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要素分析论文_朱凯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要素分析论文_朱凯歌

朱凯歌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00)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时代,也不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具有专属和特指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来说,这里有四个主要没有变的背景和两大要素。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要素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四个“没有变”的重要背景

1.时代主题没有变

二战结束以后,世界人民追求和平的声音极高,当时的世界已经开始进入一个大发展和大变革的时期,各国为了战后重建和国家地区未来的发展调整,普遍追求远离战争。由此,在世界各国战后主要重心上来说,整体上世界大势已经是要求各国由战争转向和平发展,由此和平与发展便成了当时时代的主题,并由此至今。这是世界各国和人民共同的追求和认知,也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这一点至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

2.前行方向没有变

对于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掌舵人来说,他们的前行方向是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他们求自强、谋复兴的初心自1921年在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至今都没有改变。1924年-1927年为了结束军阀割据统治的局面,打击帝国主义势力,同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27年-1937年为了维护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1937年-1945年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兴亡同日本帝国主义斗争;1945年-1949年为了维护广大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粉碎蒋氏独裁的阴谋,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建国以后为了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取得一系列骄人成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更是时刻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努力…不同时期无论共产党人阶段性的工作重心在哪,采用一种怎么样的方式,其前行的方向未曾发生过改变的,现如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点依旧是没有也不会发生改变,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旧是前行方向。

3.砥砺方法没有变

1949年建国以来,国家发展有了相对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历代共产党人在继续坚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紧密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始终不忘作为执政党向党和人民、国家承诺的使命,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和目标,一直朝着初心进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真干实干,这种砥砺方法一直没有改变,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实干兴邦”、“撸起袖子加油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等紧密联系实际且富有深刻哲理的口号,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存在以逸待劳、坐享其成等错误想法,要时刻谨记只有脚踏实地的团结奋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变为现实。这种砥砺方法没有也不会发生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方位认识没有变

方位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对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的正确认识。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但是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及我国实际,现阶段对这一方位的认识在生产力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发生改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两大要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

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的事业只有也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精准分析和把握各方局势,合乎时代潮流,顺应民心民意,紧贴国内实际,大刀阔斧地推进一系列有力的改革举措,深入推进四个全面建设,在国际国内新形势下为国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通过对各方面的能力的增强和实力的提高,也提升了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的能力,让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充满着强大的前进动力。纵观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变化,促进国家发展的一切实践活动的进行都得益于党领导下创造的一系列有利因素,如今的一切都是只有建立在党的正确领导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实现,脱离国家事业脱离党的领导的局面是不可想象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任何事业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对于这一点,历史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证明,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坚信并秉承着这一真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梦为蓝图的美好未来愿景,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得到快速、强有力提高,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团结一致,更加努力奋斗,切实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得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貌发生了巨大改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单行本,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7:10-26.

[2]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30-100.

[3]王春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时代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4):157-158.

[4]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单行本,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7:11.

[5]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单行本,人民出版社,第1版,2017:1

作者简介:朱凯歌(1992年—),男,河南周口人,单位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论文作者:朱凯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8

标签:;  ;  ;  ;  ;  ;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要素分析论文_朱凯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