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形成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评价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由此可见,课程评价是为了更加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更加有效地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学校调整管理方法,以生为本,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以升学为目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 语文新课标还旗帜鲜明地指出:“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与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并且还强调“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这些论述要求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的评价时,必须将评价的重心从关注学生的结果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加强形成性评价,来实现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目的。 一、形成性评价及其特征 形成性评价主要指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 在教学中一直运用的总结性评价侧重于对已完成的教学效果进行确定,属于“回顾式”评价,而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的改进和不断完善,属于“前瞻式”评价。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测试,注重利用测量的结果来改进教学,使教学在不断地测评、反馈、修正或改进的过程中趋于完美。在此过程中,通过诊断和反馈,更加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要,通过激励的手段使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可见,形成性评价有其突出优势,建构形成性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推动课程改革。 二、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 语文课程主要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每个方面根据其特性又有各自专有的课程目标,新课标指出要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即要把握这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由此可见,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个性与共性的切合,分析与综合的结合,部分与整体的关联。同时,基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个性差异,新课标强调:“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所以,评价方法必须是多样且有效的,以课程标准为前提,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征,可供选择的形成性评价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达标 达标是要求学生热身准备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任务。这是在体育课中经常运用的评价标准,通过设定不同的项目和分层次的成绩,综合性地给学生定分。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达标来评价学生某一教学过程的学习情况。比如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记叙文,阅读完后要求能够较好地复述整个故事。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经过3~5分钟的热身准备,教师请学生复述整个故事,根据“记叙文六要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复述是否达到要点、达到几个要点来看学生的回答是否达标。 针对课外学习,由于学生在开始实施任务时有自己的尺度,所以在任务开始前,教师要综合考虑,建立一个使学生有可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能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提高的标准。如,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可以从广度、品味和深度三个维度要求学生。广度要求学生阅读能够广泛涉猎,若只读诗或者只读史那就是不达标,一学期下来阅读3~5种门类的书为达标。品味,主要是书本用词的赏析,能够摘抄优美的句子,并能指出此句好在哪里。深度主要衡量学生对于作品思想内涵的把握,如以小说为例,把握人物的性格是基本,能够分析人物性格的原因则上之,若能反观自己,得出对自己生活有益的感悟则为最上。如是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的放矢,根据各自的阅读兴趣分级达标,形成梯形评价。 (二)档案记录 新课标指出,可运用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之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从而做好学生学习的反馈和激励工作。为了使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能够细致有序,在教学中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主要收集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的表现为依据的材料。档案袋中所收集和反馈的信息应以正面材料为主,对学生应有正面引导作用。 如针对语文学习中的综合性学习,可以用档案袋将每次活动的材料收集起来,主要包括每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主题及目标要求,活动计划即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中收集、整理、撰写的各种形式的资料和评价表等。在学期末,让每个学生将其档案袋中收集的活动资料进行展示,由教师、同学、自己和家长多方面评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生的共同提高。 除了语文课程内容的学习评价外,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做一个动态评价。比如每个月一次的自评和组评,让学生更好地总结自己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学生在课堂和课外的学习情况(见右表)。每次完成一份评价,都放入档案袋中,在学期末进行总结,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讨论或调查 调查是指教师通过小组探讨。课堂观察或调查问卷等形式,动态地了解学生在某一学习阶段或某一学习内容中的学习态度和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为下阶段的教学做指导。如对写作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在写作中,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表达是否得体恰当等,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我能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揣摩出出卷老师的意图;2.我能清楚表达,做到写作条理清楚,结构完整,重点突出;3.我能积极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体验、写作经验、情感经验等,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在作文发下后,我能根据老师的修改建议和同学们的建议,对作文内容和文字表达进行修改……通过问卷的评价形式,既是对学生平常作文习惯的一个考查,同时通过问卷也让学生知道了语文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运用,通过问卷上所提示的方法对于学生平常的写作会有更好的指导作用。论形成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形成性评价论文
论形成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形成性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