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分析_战略分析论文

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分析_战略分析论文

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发展中国家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中国家刚刚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取得政治独立之后,优先考虑的目标之一是收回被外国资本长期控制的资源和产业,对外国公司的资产实行国有化。60年代以后在许多国家曾掀起对外国公司的企业实行国有化的高潮。被国有化的企业主要属于自然资源开发、社会基础部门,如邮电、交通、广播、通讯、城市水、电等。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控制都有重要意义。同时发展中国家也深知,仅靠收回企业的所有权,并不能完全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要使自己的经济发展得比较快,应该充分利用当今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设备和各种可以利用的资金。尼日利亚财政部长就国有化问题曾指出:“我国的财政资源不足,缺乏技术和管理技能,如果大量实行国有化而拒绝外国资本,那就会出现很多困难”。事实证明,局部范围的国有化不仅没有发展成为全面地驱逐和拒绝任何形式外国投资,而且利用外资发展民族经济还逐步成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

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发展替代进口工业

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强加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战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制造业。为了改变制成品(特别是消费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发展替代进口工业就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步的重要的战略性措施。发展替代工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闭锁式替代发展,即停止进口,闭关自立,完全靠自己创业生产。战后真正实行全面闭锁式替代进口的国家极少。另一种是开放式替代发展,即通过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或其它形式外资来发展国内生产能力。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是实行后一方式的。如果从替代进口的程度来看,则可区分为局部替代和全面替代。前者是反对一部分商品替代进口,后者则对绝大多数商品实行替代进口。从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来看,坚持推行全面替代进口的国家较少,而实行局部替代进口的国家居多。如果进一步把替代进口的方式和程度结合起来分类,则可分为四种类型:1、 闭锁式局部替代进口;2、开放式局部替代进口;3、闭锁式全面替代进口; 4、开放式全面替代进口。前两个类型是发展中国家推行替代进口发展战略的主要形式,尤以开放式局部替代进口形式最为普遍。至于后两个类型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一般是难于实行的。全面闭锁式替代发展,只是少数国家在特殊条件下被迫实行的(比如遭到全面封锁禁运时就不得不闭关自立,发展替代进口工业)。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发展经济战略,这里将只着重分析开放式局部替代形式。所谓开放式局部替代进口,简言之就是利用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或其它形式的外资),在某些部门或行业发展能够代替制成品进口的工业生产能力。从引进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其一,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建立合营企业;其二,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建立外资主体型企业;其三,与跨国公司达成承建或承管(管理)合同,建立股权本国化的“交钥匙式”或委托管理式企业:〔1〕其四, 从国外进口成套设备和技术,建立本国化企业(包括从国外借入资金进口设备和技术)。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及其它形式外资发展局部替代进口工业的好处是:可以引进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避免从头探索;可以有计划地逐步实行替代进口,避免因实行全面替代进口可能引起的混乱;能够为向自立型替代工业过渡提供一定条件。

实践证明,发展中国家在替代进口发展战略指导下,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及其它形式投资发展国内生产能力,对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的落后经济结构,逐步发展使用比较先进技术的工业生产,能够起到明显的积极作用。以巴西的轻型飞机制造为例,60年代中期以前,巴西的轻型飞机全部需要进口(主要从美国进口),后来决定引进美国皮帕飞机公司的直接投资来替代进口。在引进直接投资的同时,国家设置高关税壁垒以阻止成品飞机的进口。经过5年时间, 巴西国内轻型飞机的生产能力不仅完全满足了本国需要,而且还开始少量出口。墨西哥的汽车工业则是从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在国内发展零部件制造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显然,利用外资发展替代进口工业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减少某些制成品的进口,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建立和发展本国国内生产能力奠定了基础。因此,替代进口战略成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现代工业的起步措施。

(二)利用跨国公司的投资,发展出口主导型工业

自60年代中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行了“出口带动”经济发展战略,即以发展出口工业为先导和动力,从而带动其它经济部门的发展。从各国实际情况看,发展出口主导型主要是依靠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其它形式外资。出口带动不同于替代进口,由于产品主要用于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必须具有竞争力,发展出口主导型工业所要求的设备技术更为先进。从引进的方式看,大体有两种:其一,通过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或进口成套设备技术,建立出口主导型制造业体系;其二,建立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或其它形式的外资特区,实行集中引进、集中发展的方式。在多数国家中特区出口工业和非特区出口工业是相互配合、并行发展的。不过,在特区内对跨国公司的投资往往实行较多的优惠待遇,如免除进口关税、降低税率,提供廉价基础设施服务等等。但是,对于在特区内投资的跨国公司企业来说,产品必须主要用于出口。由于出口带动发展战略不是以满足国内需要为目标,而是以出口创汇、推动其它部门的发展为目标,它的好处是:1、 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发展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的产品;2、 出口工业不受国内市场容量的限制,能够迅速地大规模地发展;3、 增加了外汇收入,为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供资金,为引进技术向其它部门转移提供条件。事实上,在发展中国家中,被称为新兴工业化的那些国家或地区,不仅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利用外资最多的,而且也都是实行出口带动经济发展战略的。据统计,1962—1984年间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年增长率超过20%,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超过8 %,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增长占整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长的四分之三。新加坡是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建立外资主体型出口工业体系的典型国家,它的整个经济发展就是建立在繁荣出口的基础上的。韩国是以大量借入外国资金和进口跨国公司设备技术为主来发展出口主导型工业体系的,纺织、电器、电子以及钢铁等出口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它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巴西是从替代进口转向开放式局部出口带动的典型国家,许多出口工业的生产能力虽然是从替代进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转向出口主导型后得到了更快的发展,例如1965—1989年间该国的非电力机械的年出口值由1700万美元增到8.6 亿美元, 交通运输设备由800万美元猛增到12.5亿美元,科研仪器设备由零增长到6500万美元。出口工业的迅速发展成为推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引进跨国公司的投资或利用其它形式的外资发展出口工业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显著效果,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目前不少国家都进一步放宽了引进政策,大力发展出口主导型工业和制造业。据统计,目前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出口加工区或自由贸易区已有82个,还有不少国家正在着手筹建新的出口加工区或其它形式的外资特区。特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出口主导型工业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对跨国公司投资实行利用和限制相结合的政策,发展自主型现代工业体系

