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及转型升级对策研究论文

关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及转型升级对策研究论文

关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及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赵 琛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在新中国发展历程中,实体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稳固、主导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使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结构性困境,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不协调、工业与服务业的比例失衡、制造业供需不均衡。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重视促使经济协调发展,走出结构性困境。下文将主要结合我国实体经济出现困境的原因、实体经济结构性困境表现以及推动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 实体经济发展;结构性困境;转型升级对策;研究

引言

实体经济在我国社会进步中的地位不容动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发挥实体经济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量,需要不断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使其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步伐。重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然而由于市场发展的多元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发展动力不足,使实体经济面临结构性困境。结合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造成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下行的主要原因是发展动力不足、创新力度不足、市场需求明显削弱等。为了进一步鼓励实体经济发展,调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活力,我国政府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旨在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以此改变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窘境,促使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

从时间维度而言,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创新。从空间维度而言,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将根据各国国情的变化而形成理论的新生长点。例如,为保证理论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己理论的探索和发展。这是时间维度新境界的开拓。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后继者在各自新的历史条件下并根据各自不同的国情一直继续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新水平,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这是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的结合。

一、实体经济发展受阻的原因

近年来,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性越来越强,由于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压缩、虚拟经济过度发展等因素影响,使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出现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速变慢、效益降低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实体经济外部环境不稳定,资金投入不平衡等因素造成[1]。下文将具体进行分析:1.受虚拟经济的冲击和挤压,由于金融市场等虚拟经济具有投资回报高、见效快等优势,从而吸引了大量资金向虚拟经济流动,导致实体经济发展经济基础不足,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发展受限;同时,虚拟经济市场存在过度投机行为,破坏正常市场秩序,市场监管管理不足,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2.实体生产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基础,由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打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性;3.内生动力不足是阻碍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实体经济内部创新驱动重视度不够,企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进而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境的主要表现

(一)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不协调

结合我国的经济形势分析,我国的虚拟经济主要以金融为主,实体经济以制造业为主,但是近年来二者的发展速度出现严重的不协调,使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畸形[2]。由于受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国内外市场商品积压、销售困难等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尤其是工业增速,使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出现下滑趋势。而与此同时,虚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增速明显加快。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增加值占比下降,而金融行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出现持续性“失血”现象。虽然国家不断增加货币发行量,但是实体经济仍然资金短缺,大量资金流向虚拟经济领域。导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出现结构性矛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实体经济的整体市场环境不佳,市场监督缺位,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使市场部分资本出现“脱实向虚”现象;2.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增加,如用工成本明显上升、税负过重,使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下降,从而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积极性。

实验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3.33%、3.33%、3.33%、6.66%,参照组患者术后6h、术后12h、术后24h、术后72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依次为33.33%、12.22%、20.00%、26.66%,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二)工业与服务业结构失衡

制造业供需失衡是我国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主要表现在制造业发展以中低端化为主,创新不足。从当前制造业的发展来看,传统制造业发展低迷,出现生产过剩、供过于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整体市场效益,不利于经济的科学发展;在当今社会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制造业要适应市场发展要求,促使制造业向高新技术方向转变。但是实际却是高新技术制造企业发展不足,在经济体系中的贡献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发展高端化不足,使我国对一些高端产品需要依赖进口实现。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资源、资金外流,不利于国内制造业的发展[3]。另外,结合我国制造业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高精尖类技术性企业较少,而且产业较为分散。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中缺乏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企业,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制造业的原创性不足,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值部分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因此缺乏强大的技术支撑,使我国制造企业只是沦为生产者,而不是利润创造者。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现高端产业不足,多以低端产品为主。而低端产品所创造的价值毕竟有限,而且市场趋于饱和,导致低端产品市场产能过剩,而高端产品市场供应不足,造成虽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产品质量提升缓慢,二者严重不匹配。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消费观念转变,对产品服务有更深层次的需求,朝着高质量、高品质、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由于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水平、科研水平有限,还无法满足高端产品的生产需求。因此使大量投资资金外流,造成国内制造业发展资金支持不足,增加了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资金外流,使结构性失衡进一步加剧。

