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与血清学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论文_李娜1,马科2

PCR与血清学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论文_李娜1,马科2

李娜1 马科2

(1河北省张家口市建国医院检验科 河北张家口 075000)

(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目的:针对PCR与血清学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有效建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68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PCR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Ⅰ组,应用血清学检测技术的诊断过程设定为Ⅱ组,对比两组患者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结果:综合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疑似病例中共有566例被确诊为儿童EB病毒(EBV)感染;Ⅰ组(全血EBV-DNA)的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率达到85.68%(485/566),远高于Ⅱ组的43.64%(347/56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R(全血EBV-DNA)检测技术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临床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PCR;血清学检测;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70-02

EB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之一,为孢疹病毒的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感染者一经感染后,会终身携带病毒,根据其病毒感染时间、特异性抗体谱等柴油,能够分为既往感染、原发感染、再激活感染等三种类型。临床领域常用血清学检测技术进行EB病毒的感染筛查,其中包括VCA-IgM、EA-IgG、NA-IgG等项目,PCR检测方法的检测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其检测效率却大幅提升[1]。文章针对PCR与血清学检测技术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问题进行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收治680例疑似EB病毒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童(包括男婴幼儿)303例、女童(包括女婴幼儿)377例,患者年龄在2岁3个月~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5.3)岁。患者入院出现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符合疑似儿童EB病毒(EBV)感染的基本特征[2]。

1.2 研究方法

针对所有患者进行采集腹血检测,采集量为4ml,患者在进行采血之前应当保持空腹。将采集到的血样分别置于普通试管(2ml)和EDTA抗凝管(1ml/管,共计两管)。将所有患者的EDTA抗凝管检测划定为Ⅰ组、普通试管检测划定为Ⅱ组[3]。

Ⅰ组中的1管血样进行分离血浆,主要考察和检测血浆中的EBV-DNA,另一管血样则进行全血EBV-DNA检测,检测中需要应用的EB病毒核算荧光定量检测试剂为广州达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应用Mx3000p荧光定量PCR仪作为检测仪器。

Ⅱ组的血样应用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学检测,主要检测VCA IgM、EA IgG、NA IgG等项目,重点关注EA IgG、VCA IgM指标,选用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的试剂[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评价指标

分析不同检测方法对EB病毒(EBV)的检出率,从而为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真实依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活动的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方式;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卡方检验方式。当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即P<0.05,表明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结果

结合不同检查技术的综合性检测结果,680例疑似病例中有566例得到确诊。

2.2 不同检测方法的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检出率

Ⅰ组儿童的EB病毒(EBV)检出率达到85.68%(485/566),其中血浆中的EBV-DNA的检出率为51.41%(291/566),全血EBV-DNA的检出率达到85.68%(485/566),能够体现出全血EBV-DNA检测的检出率更高,更具检测技术应用优势和价值;Ⅱ组的EB病毒(EBV)检出率43.64%(347/566),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体内各组织器官发育还不完善,肌体免疫力也相对较弱,容易出现病毒感染等情况。EB病毒(EBV)感染可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谱,患者在感染初期,体内的VCA-IgM水平会大幅提升,进而伴随病情的发展,又会呈现逐渐下降的发展趋势;在病毒感染后期,患者体内还可能出现EA抗体,抗体的存在周期可能长达3~6个月。由于VCA-IgM水平在病毒感染中的反应波动相对较差,临床领域常将检测患者的VCA-IgM水平作为确诊EB病毒(EBV)感染的重要依据。但是由于EB病毒(EBV)感染在血清学检测中会出现较为多样且复杂的表现和检测结果,有些患者的血样检测中会出现VCA-IgM反应延迟等情况,还有部分患者也会表现相应检测项目的缺失,因而对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造成干扰和影响[5]。由于PCR(全血EBV-DNA)检测技术的技术优势,其在临床领域的检测应用逐渐得到拓展。根据相关研究显示,临床工作中不仅可以将EBV-DNA作为病毒感染的检测技术,同时关注EBV-DNA载量,还可以对于某些恶性肿瘤的病变发生起到一定的前期诊断参考作用。

由于EB病毒(EBV)感染具有不同的既往感染、原发感染、再激活感染等类型,单纯应用血清学检测的技术,会对检测精度造成严重影响,且操作方式较为复杂,诊断工作效率受到严重影响,儿科是医院进行医患管理管理和防范的重点,误诊、漏诊等问题的发生都可能成为医患关系的导火索。而通过临床诊疗的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儿童患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呈现逐渐增多的发展趋势,能够在患者感染早期确认病毒感染,并给予相应的治疗,同时在相关检测中关注患者EBV-DNA载量的持续性,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也能够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对于提升患儿的愈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活动显示,应用PCR(全血EBV-DNA)检测技术进行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的诊断,能够取得较高的确诊率,EB病毒(EBV)检出率达到85.68%(485/566),远高于血清学检测的43.64%(347/566),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PCR(全血EBV-DNA)检测技术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检出率,在临床具有广泛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牟文凤,杨丽,于华,等.PCR和血清学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208-211.

[2]王培养,顾承萍,李珍,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EB病毒抗体和EB-DNA表达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6):3798-3801.

[3]蒋惠莉.数字PCR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8,8(18):89-91.

[4]李正康,侯铁英.新型诊断技术平台的发展给感染性疾病诊断带来的变革[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1):11-13.

[5]张洪涛.PCR 及其相关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5):151-153.

河北省2017年度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70795.

论文作者:李娜1,马科2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PCR与血清学检测在儿童EB病毒(EBV)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论文_李娜1,马科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