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外贸形势展望_宏观经济论文

2007年中国外贸形势展望_宏观经济论文

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贸易论文,年中论文,形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回顾

2006年以来,在国际市场供求两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形势下,中国商品进出口保持了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海关统计,前11个月进出口总额达到1593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4.5%。

综观一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状况,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一)进口增速回升,但顺差继续扩大。

受国内投资一度急剧膨胀,又在宏观调控下放缓的影响,上半年进口增长大幅回升,下半年逐步平缓,前11个月进口商品总额7185.2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约4个百分点。同期出口商品总额8750.4亿美元,增长27.5%。由于出口增长速度仍大大高于进口,所以前11个月贸易顺差达到1565.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成。全年外贸顺差将创1700亿美元以上新高。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前11个月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出口继续大幅增长。机电产品出口4963.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538.7亿美元,增长30.4%;纺织品和服装出口1306.4亿美元,增长24.7%。与此同时,资源性商品和高能耗、高污染商品出口量减少或增速放慢。同期,机电产品进口3876.3亿美元,增长了23.5%。高新技术产品进口2241.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6%。由于国内相关需求强劲,国际市场价格维持高位,进口资源、能源商品数量和金额均大幅增长。其中,进口原油617.2亿美元,增长了42.5%;成品油146.5亿美元,增长58.9%。

(三)一般贸易增长快于加工贸易。

前11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871.1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3748.1亿美元,增长31.4%;进口3032.9亿美元,增长19.7%。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7540.3亿美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出口4621.7亿美元,增长23.5%;进口2918.5亿美元,增长18.4%。

(四)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势强劲。

前10个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519.6亿美元,同比增长27.6%;进口3828.6亿美元,增长23.2%;全年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将突破万亿美元。前10个月其他性质(主要是私营、股份制等)企业出口1715.1亿美元,增长42.2%。国有企业出口1558.2亿美元,增长10.6%。其他企业的出口金额第一次超过了国有企业。

(五)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全面增长。

前11个月除了对日本出口增长稍慢以外,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出口均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对美、欧的贸易仍然保持较大顺差,而对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则继续存在逆差。

二、对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的预测

综合相关权威部门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将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在不发生大的意外情况下,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和增长速度、对主要市场的贸易额、主要商品的贸易状况有望达到如下预测结果:

(一)进出口总额和增长速度。

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21000亿美元,增长20%左右。出口额将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1500亿美元,进口额为9700亿美元,分别增长19%和21%左右。贸易顺差预计为1800亿到2000亿美元。

(二)对主要市场的贸易状况。

欧盟仍将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将达到2400亿美元,增幅比2006年高12个百分点左右;自欧盟进口1100亿美元,增幅与2006年基本持平。2007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将达到2500亿美元,增幅与2006年大体相当;自美国进口720亿美元,增幅比2006年低5个百分点左右。中国与美、欧的贸易顺差仍将呈增长态势,这主要是由双边的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结构决定的。中国对日本和东盟等亚洲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也将继续平稳增长。

(三)主要商品的贸易规模。

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12300亿美元,增长25%。其中出口7000亿美元,进口5300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为6800亿美元,其中出口3800亿美元,进口3000亿美元;纺织、服装及鞋类产品出口增速有所下降,出口额将分别达到540亿美元、1000亿美元和250亿美元。

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不发生大的变化,我国进口原油、铁矿砂、成品油等大宗商品的增速将放缓,进口额分别为720亿美元、220亿美元和180亿美元。

三、2007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分析

(一)支撑外贸增长的国际环境没有大的改变。

在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高利率政策抑制下,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放慢,但是仍将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国际货币基金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最近预测为4.9%。美国经济虽然受到房地产市场降温的影响,但是按目前表现应当只是一次温和的调整。欧盟经济增势强劲。日本经济逐步回暖。预计2007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GDP增长率为2.6%、2.1%和2.4%。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增长。国际市场油价已经回落。国际贸易仍将保持活跃,贸易量预计增长7%以上。从长期看世界经济仍处于长周期的上升阶段,整体经济形势依然乐观。

