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论文_许满,赵嘉玉,郝虹钧

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论文_许满,赵嘉玉,郝虹钧

中共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党校(国网山西管培中心)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供电企业是维护我国电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其深受客观或是主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供电企业都存在着结构缺员问题,进而造成企业员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针对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为解决供电企业的结构性缺员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措施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供电企业也随之得到快速地发展,他己经成为如今我国直接影响当GDP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们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广泛需求,国家电网在近期推出并且加大对一强三优的建设力度,通过这种方式推动电力企业朝着现代化企业迈进。具体地说,就是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集约化管理进行深化改革,从而达到管理效益的预期效果。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供电企业务必要想方设法强化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供电企业中的劳动效率,与此同时还能够向供电企业输送足够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1、人力资源目标管理

人力资源目标管理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更重要的是对员工工作质量、生产效率的改进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而结构性缺员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受整体人力资源目标管理的影响,使得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部分岗位缺员,致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不能有效地组织生产、开展经营活动,造成企业整体目标受到影响,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目标管理影响到了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因此,结构性缺员是影响人力资源目标管理顺利实现的诸多不利因素之一。

2、结构性缺员的主要原因分析

2.1缺乏整体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没有从战略高度对人力资源规划予以足够的重视,供电企业只注重对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经营目标的规划,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追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使企业发展规划与人力资源规划不相协调,造成企业高速发展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间的矛盾。

2.2社会责任增加,员工数量难变

供电企业目前的劳动定员主要是按照设备的数量和维护工作量来确定的,但在社会责任增加的情况下,定员却不能增加。例如在《供电服务十项承诺》颁布后,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限内提供电力故障保修服务。在“迎峰度夏”或“迎峰度冬”的用电高峰时期,故障点陡增,一个保修班组无法满足现场工作要求,于是临时抽调其他班组人员甚至请外协人员参加抢修,无形中增加人、财、物的投入,客观上带来人员紧张。

2.3结构失衡所导致的隐性缺员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供电企业的组织机构出现了变动。外加职工的年龄化、技能水平高低不平、设置岗位有待商榷等各种综合因素。造成员工素质无法满足当前越来越高的生产要求,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隐性缺员。其中职工的老龄化问题时最为严重的,由于年龄越大,各项身体机能也会随之下降,到了一定时候那些年纪大的员工就很难再做那些重活了。加上新进的员下又无法独当一面,这样一来只有安排中年员工去承担,这样便会大幅度的增加他们的工作负荷量。

2.4奖惩激励制度没得到充分发挥

供电企业对员工实行绩效管理,制定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绩效管理制度完全落实,管理广度与管理深度都有很大的欠缺,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时,浮躁现象很多,普遍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工作人员都秉持着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工作态度,以一种应付的态度进行工作,使得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造成一些努力工作、干好工作的工作人员积极性被极大地挫伤,从而使得企业的劳动效率差,使得工作人员缺乏现象出现。

3、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的应对措施

供电企业对结构性缺员现象的解决是势在必行的,要对其加以重视。要切实落实国家对供电企业劳动定员的标准,对供电企业内部的劳动组织方式进行优化,加强四定管理,定岗、定编、定责、定员,使得供电企业在进行生产时能够按照定额定员进行组织,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配置率。与此同时,对企业的用工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使得用工规模得到控制,另外,还要对用工成本进行控制,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与劳动效率。目前,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在一线主要分布在变电、输电、配电以及通信等环节中,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应对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现象:

3.1对组织层级扁平化管理进行推进

供电企业在对工作机制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时,要围绕“三集五大”体系的构建,从而使得劳动组织得到优化,合理地制定组织架构,对地市所属区的供电机构进行撤销。根据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对城区的供电管理机构进行整合与合理分配,对管理层级进行减缩,使得人、物、财资源得到整合与优化;对供电企业中的班组进行重新整合,多建设一些具有跨区域、跨专业的大班组,将企业管理专业细分严重,链条长机构小且全的管理局面;对供电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梳理,使得业主中间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与重复环节进行减缩,从而使得管理工作链条简短,提高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使得各项信息在传递上提高速度与质量。

3.2建立和完善人才管理、培训制度

在具体工作中,供电企业要及时构建和完善人才管理制度,避免岗位冗杂局面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行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供电企业可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基础性培训,也就是对员工的基本工作能力、安全意识等进行培训;二是提高性培训,主要体现在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使员工拥有更高水平的工作能力等方面。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都不相同,如果采用统一培训的方法,其培训效率会十分低下,员工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要注重构建分层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了解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法,有效满足员工个人需求,这对于提升供电企业的整体工作能力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3遵守法规法纪,变压力为动力

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还要按照有关法律要求规范用工行为。(1)认真贯彻《劳动合同法》,按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2)对于供电企业支援到多经的人员,要严格履行相应手续,及时签订《劳务人员借用协议》;(3)要不断修订补充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依纪行事;(4)要妥善处理同工同酬问题,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内容进行明确约定,避免引起法律纠纷;(5)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在与社会化用工单位签订合同时,特别要注明发生侵权行为时双方赔偿责任的划分,防止因约定不明造成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结束语

解决供电企业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要以“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契机,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管理要求,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优化劳动组织方式,科学编制企业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方案,加强人员配置管理,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建立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和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工作措施,控制用工总量,盘活人力资源,优化用工结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叶凯,刘莉.基层供电企业生产——线结构性缺员问题及对策[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8).

[2]彭杰.广东电网公司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问题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6(08).

[3]袁翔.地市供电企业解决结构性缺员矛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11).

论文作者:许满,赵嘉玉,郝虹钧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7

标签:;  ;  ;  ;  ;  ;  ;  ;  

供电企业结构性缺员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探讨论文_许满,赵嘉玉,郝虹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