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梁平区委党校,405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务员的心理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因为“公务员热”、岗位职责压力大、亚健康比重较大、行业薪资体系缺陷与职业倦怠并存、媒体曝光带来高压等因素,致使公务员产生了抑郁、焦虑、强迫症、自卑、恐惧等心理障碍。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管理,要严格考核新进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加强公务员心理疏导队伍建设,并从开展针对性培训、营造和谐工作氛围、探索考核机制、培养兴趣爱好、设立保健办公室、建立心理档案制度等方面入手提高公务员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公务员;心理健康;管理;队伍;提高
公务员是国家各级行政事务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在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社会转型不断加快、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公务员们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公务员因心理不健康造成的贪腐、渎职、自杀等社会化问题日益显现。他们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或因知识结构限制,未能及时自我察觉;或出于职业禁忌、面子等考虑,拼命遮盖,导致没能选择及时疏导、就医或采取其他处理办法。长年累月,公务员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个人健康和职业发展,还可能危害到整个政府系统的工作效能和社会公共管理的大局,更有甚者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极端行为。所以,正确认识、深刻分析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深入研究提高公务员心理素质的政策措施,加强公务员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公务员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公务员主要有抑郁、焦虑、强迫症、自卑、恐惧等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公务员热”引发的连锁反应。公务员从招录开始就倍受社会关注,大批精英想通过公招考试进入公务员系统,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二是公务员岗位职责所承受压力大。伴随国家改革的深入,过去有些部门清闲的生活一去不返,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绩效考核等措施的实施给公务员带来了无形的压力。三是心理亚健康比重较大。存在抑郁、焦虑、强迫症、自卑、恐惧等心理障碍,问题相对突出,导致对工作的兴趣减弱,敷衍、搪塞、推诿,效率不高,工作失误增加等问题。四是行业薪资体系缺陷与职业倦怠并存。一方面,现有公务员工资福利体系存在诸多缺陷,一些地方甚至达不到一般企业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公务员绝大多数在基层,工作服从性高、规定性强、重复率高,使得成就动机强的公务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尤其是基层窗口服务、行政执法等部门表现尤甚。五是媒体曝光带来高压。在新闻媒体和网络舆论如此发达的今天,公务员工作时时处于社会监督之下,言行举止稍有不慎就会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些造成公务员群体在心理和精神上都承受着有形和无形的压力。
2.解决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几点思考
公务员心理健康,是公务员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务员切实履行职责,取得工作成效的内在品质要求。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公务员心理健康水平不但制约着自身素质的提高,还直接影响公共管理水平。解决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2.1严格考核新进公务员的心理素质
要按照《公务员法》要求,严把入口关。在公招公务员笔试环节,要积极探索对考生的分级分类测试,在结构化面试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的形式,如根据考生报考岗位不同,增加与之相适应的情景模拟环节,对其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抗压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在进入录用考察阶段,应严格要求录用单位按照《公务员录用规定(试行)》,在对拟录用人员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学习工作表现、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及回避情况进行了解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听取拟录用人员老师、同学(同事)对该人员的评价,对该人员日常行为举止、心理状态及精神状况进行全方位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旨在从入口上严格把关,对新考录公务员进行筛查过滤,避免心理隐疾患者进入公务员队伍。
2.2加强公务员心理疏导队伍建设
要对各单位领导和人事干部进行心理疏导能力培训,加强公务员心理疏导队伍建设,使之能在某些敏感时期及时察觉问题,对“高压岗位”给予适度关注,对轻度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初步疏导调节。还建议各区县参照中央国家机关心理健康网络服务平台模式,携手院校心理专业相关协会及公益机构,搭建公务员心理健康专业平台,畅通公务员倾诉、宣泄、救助渠道,对可能造成重大后果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
2.3多措并举提高公务员的心理素质
2.3.1有针对性开展培训。一是每年都要定期组织开展针对各级各类公务员的专门培训。在做好业务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心理疏导培训,使之能在某些敏感时期及时察觉问题,及时调整心态或就医治疗。二是每年都要定期组织开展新进公务员初任培训,指导其迅速调整心态,完成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角色转换,降低因环境转变、心理落差等造成的各种不适应感。三是对于长期存在矛盾、压力的岗位,要求各单位在年初申报该年度调训计划时,有针对性地将此类人员列入相关培训计划,使其在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时,得以从工作环境抽离,及时调整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四是积极组织公务员参加心理健康讲座。让各级公务员摆正位置,加强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从源头上强化心理素质,端正思想态度,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权力观,增强公务员自身抗压能力及自我调适能力,及时对工作中产生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进行释放和转化。
2.3.2营造和谐工作氛围。要按上级统一部署,进一步落实公务员干部晋升和薪酬体系改革,完善干部晋升、退出机制;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确保公务员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下工作,避免紧张、压力对其身心造成伤害。
2.3.3探索全面考核机制。要在公务员考核上采取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除对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考核外,还增加对公务员日常行为及心理健康的考核。探讨引进专业机构定期进行心理考评,通过定期专业测试,及时把握公务员心理状态,并以此作为岗位调整、干部提拔的参考依据。
2.3.4从兴趣爱好入手丰富业余生活。要鼓励机关干部在业余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类兴趣小组让公务员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陶冶性情,增添生活情趣。同时,政府要完善各种健身器械和体育设施,方便大家休闲娱乐,舒缓压力,合理健康地释放情绪。
2.3.5设立公务员保健办公室。可在卫计委设专门的公务员保健办公室,负责公务员的健康保健工作,其内容涉及生理、心理健康保健和精神疏导等多个方面,以对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的公务员起到有力的医疗卫生支持。
2.3.6建立心理档案制度。各级政府应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把公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当成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建立起公务员心理健康档案制度,开展定期检查、心理咨询、谈心谈话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毛秀娟.公务员心理状况及其调适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8(05)
[2]郑建君.身心共举德行兼修——关于基层公务员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2013-01-22
[3]艾晓霞.呼和浩特市公务员队伍心理健康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谭仕荣(1971年6月—),男,汉族,重庆梁平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讲师,科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论文作者:谭仕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公务员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论文; 工作论文; 心理素质论文; 能力论文; 压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3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