(二)国际市场需求依旧旺盛。

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强劲,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显著上升。预计明年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价格仍呈强劲上扬趋势,将刺激投资,新增产能也将陆续释放,一些主要商品供求矛盾可望部分缓解。2007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原油产能将比2003年增长14.7%,将对抑制石油价格上涨起到一定作用。此外,一些不确定因素仍将影响未来的价格水平,比如天气、自然灾害、地缘政治、恐怖活动、罢工及美元汇率走势等。

(三)我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2007年,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形势下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增长速度预计在10%左右。近几年投资热形成的充裕产能正在释放,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缓解,出口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而进口在投资快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带动下也会继续保持回升势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在结构优化中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四)产业转移及出口挤压效应仍将发挥作用。

我国具有经济持续增长、市场容量大、产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较完善、劳动力成本较低、社会政治稳定等优势,未来一段时期中,中国仍将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之一。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我国许多产业被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会形成新的出口能力。此外,虽然我国内需增长较快,但是许多产品仍有较大的供给富余,从而继续对国内企业产生强劲的“出口挤压”效应。

四、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看待贸易顺差?

在经济全球化愈益深入发展的当代,各国间相互依存日益强化,形成你中有我、相互渗透的世界分工与合作格局。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外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需要重新考虑和定位。如双顺差问题。首先,我们是结构性顺差。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加入了WTO以后,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把这里当作其全球链条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中国对欧美的大量顺差情况看,由于美国本土制造业占其GDP的13—15%,欧洲是20%,所以他们需要大量进口。这是造成结构性顺差的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必须肯定,较大的顺差与外汇储备,对我国是一件好事。多年来我国所追求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分量正是通过迅速增长的世界市场份额和庞大的外汇储备实现的。从世界许多国家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看,进口在一段时期中对国民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往往大于出口。因为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及国内短缺的原材料、能源、零部件等,对我国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加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必过分强调顺差的问题,为进出口设置人为的障碍,否则容易使我国错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二)贸易摩擦数量增多,形式多样。

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正在从个案转向体制层面,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延伸至其他产品,从发达国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从反倾销等传统手段扩展到利用知识产权、绿色环保标准等多种手段进行保护。迄今,欧盟已经发表三道“绿色指令”,将对我国电子类产品出口造成重大损害。2006年前三季度,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70起,案件数量为历年同期之最。因此,贸易摩擦的形势依然严峻。

(三)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对外贸的影响。

从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看,尚没有对国内企业造成过大的成本上升压力。企业对外提高售价和内部降低成本的余地存在一些空间。但未来人民币的走势依然广为关注,对企业消化人民币升值的能力、人民币升值对不同产品的影响要密切关注,深入研究。

五、保持我国进出口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不宜再过多出台政策调控出口。

除了加工贸易政策、出口退税、外资政策外,相关管理部门如海关、税务、商检等部门都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朝紧缩出口方向努力。考虑到当前的政策发挥作用可能还需要一段滞后期,因此短期内不宜过多过密集出台新的限制出口政策。

(二)积极采取措施扩大进口,进一步发挥和强化进口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可以考虑有步骤地取消对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国内短缺资源性产品(如石油)征收的进口环节税,降低部分消费品特别是高档消费品的进口环节税。

(三)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目前情况表明,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降低贸易顺差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因此,在考虑采用汇率政策调控贸易平衡时需要慎重。

(四)建立和完善对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及价格的监测预警分析系统。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导致对能源、铁矿石、农产品等商品的需求增加,加大了我国民经济运行的风险。建议建立和完善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及价格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大宗商品交易的竞争力,争取更多重要商品的国际话语权。在保障大宗原材料和能源持续供应的同时,积极应对和有效地规避国际市场价格风险。

(五)国际收支资本项目全面放开。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和国际化应列入议事日程。外汇储备恰好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自由兑换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外汇储备对央行的货币政策确有冲击,但人民币要实现自由化,没有储备是不可能的。近期,应考虑变强制结汇制为自愿结汇制,放开国内居民自由兑换限制等措施,藏富于民。自由兑换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表现,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同时还应加快改革企业对外投资审批管理制度,为“走出去”战略实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标签:;  ;  ;  

2007年中国外贸形势展望_宏观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