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论文_孟文勤

孟文勤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7)

【摘要】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于我院ICU中诊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研究组患者行SIMV+PSV模式治疗。结果:治疗后7天研究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氧代谢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PS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在改善肺功能、纠正酸碱失衡、改善机体供氧状况等方面治疗效果优于BiPAP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COPD;呼吸衰竭;SIMV;PSV;Bi-PAP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7-005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临床上气流受限的呼吸系统疾病总称,而合并呼吸衰竭是COPD疾病发展的晚期阶段。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机械通气具有重要而又不可替代的救治作用,而其治疗目的与呼吸机机械通气模式密切相关,不同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效果亦各不相同,甚至差异较大[1]。因此选择适宜机械通气模式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来说至关重要。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于我院ICU诊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0例,男43例、女37例,年龄为47~81(63.83±4.67)岁,病程为5~23(13.34±1.48)年,APACHEⅡ评分为12~24(18.87±1.27)分。按患者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无创机械通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COPD呼吸衰竭治疗,且均进行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对照组:BiPAP模式:S/T模式,PEEP为2~4cmH2O,随后缓慢增加至4~6cmH2O,PS水平为6~8cmH2O,随后以2cmH2O/次逐渐增加至患者呼吸情况改善,调整间隔≥5min,或者BiPAP模式通气1小时后根据患者最大耐受力调整氧流量,使患者血氧饱和度维持于90%~95%间。参数:吸气相压力:10~12cmH2O,呼气相压力:4cmH2O,氧流量:3~4L/min,逐步调节潮气量至4~6ml/kg。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调整。

研究组:SIMV+PSV模式:初期采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适量剂量及时间镇静,4~12小时待患者基本情况稳定后行SIMV+PSV模式通气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参数:呼吸频率:12~16次/min,潮气量8ml/kg,预置呼气末正压:5~7cmH2O,FiO2:0.35~0.4,吸气触发灵敏度:2L/min,压力上升时间:0.1s,呼气灵敏度:25%峰流速值,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调整。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输入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7d后,研究组患者FEV1、PEFR、FVC、VC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机械通气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急危重医学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然而,合理选择机械通气模式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BiPAP模式具有使用方便、灵活、可间歇性通气,且患者进食及语言功能得以保留、并发症少、痛苦小,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患者依从性高,更易于接受。但BiPAP模式机械通气采用单管道,当呼气相气道正压设置数值较低时易导致气体呼出排空不完全,进而引起二氧化碳二次呼吸,对二氧化碳分压改善程度较低,致使整体治疗效果不统一[3]。SIMV+PSV模式既拥有SIMV和PSV模式两种模式独有的应用价值,又可避免患者呼吸机费用性萎缩及呼吸机依赖性的发生。此外,SIMV+PSV模式可通过设定潮气量及IMV频率来获得最低分钟量,同时SIMV可与患者自主呼吸巧妙配合减少人机对抗的发生,并降低潜在气压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及正压通气造成的血流动力学负效应[2]。此外,此种模式可以通过改变IMV预设值进而改变呼吸支持水平,可做到从患者完全呼吸支持过度值部分支持水平,适用于长期上机的患者逐渐脱机过程。本研究结果亦证明了上述结论。

综上所述,SIMV+PSV模式机械通气在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纠正酸碱失衡、改善机体供氧状况等方面治疗效果更优于BiPAP模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饶仙,况九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表型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 8(6):519-523.

[2]黄河,施睿,简细辉,等.COPD患者压力支持通气呼吸力学容积依赖性系数与动态内源性呼吸末正压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557-559.

[3]陈浩.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3):32.

论文作者:孟文勤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SIMV+PSV机械通气模式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论文_孟文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