(三)制造业供需失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我国的产生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结合近年来的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在所有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例出现大幅上升趋势,如2016 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比高达51.6%,而工业的发展却出现下滑趋势。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服务业发展过快,过早的“去工业化”导致产业发展出现空心化风险,不利于我国经济机构良性发展。工业发展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上升,造成我国的产业空心化风险加剧,由于当前我国的服务业经济效率不高,如果服务业的占比上升过快,将不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进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整体速度。据数据显示,2011 至2016 年间我国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下降,而服务业却稳步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性。服务业和工业均为我国三大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推动我国经济良性发展。

贾承造:从天然气供应方面来看,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速也在加快。201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3.68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达到供需平衡。6大产气国中,美国在页岩气增长的推动下生产天然气7345亿立方米,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气国;俄罗斯天然气产量6356亿立方米;伊朗产量为2239亿立方米;中国天然气产量1480亿立方米,成为第六大产气国。

三、推动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对策

(一)以创新助推实体经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实体经济的结构性困境是由于发展不协调、不均衡造成的,因此要促使我国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应重视发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作用,实现二者优势互补,激发市场活力[5]。首先,应重视完善市场监管机制,重视制定科学的监管制度,规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既要借助实体经济优势发展虚拟经济,又要借助虚拟经济优势发展实体经济,促使整体效益最大化,避免虚拟经济的盲目发展,防止市场资本大量向虚拟经济流动,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其次,应重视坚决抵制虚拟经济挤压实体经济的行为,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投机行为要严厉打击,应重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金融领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可以有效避免金融市场乱象,重视对金融理财市场的监管,促使交易透明化,严厉杜绝非法金融行为;其三,保证房地产行业稳健发展,政府应重视对房地产行业的管控,完善土改和住房制度,促使房地产有序发展。

(二)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强化市场监管

我国实体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需要重视创新驱动,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如此才能帮助实体经济打破结构性困境,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实体经济企业,首先应重视加强人才引进,积极引进高精尖人才,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出谋划策,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同时企业要重视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为企业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积极推动实体经济企业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机结合,通过创新发挥实体经济企业自身优势,推动实体经济企业转变发展模式;其次,资金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企业应重视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实施创新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应重视产品的研发设计,实体经济企业应重视以市场为导向,设计出消费者满意的高质量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为提升实体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助力[4]。重视创新驱动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重视积极推动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传统实体经济产业向着科技化、创新化方向发展,促使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三)重视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发挥实体经济的优势

实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实体经济的成本较高,因此要促使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应重视加大降本力度,减轻实体经济的发展压力。首先,政府应重视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加大税改推进力度,降低制度性交易,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应重视简政放权,为实体经济企业发展提供更灵活的空间[6]。其次,重视建立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可以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重视完善税收抵扣制度等多种方式,增加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从而调动实体经济的积极性。最后,重视国家产业投资基金体系的完善,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加大对涉企收费的整治力度,为实体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重视与国际产业链的融合,加强国际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加快推进我国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应重视推进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合作,通过借助国外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等,发展我国实体经济。一方面,重视吸引外资,完善对跨国企业的鼓励政策,促使国外企业在我国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管理中心等,以此借助外部企业优势推动我国实体经济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实体经济企业应重视贯彻“走出去”战略,实体经济企业可以在国外开展并购、股权投资,并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加强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合作,促使我国实体经济向更高层级、更大规模发展,扭转实体经济的发展劣势,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体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实体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发展虚拟经济的基础。在经济新常态形势下要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促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需要重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为了缓和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矛盾,提升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我国积极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建立,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7]。同时,对实体经济的鼓励、支持力度也逐步加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实体经济的活力,调动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实体经济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推动技术革新,促使经济协调发展。国家鼓励发展实体经济不是限制虚拟经济的发展,而是要促使二者发挥合力作用,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重视加强对实体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可以促使我国实体经济快速实现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维富.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及转型升级对策[J].经济纵横,2018.

[2]张先进.中国高新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与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8.

[3]叶菲菲.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工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4]段立明.浅析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7(10).

[5]朱晓冬.浅析我国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及对策分析[J].中国经贸,2017(10).

[6]孙飞,张占斌.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7):84-87.

[7]韩英.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困境原因及对策探析[J].市场论坛,2017(10).

中图分类号: F124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31-0003-02

作者简介: 赵 琛(1992-),女,汉族,山东威海人,职务/职称:助教,学历:本科,单位: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主要从事经济,保险研究。

标签:;  ;  ;  ;  ;  

关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困境及转型升级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