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蠡县留史镇一中,071400)
摘要:阅读能力是初中生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各学科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阅读习惯,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学习。
关键词:驱动 体会 方法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生的语文阅读技能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讲,阅读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学生阅读能力强,吸收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就强,其学习能力必然就高,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提高阅读能力的几个方法。
一、用兴趣驱动,融合目标
有机的将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融合到兴趣中,老师对每单元,每节阅读课的要求及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要有所安排,并且把本节课的训练要求和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默记于心中,以便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激发或促进学生学习。我的主要做法是:利用电教媒体等多种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抽象的知识为直接形象的知识,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各种训练方式,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实验证明:不断变化的刺激最引人注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坚持采取多样的训练方式,保持学生长久的积极性。
二、用心揣摩,细致体会
在阅读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只重视当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而忽略了学习方法的总结,时践证明,每节课后都进行经验总结,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方法上还有哪些不足,便于改进,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每节阅读课后都要认真揣摩学习方法和课文内容,谈谈用各种学习方法的体会,以此来促进阅读方法的改进,便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
扎实的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主要学法。简读知大意,学生初读课文时,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课文的大概内容,并不做其他过难要求;在读重理解。这次读课文时对学生的要求和初读要求有所不同,这次要求学生对字、词、句、段意的理解把握,让学生根据字、词、句、段的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细读理思路。前两次学生读时只是初步地了解一下课文的内容,弄懂文章的大概意思,这样不行,还必须再进行细读,让学生精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清思路,做到更深层地理解课文内容。以重点文段、文题为突破口,指导阅读。一般来说,文题是文章的文眼,凝聚着文意的精华,从理解文题入手可以了解作者写作目的和课文的中心,同时,应抓住中心的重点句、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去理解,理解时应把重点句段与整篇课文相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1.文题。
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一条线索等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如济南的冬天这一文章的题目就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题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
阅读一篇文章,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又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作者主要围绕“云和天气”的关系来说,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就出现了晴天和雨天的两种情况,“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学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着思路读下去,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3.中心是阅读文章时对内容方面的又一要求。
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哪些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抓主笔阅读,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主笔一般是主旨的体现,抓住主笔,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仍以济南的冬天一课为例,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有静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绿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红黄蓝白黑色彩斑驳;山木水草天,多态多姿,都—一写了进去。真是曲尽散文那个“散”字的妙处。但是它神不散。如许错综复杂的描写都环绕一个主旨,即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作者从三个角度具体写出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一是从地理环境方面直接说明,二是从人们的表现、感觉、幻想去描写,三是以景衬托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正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本文即采用此法。冬天之精神写不出,以人、日、山、水写之。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晴、温晴,突出了“暖和安适”的主旨,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村其“暖和”。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都衬出暖和安适之气氛。除以上这些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外,还有带疑难阅读、对比阅读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我们教师如能因教材因学生施教,学生的阅读能力必会大有提高。
4.注意阅读速度的引导。
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究。当然,这种阅读所用时间相对于快速浏览式的阅读所用时间要长得多。毕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要透彻得多。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
总之,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技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训练为主要方法,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潜移默化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项工作不是朝夕之功,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深入理解新课标的要求,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的进行训练,循序渐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论文作者:王会然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学生论文; 文章论文; 课文论文; 济南论文; 能力论文; 冬天论文; 安适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