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1]2002年在《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文中认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幼儿园教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令人振奋的变化,尤其是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发展观和过去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在幼儿园的实际教育过程中,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如,幼儿教师往往把自己置身于权威者的角度之上,不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不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育的一切都由幼儿教师最终来裁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常常被看作是由环境消极决定的客体,而不是积极经验着、行动着的主体。 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为我们提出了崭新的“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强调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促进了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要求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各种动作,以自由宽松交往环境体验交往与交流、探究与发现的乐趣。贯彻《纲要》的艰巨任务将首先摆在幼儿园面前,尤其是幼儿园教师将面临最直接、最主要的压力和挑战,她们需进行必要的角色调整以适应幼儿教育改革的大潮。本文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中的人性论、自我理论、教育观的分析,论述了其理论对我国新时期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是较全面的论述了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即幼儿教师角色转变应着眼于尊 重幼儿,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独立 广-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其中的新观点、新见解有: 构建真实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社区;强调多渠道 的教育评价,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这些都是对幼儿现实生2 活的积极关注。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其中的论述难免有不妥之 处。 全文共分为叁个主要部分:一,幼儿教师角色浅析。主要论述 了幼儿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和传统幼儿教师角色。首先,在传统教学 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她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 幼儿传授书本知识。其次,教师是指导者和控制者,过度引导使幼 儿丧失了挑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机会,养成被动的习惯,缺乏个 性,缺乏创新精神,一切皆围绕教师的意志来行动。最后,教师是 幼儿行为和判断是非曲直的裁决者,总之,幼儿教师角色定位严重 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主要 从罗杰斯的人性观、自我理论、教育观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他认为 人性天生是善的,有自我实现的趋向,他主张要对学生无条件积极 关注,给予每个学生爱,使学生的自我人格健康发展。同时,他认 为教育应培养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自由人”。 在学生自由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做促进者而非指导者,教师 要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同时为学生提供宽 松、自由、无外加压力的良好学习条件。叁,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 学理论对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首先,是对幼儿教师身份的研 } 究。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创设噶由学习的氛围,真 实、接受、移情式理解是对待学生的重要瓣‘教师应是幼儿学习 的支持者,应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条件,包括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和 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师应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其次,是 对教师行为模式研究。培养完人,是教师行为的出发点,教育目的 所在;注重学习结果与过程的统一,强调幼儿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 成功与失败,使认知、情感、态度结合在统一的过程中;强调幼儿 学习兴趣、态度;提倡多元评价,要求从多维角度评价幼儿发展, 避兔用统一标准评价所有儿童;把幼儿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总之,·本文通过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分析,为在当 今社会变迁、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样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和谐发 展,怎样使我国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以及幼儿教. 师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应扮演何种全新的角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 思考。
粟怡[2]2012年在《“故事中心课程”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责任心是幼儿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责任心的促进培养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园作为实施幼儿教育的主阵地,肩负着开展幼儿责任心教育,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任务。因此,本研究尝试利用“故事”作为幼儿园责任心教育活动开展的资源与媒介,探究相应的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一套可融于幼儿园实际教育情境的活动方案,为幼儿园开展责任心教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着眼于利用故事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借鉴“故事中心课程”的理念,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组织和活动评价四个方面制定了本研究所需要的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由合作教师对其所在的中班进行为期12周的教育实践,围绕“责任心”这一主题,以自编故事《怪怪龙闯关记》为中心,按责任心维度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以“听故事、说故事、画故事、演故事”分为四种基本教学方式,并辅以相关的责任心渗透教育活动。活动结束后,结合量化考察和质性分析共同检验活动的实际促进效果。研究表明:1.运用故事所开展的系列活动对幼儿责任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突出表现在自我责任心、任务责任心和承诺责任心方面,在他人责任心、集体责任心和过失责任心方面的促进效果不显着。2.幼儿的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和责任行为叁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
姚家锐[3]2009年在《文学圈教学法初探》文中认为文学圈教学法是美国一种比较成熟的阅读教学方法,在美国推行已有十五年之久。它起源于英语教师从事阅读教学时的独特发现,其实质是运用合作学习弥补阅读教学的不足,解决传统阅读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它的引入与实践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这种开放性的阅读教学活动融民主与多元为一体,尊重学生的自由表达与独到见解,关注他们情感、审美、创造力、交流合作与自主学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学生通过在文学圈里的阅读、讨论、交流、分享,发现自我、提升自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综合能力与思维品质,成为终身阅读的爱书人。文学圈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无限生成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可以为我国的阅读教学提供宝贵借鉴。