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绿色”课堂: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新理念_课堂教学论文

构建语文“绿色”课堂: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新理念_课堂教学论文

构建语文“绿色”课堂——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概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新概念论文,义务教育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结论现成式的、步骤教条式的、训练机械式的、学生心态压抑而 被动的课堂。这是一种“灰色”的课堂。在这种课堂里,重认知轻情感,重个体的受动 性、服从性与统一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信息反馈;重知识的继承与复制, 轻学生的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培养的人如同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一种缺少生 命活力的教育产品。这种人不能适应现代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 的人,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理念(注:中华 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在这种理念倡导下的语文课堂,将是一种无污染、无公害,流淌着生命活水,注重 情智的生态平衡,充盈着创造,提升学生精神,涌动着师生生命成长,为学生一生发展 奠基,为民族的未来播种的课堂。因而,这是一种“绿色”的课堂。

从“灰色”课堂到“绿色”课堂,这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堂重构的必然趋势。 这是因为:(1)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看,既有知、能等智力目标,又 有习惯、情感等非智力目标;既有听、说、读、写等显性目标,又有学习方法、心理发 展等隐性目标。这些目标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形成了结构复杂的目标系统,要求从知 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置课程。(2)从语文教育的性质 看,语文教育是寓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审美性等多种特性于一体的。应试教育重 视了“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僵化了“思想性”,肤浅了“审美性”,必然把 语文教育引进死胡同。(3)从语文教育的对象看,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 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完整的生命不只包括知识、智力、 智慧等认知因素,而且包括情感、意志、兴趣等非认知因素;不仅具有共性,而且更具 个性。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 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绿色课堂”就是采用整体推进的办法 促成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4)从语文教育的主要凭借——课 本看,学生学习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任何断章取义、条分缕析、肢 解文本的做法都将丧失其生动性和丰富性,不能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营养,甚至会误导 学生。(5)从时代发展的趋势看,教育的使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21世纪的学校应以开发学生智能和精神资源为使命,实施综合素质教育,为学生一生 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基础平台。

语文“绿色课堂”的特征是师生主体投入,涌动着生命活力;师生关系融洽,洒满了 师爱的阳光;师生的情感浓烈,充满了教育的诗情画意;师生内心愉悦,充盈着创造的 乐章。

1.师生主体投入,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叶澜教授指出:“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思考的 基础性问题、原点性问题,教育是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活动。具体来 说,“绿色课堂”应达到如下境界:

(1)语文教育为生命而为。从学生角度说,语文教育的目的和功能应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新课程标准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第一,新课程目标体现了生命的整体性和独特性。 从生命的整体性看,在绿色课堂上,学生不仅掌握语文工具,还具有美好的人文情怀, 情感、意志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从生命的独特性看,绿色课堂里学生具有了个性、想象力和 创造力。另外,“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得到关注。第二,新课程内容体 现了生命的现实性与体验性。从生命的现实性角度看,绿色课堂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 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不仅把生活引入课堂,还将学习引向生活,关注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关照个体生命成长规律。从生命的体验性角度看,绿色课堂突 破了学科疆域的束缚,向自然回归,向生活回归,向人自身回归,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为学生的体验创造条件。第三,新课程实施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在语文绿 色课堂上,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教师不仅是课堂的忠实执行者, 更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开发者。“教材是例子”,“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 教材”等理念在课堂上深得人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主动构建知识,普遍感 受到自我生命的潜能,感受到自我创造、发现和探究的愉悦,做学习的主人,在与教师 的平等对话中,培养语文能力,提升生命价值。

(2)语文教育用生命而为。从教师的角度说,教育的目的和过程应是倾注生命热情,用 生命而为的教育。每一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教学不应只是谋生的手段、为 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和别人交付的任务,同时也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教师体验到了 职业的尊严与欢乐,体验到了教育是一项充满了智慧与挑战的工作。

一个对教育融入了生命热情的教师,会把学生看作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理解学生,关 心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体现出 对生命的深切关怀,帮助每一个“我”通过语文理解历史、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 自我,让语言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2.师生关系融洽,洒满了师爱的阳光

绿色课堂应充满师爱的阳光,师生融洽相处,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为此,教师 要有正确的学生观,善待学生;要正确给自己定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善待学生。给予不同个体同等的尊重,是新课程对护师的起码 要求。教师要以更大的投入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不以己之喜而喜,不以己之恶而恶;应 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绿色课堂最重 要的标志。

教师要欣赏、激励学生。著名思想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刻的天性,是被 人赏识的渴望。”欣赏、激励学生会让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机器装上发动机。成功时受到 欣赏、激励,学习会锦上添花;失败时受到激励、鼓舞,学生会克服困难,走出阴霾, 走向成功。当然,教师的欣赏和激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贴标签式的、赏赐式的,而应 是发自内心的一个生命对另一鲜活生命的品味和赞赏。

教师对学生应既宽容又严格。教育实践中,教师播种宽容能培养学生的包容品质。当 然,宽容学生不等于纵容、迁就、无原则地庇护学生。适当的、非侮辱性、非歧视性的 惩罚教育或批评也是正当的教育行为。

(2)教师要正确定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已成 为共识,树立教师服务观,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所思所 想、所需所求,树立起为学生成才服务的观念,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 关系,依照教育的内在规律构建语文绿色课堂,推行素质教育。

师生交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具体体现。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 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且每个人将同时是教师 和学生”(注:周南照,等.学会求知.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通过师生交往互动,课堂教学达到洒满 师爱阳光的喜人境界。

