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对外贸易的新形势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对外贸易论文,新形势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一年来,江苏全省上下主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新形势,积极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对外贸易取得了出乎预料的好成绩。
一、2002年江苏外贸进出口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入世后,在国际形势还处于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江苏发挥产业基础较好、竞争力较强的比较优势,2002年全省对外贸易形势大大好于预期,进出口总额达7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9%,其中出口384.8亿美元,进口318.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9%和33.3%,增幅提高24.4和21.2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江苏出口规模仅次于广东,继续保持全国第二;进口额低于广东、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四。
2002年江苏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1.私营企业出口高速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省私营企业出口10.1亿美元,同比增长272.5%,全年保持三位数的增长,增幅均在200%以上;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推动全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的生力军,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达242.6亿美元,同比增长45.7%,已占到全省出口总额的63%。
2.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出口375.2亿美元,增长34.2%,占全省出口总额97.5%,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增幅分别为68.6%和5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突破100亿美元,达121.1亿美元,增长68.6%,占全省出口总额31.5%,提高6.4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与通信产品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4.9%。
3.苏州、无锡出口继续强势增长,全省出口分布进一步向苏南地区集中。全年苏南地区出口333.41亿美元,在苏南五市中,苏州出口额、增长幅度均独占鳌头,出口185.20亿美元;无锡出口51.44亿美元。由于苏州、无锡继续保持强势增长,导致全省出口分布进一步向苏南地区集中,苏南地区出口已占全省出口总额的86.64%,苏中、苏北分别只占9.76%和3.60%。
4.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增幅均高于一般贸易。全省加工贸易出口212.6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比重由去年同期的51.9%提高到55.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工贸易已成为全省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一般贸易出口123.36亿美元,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1%,低于全省平均增幅6.7个百分点。
二、2002年江苏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的因素分析
1.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强大推动力,外贸进出口经营权放松。入世后,我国可以享受无条件、多边、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享受世贸组织成员开放或扩大市场准入的便利,享受对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和半制成品的普惠制待遇,外贸出口的整体环境已更为宽松自由。为应对入世,江苏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做了充分的准备,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为全省外贸高速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外经贸部门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放宽限制,积极发展私营外贸企业,并创办了私营外贸企业园区,在各项政策上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并促使专业外贸公司加快转变经营机制。
2.近年来出口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出口竞争力有较大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升级和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成为全省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全省出口总额的54%和29%,软件出口也有跨越式发展,突破了1亿美元。出口增幅大的产品有显示器、激光打印机、其它存储部件等,出口前10位的产品均是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额在国内排名又上升一位,位居全国第二。
3.国际经济出现一定复苏,欧美等主营市场需求增加。2002年欧美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因而江苏对欧美主营市场的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对美国、欧洲联盟、香港出口额分别达82.1亿美元、72.3亿美元和32.8亿美元,分别增长53.0%、36.3%和52.1%;对东南亚国家联盟、韩国、台湾省出口额分别达29.1亿美元、17.1亿美元和10.6亿美元,分别增长41.6%、39.6%和70.6%;对日本出口76.0亿美元,增长3.7%。主营市场占全省出口总额的70%左右。
4.2001年利用外资的大幅增长,为2002年外资企业的出口高增长奠定了基础。江苏的外贸出口与大规模的外资流入是相联系的,根据1995~2000年的数据计算,平均1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约可形成0.3美元的年出口额,2001年江苏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5亿美元,创历史纪录,这对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大幅增长起了很大作用。此外,前几年进来的一些外资大项目近两年相继建成投产,开始进入出口收获期。
三、2003年江苏外贸进出口形势和增长预测
1.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看好,入世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尽管当前世界经济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复苏的前景看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7%。世界经济的复苏将有效改善贸易环境、增加贸易需求。根据我国入世承诺,2003年初我国总体关税水平将进一步下调,关税总水平由2002年的12.7%降低到11.5%,5000多种商品不同程度降低关税。关税的下调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将大大促进进口贸易,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刺激出口增长,特别是电子通讯设备、计算机及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技术产品将随着中间投入品进口关税降低和自身配套能力的提高而增强出口竞争力。
