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有助于小学生的成长发育。作为教师,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心理健康 分类指导 师资培训 共同关注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心理教育意识淡泊;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是小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诸多原因。通过对部分小学生心理行为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开设心理教育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辟学校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二、不同的心理障碍分类指导
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中,由于先天的生理因素不同和社会环境因素不同,他们的心理障碍表现也各不相同,要结合他们的年龄分别予以具体指导。对遇事胆小、害怕、退缩逃避属行为障碍的学生,要由易到难多给他们做事的机会,使他们慢慢增强信心,恢复正常心理;对集体漠不关心、对他人冷漠无情的属人际关系障碍的学生,教师要多接触、多关心、多教育,增强其群体意识;对性格表现异常属性格障碍的学生,教师就指导他们以有健全个性的同学为榜样,学习他们性格开朗、待人热情、富于同情心和责任感、胸怀宽广、豁达大度等优点,做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大力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对课堂正常顺利开展可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较多教师往往在教授本专业科目时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因此,要大力加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四、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活动中,可以把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因素融入其中。在每次活动之后,作为心理老师,在课堂上我都会进行适时教育,让学生将这种种良好品质的种子深深植于心中,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宣传橱窗、校园网、心理咨询室、热线电话等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伙伴之间团结协作的亲密友谊。
五、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家庭教育存在八大误区(重成功轻失败、重物质轻精神、重结果轻过程、重智商轻情商、重答案轻问题、重行为轻心理、重共性轻个性、重说教轻交流),正是这八个误区导致大人对孩子“爱”之愈深,孩子对大人“拒”之愈切。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共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转变教师与家长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关键。
学校层面来说,一是平等性。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 二是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三是鼓励性。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要轻易地评价。四是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
家庭层面来说,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强后盾,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支持性力量。一是亲情。作为家长来说,应多抽点时间跟孩子打闹、玩耍、游戏、学习、运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平视。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仔细分析观察现在的世界,包括电视、网络、报纸、书刊带给孩子的影响,从思想上、行为上理解外来世界带给孩子的影响。三是沟通。要注意从小教育引导孩子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对于一些“新鲜事物”更要仔细辨别,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社会层面来说,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的开展。
实践证明,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挖掘、优化自身的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深入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作。
论文作者:席红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心理论文; 学生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校论文; 教师论文; 孩子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