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自治县图书馆
关键词:文化信息 共享 农村 反响
摘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本文以乳源县为例对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农村的反响,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共享工程的展望进行了阐述。
一、分析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现状
乳源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区西部,东邻韶关市武江区,西连清远市阳山县,南毗清远英德市,北与乐昌市接壤,西北角与湖南宜章县相依,是广东省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2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全县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辖9个镇,115个村(居)委会,1082个自然村;总人口21.84万,其中:农业人口18.05万,瑶族人口2.2万。必背镇是老挝、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法国等欧美过山瑶的祖居地之一,乳源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
乳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属设有“四馆”,分别是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传习馆(民族艺术团)。每个乡镇设有综合文化站,每个村委会设有综合文化室,文化室包括了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
乳源县将文化发展定位在“打瑶族牌”,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全力以赴建设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强县。同时,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不断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腾飞。
二、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建设与漫延
乳源县于2007年9月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乳源县支中心设置在县图书馆,该中心成立于2007年11月23日,县级支中心配置2套服务器和存储器;并建立有 “中国南岭瑶乡文化网”;县级支中心通过移动硬盘,定期为县“村村通电视互动平台”提供文化共享工程影视节目;县级支中心电子阅览室,设30个阅览座位,配备投影仪1台、计算机32台;通过移动播放器,定期为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提供文化共享工程影视节目;在全县9个乡镇建立了基层中心、在102个村委以及两个自然村、13个社区建立了基层服务点,每个基层服务点配备投影仪1台(配有幕布)、计算机1台、移动播放器1台。建起了支中心加服务点的网络体系和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100%覆盖全县。我县文化共享工程系统功能完善、安全可靠、运行高速、实用长效,并成为了我县城乡群众享受文化成果、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2008年5月,国家文化部授予我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
据国家政府网站公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截至2011年底,中央和地方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3.87亿元。文化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40个县级支中心、28595个乡镇基层服务点、60.2万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数字资源总量累计达到136.4TB,建成地方特色专题资源库207个,各类视频资源55670部。服务惠及农村、社区、校园、军营、企业、机关,累计服务人次超过12亿。
三、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进入农村的反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通以来,共享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相结合,加强合作共建,实现了设施设备、数字资源、人力资源的共建共享。乳源县支中心利用电子阅览室多次组织各类培训班,至2016年底,举办培训班60多期,培训人员3700多人次,每年接待读者12000多人次。对于基层服务点在农村的反响,我们做了一些调查。
1、农民的信息需求
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做的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源是否实用;二是群众用的是否好。所以研究群众需求是搞好项目服务的关键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对全县农村的调查,发现农民最需求的信息按重要程度依次为实用技术(99.8%);农业政策(99.4%);新品种(99.6%);务工招聘(97.2%);教育培训(99.4%);市场信息(40.7%);气象信息(30.5%);法律(17.6%);文化娱乐(8.6%);其它(2.2%)。从调研的数据来看,说明农民最需要的信息实用技术、农业政策、种植养殖、招聘信息、市场信息和气象,而文化娱乐则不是那么看重,仅作为消遣。
2、信息资源丰富是共享工程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几年来,共享工程重点加工整合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单位、艺术表演团体、电影厂、农业科技资源制作单位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逐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资源内容既有舞台艺术精品、农村新戏、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又有一批地方特色浓郁的专题资源库,包括适应农村需要的电子图书、知识讲座、戏曲、电影、科普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源库等。国家中心网站还采取深度链接的方式,将博物馆、美术馆等国家级文化单位适合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互联网数字资源,纳入共享工程网站的整体服务框架中。同时,各省分中心、部分市支中心根据各自特色开发整合的包括电子书刊、电影、名家讲座、优秀地方戏剧等资源不断更新,相互链接,通过延伸到乡村各个基层点的共享工程设备均可免费使用。
3、基层网点建设全面铺开,服务网络便捷。各地基层服务点全面建成后,通过光纤和卫星,利用服务器、扫描仪、摄像等设备,不但可以将国家中心、省分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输送到乡镇、村基层点,而且可以将当地特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4、传输方式不断拓展,百姓受惠。考虑农村不同的信息网络建设情况,共享工程采取不同方式传输资源。除了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也通过卫星传送方式传输;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还通过光盘、移动存储开展服务。一些地方还通过数字电视或有线电视,传输资源。随着服务方式的拓展,全国各地亿万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家中的电视机、村基层点的电脑收看文艺节目,学习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集会、庆典,基层点的工作人员可以带上共享工程设备,到村民家上门播放电影、戏曲。大量的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资源有效弥补了农村图书资源的不足,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成为引领农民健康向上生活的宽阔舞台,村、社区基层点成了农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铺就农村致富的康庄大道。
四、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共享工程开辟了一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共享工程在我国农村的全面实施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认识有偏差,地方投入不足。
国家虽然建立了共享工程部际联系会议制度,但在基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许多领导还未真正了解共享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共享工程的实施基本仍停留于文化部门。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资金的投入。据调查,维持一个村级基层点正常运行一年至少要5 000元,没有财政保障,直接造成以下问题:
(1)管理员兼职,文化工作补助每月只有100多元,不能全身心投入。
(2)宽带费每年近千元,一旦费用难以为继,基层点只能关闭。
(3)一些服务点与办公网络共用一条网线,网速慢,影响群众使用兴趣。
(4)没有维护经费,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
2、缺少懂管理、热心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
由于共享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专业性和技术要求,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村,往往难以找到既通晓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具备共享工程和农业技术、能够热心为农民服务的基层点管理人员。尽管省、市、县分(支)中心对每批新服务点管理员进行过专门培训,但时间短,内容多,消化不良。支中心技术人员不足,也难以到基层点进行手把手指导,基层点设备常常是小故障变成大故障,设备损耗率很高。另外基层点管理员更换频繁,也是县支中心培训任务重的原因之一。
3、现有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不足,缺少吸引力。
农民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国家中心的数字资源虽然丰富,但真正适应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急需的资源还应大力加强。
四、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展望
文化共享工程发展十年来,文化共享工程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数字资源初具规模,传输模式不断完善,惠民服务扎实推进,成功开辟了一条符合国情、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符合广大基层群众需求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新途径。未来几年,广大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者将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导向,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不断提升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供优秀的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努力满足城乡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数字文化需求,文化共享工程将更加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论文作者:张明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2
标签:文化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论文; 中心论文; 农村论文; 信息资源论文; 资源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