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性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构建、发展、完善、继承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的一大创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建设和谐社会,提高整体社会素质教育等方面仍旧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改革开放;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实践的理论来源也是实践的理论发展。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用实践观指导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
要想阐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价值,首先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阐释清楚。从理论来源以及基本内容两方面能很好的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总结。
(一)理论来源
马克思关于实践观点的阐述大多集中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虽然只有11条,但它却精确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的奠基性文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的缺陷,肯定了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指出了实践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实践的观点引入了新唯物主义,产生了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二)主要内容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在这里,马克思认为旧唯物主义没有正确理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他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他认为人运用自己的力量去改造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满足,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2.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正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实践出发思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奠定了基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首先是认为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改造世界,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认知是否是正确的又需要回归到实践中去解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结合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伟大创新,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典型体现。
(一)是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实践性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最根本性的区别,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举措。在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经济情况最不容乐观的时代,正是由于我们国家的领导人意识到实践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当时中国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国家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是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
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一切发展都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之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功经历,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了成功的实践必然有成熟的理论。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理论知识必须通过人们转化成实际行动,并通过实际行动检测理论色正确性。
(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
首先改革开放的政策是针对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困苦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但这场改革始终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事实证明,在这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已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进展,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即依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获得了新生,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无论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为人民谋幸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一)引领社会整体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
面对当今社会层出不穷的问题,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一方面为社会带来新风气,引进新资源;另一方面给了一些人投机取巧的机会,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公德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学术诚信问题、道德绑架问题等都在阻碍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破坏了社会和谐,是社会的毒瘤。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将和谐社会的理念渗透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和谐社会的相关知识并意识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让人民在行动中明确提高自身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二)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提高人才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市场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而当今社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是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适应力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人生阅历不够充足,社会经验过于简单;另一方面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寄予过高的期望而实际并不如他们所愿。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理论教育和实践引导两方面入手,这就运用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相关内容。
首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需要有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多参加校园活动、社会实践中去获得。其次,我们应该学好理论知识,用以更好的指导社会实践。除了专业理论知识之外,大学生还应该多学习相关的课外知识将之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往往能事半功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新旧唯物主义划分的基础,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明确分界线,是实践的理论之源,可以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需要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可以为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行动指南,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习近平.在几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4]朱艳莉.试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价值[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5(第12卷第49期).
[5]丁欢欢.浅析科学实践观指导下的素质教育[J].才智,2018-07-31
作者简介:和杨易(1994-),女,山西晋城人,硕士,单位: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作者:和杨易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论文; 费尔巴哈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社会论文; 唯物主义论文; 理论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