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扶贫路上吐露芳华论文

让青春在扶贫路上吐露芳华

文 | 余小丽

图 | 余小丽帮扶建成食用菌培育基地

小红光村位于紫阳县洞河镇,距离安康城区100余公里。市派紫阳帮扶团有28个单位、52名驻村干部,我是唯一的一名女同志。临行前,团市委领导嘱咐我,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团市委的同志,要给青年干部作出表率,我们要和全市的青年干部一道,让青春火焰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释放出靓丽的光彩!

作为“第一书记”,我的工作是用心帮扶、贴心服务,用实际行动为村民做实事、解难事,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与全国人民同步过上小康生活。我想,我必须以拼搏的姿态、昂扬向上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真心真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做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让乡亲们过上舒坦的日子

驻村不久,我到小红光村四组走访。在罗绪才老人家里,我问他,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他说:“我也不想住高楼大厦,现在自来水接到屋里、路也修到了家门口,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村里要是能有一个休闲健身的广场就更好了。”

确实,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都是重中之重,也是全体村民受益的大事。在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下,2018年6月,村党群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广场、饮水工程和园区道路四个重点项目顺利立项,团市委联系市直有关部门协调解决项目缺口资金68万元,随后,四个项目先后开工建设。7月中旬,团市委协调村卫生室的缺口资金5万元顺利到账,标准化的卫生室装饰一新并投入使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为2019年整村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择取通榆县2型糖尿病患者1100例进行问卷调查,所选患者均与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合,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智力缺陷患者、语言功能及听力功能障碍患者等。

翻译教材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结合翻译专业特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吸收最新的翻译理论和切近当代社会生活的语言材料,自主编写适用的翻译教材。教师编写教材时要遵循文体多样性、内容新颖性、知识丰富性、使用有效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拓展教材内容、创新教材体系和优化教材结构,强化学生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专业素质。

小红光村紧邻岚皋县,是541国道的必经之路。在岚紫路拓宽改造时,小红光村所在的公路沿线部分区域的农村电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积极争取协调县、镇电力部门,最终确定新安装1台50千伏安变压器,重新改造供电线路,通过变压器扩容和改造线路,解决了四组村民的安全用电问题。线路改造期间,正值炎热的天气,我定期督促施工方高质高效完成电网改造工程,丝毫没有影响工程的进度。历时3个月,村民终于用上了放心电。

建成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

“培育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增收”—今天的小红光村,一批集体经济应运而生,飞速发展。本村村民马文平在移民搬迁安置点兴建的万洲汇服装厂已经正常生产经营,村社区工厂木制品加工厂生产厂房已经建好,生产材料采购到位即将投产运营。通往马家寨农业合作社的产业路路基已经贯通即将硬化,合作社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和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发展种植魔芋产业。协助村上能人大户刘小萍筹建了食用菌基地和小红光村茶叶加工厂。

早在5年前,小红光村就已经建成了800亩茶园、1000亩核桃园。驻村后,会同“四支力量”形成一致意见,着力在茶园、核桃园的管护上下功夫。2018年4月、11月两次邀请紫阳县茶叶局和市林业局的专家到村开展茶园、核桃园科学管护培训,免费发放茶园、核桃园科学管护书籍200册、茶树专用肥5吨。此外还邀请市青联委员、市农科所食用菌专家王勇到村开展食用菌培育技术培训,免费提供菌种、营养袋料、技术指导和推荐销售。邀请省青联委员、市林业局的专家保长虎到村开展核桃园管护培训。

举例来说,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设计一些应用题目。通过让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些应用题目,学生不仅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基本关系,还能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由此,学生也就会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懂得珍惜时间、提升做事效率。如此这般,德育也就在润物无声之中渗透到了这些作业题目之中。

图 | 余小丽正在给村民宣讲扶贫政策

群众的事都是大事

小红光村山高坡陡,土地少,村上大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孩子在家。对此,我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创建了“家在小红光”微信群,成为村里村外联络的窗口。我经常拍些村上的照片发到群里,让外出的村民感受到家乡的山山水水、点滴变化。入户走访时,通过微信视频连线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让亲人视频见面,互报平安、心心相连。通过微信互动,宣传脱贫攻坚政策,为民代办实事。通过网络交流,入户走访座谈,逐渐建立了帮扶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架起了一座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的“连心桥”。

村民有困难,我毫不犹豫地伸出温暖的双手。尽自己所能帮助了村民艾兴华的孙女,帮助了村里贫困学生张俊、罗长国、贺如昌。2018年两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到敬老院开展关爱活动;协调市青联委员为洞河镇中心小学贫困孩子捐赠了衣物、文具等用品;推荐村里贫困户学生申报陕西省中学生西京品学奖;选派村上贫困户学生赴延安、西安两地免费参加“情暖童心、城乡手拉手、脱贫奔小康”和“山里孩子看古都”夏令营活动;争取团省委和有关爱心人士支持,筹资2.2万元捐助村上2名大学新生顺利入学;争取到省少工委“童步益行—给乡村娃一双鞋”活动项目,为洞河镇中心小学贫困学生送去运动鞋和书包;为村上30名贫困儿童送去价值1.5万元的壹基金温暖包……

驻村一年来,我亲眼目睹、亲身见证着小红光村的发展变化。如今,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高,活力进一步增强。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管理民主、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乡村正在形成;产业基础薄弱的面貌正在改写,种、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群众贫穷落后的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变,168户52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累计脱贫103户392人,贫困发生率由15.8%下降至9.8%。

脱贫攻坚是硬骨头,如期脱贫是硬任务。我明白,要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作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更应该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驻村以来,虽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肩上的担子还很沉重,唯有更加努力地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解决实际困难,才能对得起组织的信任、领导的重托和群众的期盼。我将一如既往地用奋斗的姿态、实干的精神,默默耕耘在洞河镇小红光村这片热土上,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梦想添砖加瓦,让奋斗的青春在脱贫攻坚中闪光!

(作者系紫阳县洞河镇小红光村第一书记、团安康市委办公室主任)

标签:;  

让青春在扶贫路上吐露芳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