3.师生的情感浓烈,充满了教育的诗情画意

(1)洋溢着情感。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使课堂洋溢着情感的最基本的要素。教师应抓住 抒情性作品情感的凝聚点、哲理性作品情理的融合点、叙事性作品情节的高峰点,注意 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定向、强化和深化,有时可以通过一个个小高潮逐层铺垫,以求条条 涓涓溪流汇聚成白浪滔滔的江河,以造出情感波涛汹涌翻腾、奔泻直下的胜景,从而“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新课标语)

(2)氤氲着美感。语文课独特的美感是丰富多彩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语言文 字的韵味性。语文教学应充分展示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让学生聆听她美妙和谐 的语音,欣赏她端正高雅的字形,体悟她博大精深的内涵,在感受、积累、运用中构建 精神家园,打下精神底气,提高整体素质,“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新课标 语),能用母语快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喜欢做一个中国人。②语言教师的 人格美。教师的人格美应包括外在美和内蕴美两个方面,教师的美主要体现在内蕴美。 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把教育当作事业的人;应该是“远交游,弃浮华”的人;应该是 “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的人;应该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应该是 将阅读和写作看作自己生命重要组成部分的人;应该是把自己的学识、思想、爱心甚至 呼吸和心跳都融入到每一节课的人……这样的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书,一定能 将我们母语文化的魅力与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③语文课堂的氛围美 。新时代的课堂应是:师生可以开怀的笑、动情地哭、情不自禁地唱、身心投入地演、 深情并茂地朗读、面红耳赤地争论、聚精会神地思考、字斟句酌地写作……即使是知识 、技能的传授,也浸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充满了美丽的想象。理想课堂的节 奏、内部衔接和联系过渡有一种诗意的流畅感,师生内心包含着诗情魅力,整体的调子 有一种抒情风格。每一节课都是师生人生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

(3)积淀着人生。绿色课堂是为学生的人生积淀、生命成长而教,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垫 底。①积累语言。在语文课堂上,学生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文字”而学。不仅学 习如何运用语言符号进行表情达意,还对社会生活加深认识,使学生慢慢融入社会群体 中,成为能说会道的社会人。②积淀文化。语文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又是传承文化最重 要的工具。文章(作品)是时代历史的真实写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可以丰 富学生的阅历、情感和生活,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厚实而细腻。③提升人生。文学是人类 巨大的精神遗存,我们应为学生打开文 学之门,让他们在品悟、体验文学作品中,熏陶情操、开发心智、开放视野,充满自信 地面对人生和未来,成为情智健康的高尚人。

4.师生内心愉悦,充盈着创造的乐章

(1)创造是一种生活。在绿色课堂上,创造是教学生活的表现形式,是课堂生活的应有 之义。师生应在发现和创新的过程中去展示个体生命的灵动和飞扬,实现课堂教学的重 建,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使教育主体的生活质量、生命价值得到提升。

(2)创造是一个过程。语文教学正如新课标所言,主要是培养“创新精神”,进行“有 创意的表达”“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进行探究性学习”等。因此,创造主要是指 一种品格,一种培养品格的过程。“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创造性人格,而不是其成就, 认为这些成就是创造性人格放射出来的副现象。因此,对创造性人格来说,成就是第二 位的。”(注:[美]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3)创造是一种快乐。“创造所带给人的精神愉悦是任何物质享受和感官享受所无法比 拟的,那是生命之花最深沉、最辉煌、最灿烂的绽放。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是自我实 现最高的表现形式。教育作为人道主义的事业,理所当然应该关注个人生命质量的提升 。”(注:肖川.论创新教育.教育研究,1999.11)绿色课堂应让师生充分享受创造的快 乐,挖掘自我生命的潜能,培养创新的品格,进而让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充满创造力。

绿色课堂是一种观念,一种境界。每个成功教师经营的绿色课堂,应该是属于自己的 ,有鲜明特色个性的“这一个”。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习研究新课标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

成长新课标的出台,无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化成长的契机。新课标在课程标准、课程 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式等方面具有先进性、前瞻性。教师认真学习新 课标精神,把握新课标实质,实施新课标,参与课程研究,自觉地融入新课程的设计, 能使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师生融洽相处,共同沐浴在创造的阳光里,享受生命每一天。

2.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从各种束缚中摆脱出来,以新课标为指导,考虑课堂的丰富生成性,对教学进 行动态设计。指导学生学会品悟和体验,体会语文独特的情感、美感、语感,积淀民族 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使师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共同成长。

3.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给绿色课堂一片灿烂的天空,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1)心灵的开放。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应敞开心灵,建立“我——你”关系模式,彼此 平等、倾听、接纳、敞开,达成双方、多方视野的交融,进而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 互激发,共同创造。(2)时空的开放。应将语文学习延伸到学生的一切生活中,通过乡 土教学、田野教学、网络教学等多元化的形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大语文 ”教学体系。(3)教学知识信息的开放。打破以书本知识为惟一教学资源的格局,构建 开放性的教学知识信息体系。

4.教师激情一生,追求一生,读书一生,为绿色课堂扬帆导航

(1)激情一生。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谴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一种本质力量。生命不老, 激情不老。教师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外在的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2)思想一生 。不会思考、思想的人,其教学也就谈不上有什么艺术,更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绿色教学 。教师不仅要学习课标,领会课标,还要能成为课程的批评者、生成者、创造者。(3) 读书一生。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三日不读书便觉有口臭。”黄庭 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教师是引 导学生读书的人,读书应是教师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不能仅为生存而读书,而要 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以为提升自己生命而读书。(4)伸展个性。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 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缺乏自我,缺乏主体思辨与过滤吸收,缺乏独立思考及有主 体意志的实践,教师就迷失了自我。教师自我一旦迷失,语文教学也就迷惘了。

标签:;  ;  ;  ;  

构建语文“绿色”课堂: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新理念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