很难反映出学生习得的真实情况,鉴于初级阶段该项目的习得错误率很高,因此我们认为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习得仍有一些问题。

4.8初级阶段“动词+趋[,1]+宾语+趋[,2](引申义)”的习得错误率为0,好像该项目学生完全掌握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是因为该阶段这一项目的用例太少(只有2例),很难反映出学生习得的真实情况。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习得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因为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习得错误率高达33.3%,尽管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用例也太少(只有3例),其错误率也未必反映了学生习得的真实情况,但是这足以说明,该项目无论在初级阶段还是在中高级阶段习得时都有一些问题。

4.9无论是初级阶段,还是高级阶段,“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宾语”的习得问题都是十分突出的。该项目两个阶段的习得错误率都是100%(这种情况不排除某种巧合,因为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用例太少,一共只有11例),而且错误类型也完全一样,这说明该项目的习得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而有实质性进展,因此可以说该项目是母语为英语的学生趋向补语习得中的最大障碍。该项目不仅很难习得,而且容易产生“化石化”现象。过去,我们一般都认为“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带宾语很难习得,现在看来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来说,“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宾语”很难习得,而“动词+趋[,1]+宾语+趋[,2]”却要容易得多。前者很难习得,有着认知上的原因。标记理论认为,无标记项一般先习得,也比较容易习得;而有标记项则相反。从标记理论来看,“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宾语”是一种有标记形式,而“动词+趋[,1]+宾语+趋[,2]”是一种无标记形式,因为前者的宾语有很大的限制,而后者的宾语则没有什么限制。正因为如此,所以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习得前者自然就更困难一些。

4.10“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初级阶段的习得错误率是16.7%,错误率也不低,说明该阶段这一项目没有完全掌握。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习得错误率为0,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完全掌握了该项目。主要是因为中高级阶段该项目的用例太少(只有1例),不足以反映出学生习得的真实情况,考虑到3.6.2中“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的习得不够好,而“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的运用又是以会运用前者为前提的,因此我们认为中高级阶段该项目习得中仍有一些问题。

学生使用某一语言项目错误率越低,说明习得得越好,一般情况下也说明该项目容易习得;反之使用某一语言项目错误率越高,说明习得得越差,也说明该项目不易习得。基于这种认识,并综合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构拟出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这种顺序大致如下:

1)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

2)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

3)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

4)“动词+简单趋向补语(引申义)”带宾语

5)动词+趋[,1]+宾语+趋[,2](本义)

6)动词+趋[,1]+宾语+趋[,2](引申义)

7)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

8)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引申义)+宾语

9)“动词+简单趋向补语(本义)”带宾语

10)动词+复合趋向补语(本义)+宾语

五 结语

5.1本文详细讨论了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情况,并据此构拟出了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这种习得顺序虽然是倾向性的,并不是绝对的,但毫无疑问它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对教材编写以及语法等级大纲和语法教学大纲的制定等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2赵德麟(1985)曾对三十二位不同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研究后发现,有13个句法结构或语法词的习得顺序几乎完全相同。(注:转引自王培光(1988)。)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与日本学生习得趋向补语的顺序大体上也是一致的,这又一次证明不同母语的学生在习得某一语言项目时,习得顺序基本上一致,母语的干扰并不十分明显。

5.3不过,我们的习得顺序与钱文的还有一些不同,钱文的习得顺序比较细,而我们的比较粗。钱文中没有区分“动词+趋[,1]+宾语+趋[,2]”和“动词+复合趋向补语+宾语”,它们的习得顺序也没有体现出来。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这两个项目的习得顺序还是有差别的,无论是初级阶段还是中高级阶段,后者的习得错误率都极高,因此其难度要超过前者,习得过程也比前者长,它们的习得顺序显然不在同一个层次,后者的习得要更靠后一些。另外,钱文认为,趋向补语表示引申意义时其习得都靠后,但我们的习得顺序并非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表示引申意义的趋向补语,特别是单音节的趋向补语,其习得难度并不比“动词+趋向补语”带宾语的项目难。表示引申意义的趋向补语有的之所以比较靠前,有其客观的原因。一般情况下,这种补语与动词结合以后常常具有熟语性,特别是单音节的趋向补语与单音节的动词组合所形成的结构,这样学生习得时就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整体来掌握,因此就不容易出错。此外,钱文还考察了表示引申意义的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但我们却没有加以考察,主要是因为语料太少。不过,从现有的语料来看,这种习得顺序的脉络还是很明显的,一般情况下与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的抽象程度成正比,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越抽象,习得起来就越难,反之,就越容易。

标签:;  ;  

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英语学习者定向补语习得顺序研究_中介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