文学圈教学法的最大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阅读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传统阅读教学易流于单向教学,而文学圈教学法将一人对多人的统一讲解和传授转变为小组自行讨论;将老师为唯一权威转变为学生个人意见受到高度重视;将短暂的密集型阅读行为转为长期的分散式阅读,这些优势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对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有着较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本论文以介绍文学圈教学法的理念与基本程序为主,并结合本文作者的一点初步尝试展开论述,最后提出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与运用文学圈教学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第一章综述文学圈教学法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提出论文要研究的范围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从介绍文学圈教学法提出的背景入手,导出文学圈教学法的概念内涵、遵循原则与理论基础;第叁章先介绍文学圈教学法得以实施的物质条件,即文学圈教学法的教室文化氛围,同时还论及了文学圈教学法的活动特点;第四章介绍文学圈教学法的基本程序,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尝试,对这一教学法提出反思;第五章客观分析文学圈教学法的优势与局限;第六章对文学圈教学法在我国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提出思考,并对其在我国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提出意见与建议。文学圈教学法在国外已被广泛运用,而在我国尚处摸索阶段,作为一个目前还乏人问津的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肯定难免。本论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对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初步推广有参考价值。
匡茜[4]2009年在《“以人为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人文主义运动产生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思想虽古已有之,但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却有其特定意指,即以“现实中的个人”为起点,以社会共同体的内在关系重构为中介和途径,以人的解放、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终指向。在教育活动中,人既是教育活动的原因,又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所以教育必须以人为本,确立人的主体地位。首先,在实践过程中,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现实中,仍存在种种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相悖的现象。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持续进行了8年,小学英语一直都是比较薄弱的环节,虽然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从课堂管理的实际效果来看,结果并不令人乐观。通过本人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的实地调查分析来看,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管理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师生关系不平等、教师自身素质不高、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等,仍然陷于“欲改未改”的艰难处境中,这引发了我们该从新的视角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再思考。其次,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管理中,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思想的自然延伸,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打破传统师道尊严对管理的影响,管理者应善于倾听的被管理者的心声,树立耐心和设身处地的为人服务的人本理念。因此,本研究把“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引入到课堂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管理也有了理论基础,同时,运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解决课堂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本研究首先阐释了“以人为本”教育提出的客观背景、基本观点以及“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再通过随堂观察、访谈教师及对文献研究的梳理,发现了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存在一些问题,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归因,然后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管理提出的叁大要求: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多元化、‘以人为本'的管理观。要求教师应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观,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尊重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关系。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协商、理解的基础上、在学生的主体的参与下确立“以人为本”的课堂制度,其确立的出发点是关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根据“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对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四大策略:行为管理与心理管理并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能力,实施民主性管理;强化学生自我意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实施差异管理。本文结合课堂教学管理研究的历史、遵循“以人为本”教育理念,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对课堂教学管理作深层分析,并提出较为完善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能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
朱香膏[5]2010年在《文化向度下的小学数学课例设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其基本理念中强调: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学文化所蕴含的语言、思维、理性、审美等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弥补了传统教育对数学认识的不足,激发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尝试将数学文化的价值理念渗透到自身的研究和日常教学过程中。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的研究集中在理论层面:即对数学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展开的文化视角下的教学策略、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研究。然而在实践层面:广大一线教师由于缺乏对数学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数学文化的价值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大多流于形式化、机械化、浅显化。于是,笔者选择搭建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桥梁的课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作为研究对象,尝试设计若干文化向度下的小学数学课例模式,以希望能给一线教师可操作性的参考。为此本研究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通过对数学文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梳理,并结合对若干名师生的数学观的访谈,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情况。确定进行文化向度下的小学数学课例设计模式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相关概念、数学文化价值及对影响文化向度下的小学数学课例设计的相关因素的分析,明确研究思路,提出“重视过程,淡化知识积累”、“重视本质,淡化形式渲染”、“重视联系,消除知识孤立”等影响文化向度下的小学数学课例的设计的八条原则。结合儿童文化、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相关理论,在上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尝试设计出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向度下的小学数学课例模式:“数学化”、“思想习得”、“历史发生”、“学科统整”、“审美游戏”。并对所编写的课例进行教学尝试,初步验证课例模式的适切性。
参考文献:
[1].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幼儿教师角色转变的启示[D]. 徐伟. 山东师范大学. 2002
[2]. “故事中心课程”促进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D]. 粟怡. 西南大学. 2012
[3]. 文学圈教学法初探[D]. 姚家锐. 浙江师范大学. 2009
[4]. “以人为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 匡茜. 西南大学. 2009
[5]. 文化向度下的小学数学课例设计模式研究[D]. 朱香膏. 宁波大学. 2010
标签:心理学论文;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人本主义论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论文; 心理学论文; 幼儿英语论文; 心理学发展论文; 幼儿心理论文; 小学英语教育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