对跨国公司投资实行利用和限制相结合的政策,发展自主型现代工业体系,这一经济发展战略是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个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在利用跨国公司时的策略变化——由以外资为中心向以我为中心阶段的过渡。在前一阶段,不管是实行开放式替代进口,还是实行开放式局部出口带动,发展中国家往往首先立足于引进,对跨国公司投资的限制较少;而在第二阶段,则强调对投资的指导和管理,把引进外资纳入建立自主型现代工业体系的轨道。所谓自主型工业体系,就是以民族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这与那种以跨国公司企业为主体的替代进口工业或出口主导型工业体系有着显著的差别。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发展中国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就是加强对引进外资的选择和对投资的管理限制。从目前情况看,对投资选择的主要内容有:(1)选择投资方式, 实行引进多样化。一方面把吸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进口技术设备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把跨国公司的有股权投资和非股权投资方式(主要是管理合同、技术承包等形式)结合起来。(2)选择投资技术, 强调技术的适宜性和先进性,禁止引进国内已有的技术。(3)选择投资者, 实行投资来源多元化。一方面注意使投资公司多国籍化,另一方面注意把引进跨国公司投资和非跨国公司投资(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中小公司投资)结合起来。对跨国公司投资实行管理限制的方面主要有:(1)限制投资股权比例,实行以合营为主和区别对待的方针。即在一般情况下,本国对跨国公司参与投资的企业拥有多数股权。(2)限制投资部门, 一般禁止跨国公司在军工、广播、通讯、邮电、水、电等要害部门投资,尽量减少跨国公司企业汇出利润,敦促其增加出口。当然,实行限制和提供优惠往往是并行的。为了引导外国公司到投资特区或其它规划行业中投资,发展中国家也向参加投资的公司提供一系列优惠。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跨国公司投资纳入本国指导和管理范围之内,与建立自主型工业体系的目标相协调。

目前,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在利用跨国公司投资发展经济中,实行利用和限制相结合,逐步建立起以民族工业为主体的自主型工业体系的重要性。尤其是一些原来推行以引进跨国公司投资为主来建立出口主导型工业体系的国家或地区,也开始着手重新探讨其发展战略,强调增进自主能力。因此,利用跨国公司投资来发展自主型工业体系,也成为发展中国家推行替代进口和出口带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方针。印度尼西亚在利用跨国公司投资中,由无限制阶段过渡到目前的自主阶段(也称经济本国化阶段)就是一个例证。1970年以前该国除军工生产外其它部门均向跨国公司开放,对投资规模、利润汇回数额和投资股权比例等均不加限制。因此,人们称这个时期为无限制阶段;1970—1974年该国开始对跨国公司投资范围进行限制(如划出47种工业行业禁止跨国公司投资)和对参加投资的公司所使用的技术加以审查。而到1974年以后,就进一步规定跨国公司只能与当地公司合营投资,股权一般不超过49%,原有的全股权跨国公司企业必须在规定年限内把超过规定的股份出售给当地人,而在石油生产中则实行跨国公司不拥有股权的“产品分成合同制”。实践证明,实行这些措施之后,并没有把跨国公司赶跑。〔2〕

上述几种利用跨国公司发展经济的战略和方式,最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它们都是以发展中国家本国利益出发而制定的。发展中国家力图作为决策者自己来决定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方向,这样,就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使跨国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成为本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注释:

〔1〕所谓“交钥匙式”是指跨国公司按照合同规定, 负责提供设备、技术和建成车间、工厂,完成后即交付东道国使用和管理。委托管理则是指把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均交托跨国公司,但跨国公司对企业并不拥有所有权。

〔2〕当然,基本的前提是使跨国公司有利可图,如果限制过多, 对它失去了吸引力,那么跨国公司也会宁可退出,而不接受限制。70年代前期,美国可口可乐跨国公司从印度退出就是一证,近年来这样的例子较少。

标签:;  ;  ;  ;  

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的战略分析_战略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