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花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麻醉恢复室 610072
摘要:目的:探索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在麻醉恢复室的220例病例,均是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5月这段时期收治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和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安全管理,实验组则将优质护理加入安全管理中。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麻醉并发症情况、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护理,对照组有14例出现麻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为80.9%(89/110);实验组中有4例出现麻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是96.4%(106/11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引入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优质护理
麻醉恢复期的患者病情变化较多,容易出现因麻醉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影响后期病情的康复,所以对麻醉患者进行体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麻醉恢复室是现代麻醉科中不可分离的一个重要部分,代表着现代化医院的先进性。该科室通过心电图、血压仪器、脉搏氧饱和度检测仪等仪器时刻监测患者病情,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患者可以安全地度过麻醉苏醒期,加速了手术室的周转。从2010年卫生部加强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以来,我院将优质护理运用到各科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对此,本文就优质护理在麻醉恢复期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些许经验,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的在麻醉恢复室的220例病例,均是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5月这段时期收治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和分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0例。据入院时的一般资料统计显示,对照组中男62例,女48例,年龄为36—81岁,平均年龄是(34±2.4)岁,麻醉情况:气管插管麻醉者62例,肌肉麻醉20例,吸入麻醉17例,静脉麻醉者14例;实验组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为37—86岁,平均年龄是(36±2.1)岁,麻醉情况:气管插管麻醉者60例,肌肉麻醉19例,吸入麻醉16例,静脉麻醉者15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仅采取安全管理方式,包括:(1)常规配备一些体征监测仪器,保证其顺利运行,如有维修则记录下维修情况。使用前后对相关设备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定期检查急救药物是否有明显准确的标记,查点药物剩余情况,注意将精神药物、高危药物进行分开放置。(2)术后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医师向护理人员交代好相关护理注意事项之后,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出现麻醉并发症时需立即报告医师作及时处理。(3)麻醉效果消失,患者恢复至正常意识之后,由护理人员护送其进入病房。同时向病房内的护士进行交接,将患者手术情况、麻醉情况、麻醉恢复期的监测结果统一交给护士,由护士签字确认[1]。
1.2.2 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96.术前心理疏导:患者在进入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可以去其病房与其交流,大致讲解下此次手术的流程,嘱咐其术中麻醉的注意事项。并对麻醉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作简单说明,以帮助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
97.麻醉观察:手术方式的不同必扰导致麻醉方式的不同,护理人员所要观察的内容也就有所区别。对全身麻醉的患者尤其要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率状况,同时定期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在麻醉恢复期,我们建议采用听觉刺激的方式,让患者的意识得到尽早的恢复,减少其恢复时间。
98.循环系统的护理:循环系统是我们人体内的运输系统,血压的输运是其重要的内容。在给患者进行输液时,护理人员可以依照手术情况对滴速进行控制,做到水电解质处于平衡状态下。做好恢复期的保暖措施,避免因体温产生循环系统的不稳定。
99.呼吸道护理:保证患者呼吸状况正常,对呼吸道内有异物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清除。帮助未清醒的患者调整好体位,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对吸氧存在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治疗,以调整血氧饱和度[2]。
1.3 观察内容:收集并比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情况,通过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本次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组间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护理,对照组有14例出现麻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为80.9%(89/110);实验组中有4例出现麻醉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是96.4%(106/11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内容比较[n(%)]
3 讨论
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内容,对于病情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220例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资料进行了研究,发现采取优质护理的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而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可以运用到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该结果和傅菊红[3]的文献结果基本一致。
和常规安全管理和护理相比,优质护理要求以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核心,积极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因麻醉效果还没消失,患者的意识仍处于模糊状态,此时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优质护理要求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率辅导,麻醉恢复期进行密切监测,有效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麻醉并发症[4]。本组220例患者虽出现了麻醉并发症,但是后经积极处理均成功安全转入病室。
综上所述,在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引入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庆容.探讨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J].中外医疗,2012,31(31):143-144.
[2]何会珍,张静.优质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223-224.
[3]傅菊红.关于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741.
[4]卿小庆.对聋哑病人实施优质护理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J].医药与保健,2014,(3):3-8.
论文作者:王桂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8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实验组论文; 恢复期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