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郇彦宁 安 冬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 山东·青岛 266100)
摘 要 中西方文化教学应该在增加了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比较思维基础上,加快推进素质类课程改革的优化策略,增加此类课程在学生素质发展中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文化课程 辩证思维 教学改革 素质培养
中西方文化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和传统文化类课程开设特点的影响,至今仍在潜科学的领域徘徊,在授课中往往将实践部分和理论课两部分割裂开来,并且在实际授课中,往往以假设学生对异域文化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为前提,而忽略了对思想形成期的大学生的辩证思维的启迪,忽略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因此,文化类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开设,应该是与专业学习相辅相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传授。
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当中选取70例(2016.6-2017.10)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例数相同(均为35例)。
1 中西方文化类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0世纪中期,随着前苏联的文艺学知识传到中国来,相比之前,我国开始重视西方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教学的课程建设,侧重于对西方文化,尤其是文学的学习和讲解,通过对文学的学习了解风土人情,思维方式,这也体现在一些传统教材上。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西方文化的教学,在改革传统文化教学弊端的同时,又出现了重理论讲授,轻思维实践的情况。进入21世纪,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学热”席卷全国,2014年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对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德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进行系统的调整,以增加传统文化内容,提升学生传统文化认知、认同和传承的能力。在高校方面,教育部规定,在职业院校要开展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并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统一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呈现出了研究的热潮,人们又重新关注对中西文化的对比内容。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欲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许多社会基本条件有待酝酿成熟,承认东西方文化差异,使东西方文化互补和融合便是重要一条。高校开设的外语及外语相关专业中,中西方文化课程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在当下的环境中,简单的或者说单一的文化类课程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中西方文化教学应该在增加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进而培养学生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的发展,才是这门课程开设的根本。
2 中西方文化培养的核心分析
2.1 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核心——辩证比较思维的形成
传统的中西方文化类课程教学只强调“多读多写”,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我国传统文化类教学重视“多读多写”,有其合理的内核,但是轻视理论的研究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现在看来,文化类课程教学尤其是中西方文化教学仅仅停留在多读多写上是远远不够的。从根本上讲,文化是思维的语言实践过程,避开思维训练的文化教学是不科学的,其教学效果只能依赖于学生本身的努力和悟性,而对于教学本身来说,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教学实践。
2.2 辩证比较思维形成的途径
通过课程的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得他们对本国和西方文化发展的脉络、特点有整体上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的课程开设,产生文化敏感性,进而形成文化的比较,由比较进而产生对不同文化的辩证的理解。在辩证的基础上形成批判的创新的思维。
3 中西方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到20世纪中后期在欧美等国家逐渐趋于完善,逐步在高等院校推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教学方法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都是秉承项目化教学的精神的有效探索。项目化教学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和开放的学习环节在学习文化类课程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合理的设置可以使得学生对重要主题有深入的认识,并通过在教学中的讨论和独立分析,培养他们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的创新精神。
3.1 项目教学法在中西方文化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在中西文化类课程的开设上,项目化教学和慕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传播文化的主线,同时也给了学生网上多方面学习的自主空间和选择余地。
3.2 慕课教学在中西方文化课程教学中的使用
慕课是在线开放课程模式的一种独特类型,这一术语出现于2008年,并迅速普及、扩张、进化。斯蒂芬·哈格德认为历史地看,慕课是开放教育和网络学习实验的演化产物。在中西方文化类课程的学习上,慕课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相互补充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连接式”的C慕课,和传统课程相反,C慕课的内容是开放式的、海量的,使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学习,并进行自由的反馈,慕课的学习平台,实际也成为了学习交流的场所,确保学生在深入讨论的同时,形成全面的客观的文化视角。
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在目前的育儿环境下,已经不是很好的选择,这样做虽然可以让家长发泄掉怒气,但后果反而可能将孩子置于危险当中。
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课程类的开设研究及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中西方文化课程教学的全新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实用辩证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为教育界同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针对已有机载双基杂波分类方法的不足,对较一般的双基双动情形建模仿真,根据双基构型和对应的杂波分布将机载双基雷达杂波分为3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杂波的特性。在杂波分类分析的基础上,抑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现有的STAP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适用于机载双基雷达杂波。根据机载双基雷达杂波具有严重距离依赖性的特点,提出了用训练单元协方差矩阵的加权平均作为目标单元杂波协方差矩阵的方法。通过算法仿真验证,改进的方法在3类构型下杂波抑制效果均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晓玲,段凤云,赵建科.基于“项目目标法”的实践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3).
[2] 黄晓玲,段凤云,赵建科.慕课正在成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03).
[3]杨明全.论课程知识的文化本质——基于东西方文化的诠释与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文化课程论文; 辩证思维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素质培养论文;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