2.2002年利用外资再创新高,2003年外资企业出口增长可望较强。2002年,江苏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达10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5.4%,欧美跨国公司纷纷来江苏落户,日韩企业的投资热情继续升温,港台投资又掀起新一轮高潮。显然,2003年江苏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幅度不会太小。
3.苏南外商投资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已经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产业资本正在大规模向这一地区转移,并形成了产业集聚态势。继苏州、昆山、吴江的IT产业带后,近年来长江沿岸重化工产业带正在快速崛起:江阴沿江经济开发区集聚了光电子通讯材料、金属新材料、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纺织新材料5大高新技术产品群;张家港的江苏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已集聚了总投资4亿美元的美国陶氏-日本旭化成化工基地,总投资3亿美元的美国雪佛龙化工基地,总投资5500万美元的东华尼科能源项目等;这种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必将有力地带动全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
4.新一轮外贸体制改革与创新将发挥积极作用。2002年,江苏外经贸部门为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新形势的要求,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一方面积极开放市场,放宽外贸经营权,另一方面推进原有国有外贸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的新一轮改制,为全省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提供体制条件,其积极效应将会充分体现出来。
四、保持江苏对外贸易增长势头的对策建议
1.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出口产业。首先,要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选择和培植区域出口产业,“做自己最能做的事”,提高出口效益。大力发展有一定知识技术要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通过市场竞争来大幅度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形成有深厚产业基础、有强大竞争能力的出口产业。其次,要依托国际产业分工,推进产业优化提升。我国是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入世贸组织的,随着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我国产业正在被纳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可以预期,未来20年这种产业分工趋势还将进一步加强,并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带来深刻影响。在全球一般性工业制成品严重过剩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从全球竞争的更高层面来考虑开放的思路和战略,在充分发挥江苏现有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现有出口产业的同时,不断推进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的优化提升。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产业升级的力度,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积极顺应国际产业分工趋势,充分利用并依托这一趋势,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工业高度化,逐步建立起江苏的产业竞争优势。
2.加速推进原有专业外贸企业的转轨转型,积极加快市场化步伐。近几年来,江苏国有外贸企业改制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专业外贸公司绝大部分都已完成了改制。进一步的工作是要推进原有专业外贸企业的转轨转型,积极加快市场化步伐。专业外贸企业必须按照差异化原则,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自己的经营定位,改革经营模式,加快企业转型。其转型的总体思路有两种:一是延伸产业链,进入其他产业,多元化发展,以拓宽产业的广度来弥补现有基础的不足。二是走专业化道路,进一步深化经营内涵,提升竞争力。例如发展市场网络,向市场终端深入;或加强品牌建设,强化产品和客户的依附;也可以发展包装、运输、配送、信息等进出口相关的专业化服务,把进出口服务环节延伸成服务链,提高服务程度。要调整外贸企业的布局,鼓励和引导部分市、县外贸企业到经营环境好的地方异地经营,寻求发展。
3.积极发展民营外经贸企业,构筑江苏外经贸的新优势。民营经济产权明晰,富有活力,积极发展民营企业,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民营企业成为江苏开放型经济微观基础是必然趋势。发展民营外经贸企业,一是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积极发展民营外经贸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要以超常规的思路和方法,放开外贸经营权,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获得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三是要努力办好民营外贸企业创业园。通过降低审批门槛、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吸引和鼓励有基础、有能力的人士入园。要组建为民营外贸企业服务的省小型进出口企业商会,营造优良的国际商务环境,加快推进对外贸促进体系、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民营外贸企业的发展。
4.通过市场竞争大力培植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国际企业战略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能够比竞争者更加卓有成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构建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外贸企业属于流通服务领域,其基本功能是解决产品的国际流通问题。商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存在着3种障碍:(1)制度障碍,如进出口经营权的限制;(2)信息障碍,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困难;(3)成本障碍,一般而言,生产企业自产自销的成本较高。流通企业的功能就在于克服这些障碍,促进交易。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因此,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指企业在有效克服上述障碍方面有某些比同类企业更强的特殊能力。外经贸企业必须在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狠下功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建立出口促进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自身要提高竞争能力外,政府也要创造和提供相关配套条件,建立出口促进体系。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都有出口促进体系。出口促进体系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为企业出口提供相关配套服务,提高出口效率,降低出口成本;二是国际市场信息动态的收集分析,帮助企业寻找商机、避免或减少风险;三是出口企业的组织协调,加强合作,维护合法利益。在建立出口促进体系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后,江苏经济国际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这意味着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也将更大。为了实现江苏经济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及相关问题的动态跟踪和系统研究,制定应对策略和方案,建立起防范风险的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