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呼吸疾病衰竭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照家[1](2021)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和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AECOPDⅡ型呼吸衰竭住院患者90例,按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法分为轻度呼吸肌疲劳组(46例)和重度呼吸肌疲劳组(44例)。两组再随机分为HFNC治疗组(轻度呼吸肌疲劳组24例、重度呼吸肌疲劳组22例),NPPV治疗组(轻度呼吸肌疲劳组19例、重度呼吸肌疲劳组25例)。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h后、48h后PO2、PCO2、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治疗前、治疗48h后膈肌移动度;四组气管插管率及换组率的差异。结果:治疗24h后、48h后PO2、PCO2以及治疗48h后膈肌移动度四组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同时间点轻度呼吸肌疲劳两组间比较无差异;重度呼吸肌疲劳的两组间,NPPV组较HFNC组好转明显(P<0.05)。治疗24h后、48h后轻度呼吸肌疲劳的两组与HFNC重度呼吸肌疲劳组的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NPPV重度呼吸肌疲劳组较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24h后,重度呼吸肌疲劳的两组间,NPPV组较HFNC组好转明显(P<0.05)。重度呼吸肌疲劳的两组间气管插管率比较有差异(P<0.05)。四组换组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HFNC同NPPV在治疗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轻度呼吸肌疲劳患者时疗效相似;在治疗合并重度呼吸肌疲劳患者时,NPPV疗效优于HFNC。
张祖华,李鸣[2](2020)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4、48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 H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48 h,观察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 H值、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缓解呼吸肌疲劳,促进患者康复。
单梦田[3](2020)在《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是一种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的呼吸支持技术。对于意识清楚而且配合的轻中度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ARF)患者,NIV可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辅助通气方式,但目前NIV技术的应用尚存在一定的争议。NIV的临床疗效与引起ARF的病因、患者基础疾病、呼吸衰竭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等因素有关,也与包括连接方式在内的多种技术因素相关。NIV常通过鼻罩或各种面罩实现呼吸机与患者之间的紧密连接,是NIV成功实施的保障。然而,尽管在面罩的形状、材质、型号、条带等多种方面不断改进,面罩NIV仍存在面部皮肤损伤、鼻梁溃疡、眼部刺激、漏气、排痰障碍和胃胀气等不良反应,造成患者的不耐受,甚至通气失败,使NIV的失败率高达18%。近年来,新型头罩应运而生,其全新的设计避免了与患者面部皮肤的直接接触,而且不受面部畸形、严重龋齿、口腔外伤等限制适用于各种脸型患者,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研究表明,头罩与面罩NIV相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ACPE)、免疫缺陷致ARF等患者中具有相似的改善氧合等临床疗效,且可能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和较好的耐受性,但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研究的依据,此外,头罩NIV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研究目前较少,尤其在累及胸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比头罩NIV与面罩NIV在不同原因致ARF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头罩NIV是否可降低NIV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头罩NIV在不同疾病致ARF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患者耐受性和预后情况。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8年09月至2020年01月收住的符合临床诊断的ARF患者,排除存在有创机械通气指征,筛选出满足本研究纳入标准的ARF患者。根据ARF患者的不同病因分为四个亚组,采用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制定各亚组随机分配方案,选用信封法把随机分配方案保存至密封不透明的红信封中,入组时按照对应信封内分配方案确定患者的分组情况(头罩组或面罩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采用无创压力支持模式进行辅助通气,均通过常规呼吸回路使头罩或面罩与呼吸机紧密连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NIV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a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PaCO2)、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等指标并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记录两组患者各观察点的患者耐受性评分、NIV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临床诊断的ARF患者225例,排除存在有创机械通气指征和拒绝参加本研究等患者97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28例,根据分配方案随机分配至两组,其中头罩组和面罩组各64例,病因涉及胸部创伤致ARF、AECOPD、ACPE和重症肺炎患者,即各亚组分别为胸部创伤组(头罩NIV 29例和面罩NIV 30例)、AECOPD组(头罩NIV 16例和面罩NIV 15例)、ACPE组(头罩和面罩NIV各14例)和重症肺炎(头罩和面罩NIV各5例)。两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头罩组与面罩组相比明显降低NIV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亚组分析表明,与面罩NIV相比,胸部创伤组中头罩NIV明显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面罩组相比,头罩组在不同时间点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NIV结束时良好耐受率92.1%(59/64)比73.4%(47/64)(P=0.005),完全耐受率 68.7%(44/64)比 35.9%(23/64)(P<0.001)];与治疗前比较,在NIV 1 h、NIV4 h、NIV结束时头罩组和面罩组的PaO2/FiO2均显着升高,RR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表明,胸部创伤患者PaO2/FiO2在NIV 1 h、4 h和结束时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面罩相比较头罩NIV患者PaO2/FiO2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V时间、ICU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头罩NIV与面罩NIV相比可明显降低ARF患者的NIV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耐受性,而改善血气交换和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疗效相似。在胸部创伤患者中,与面罩NIV相比,头罩NIV明显降低NIV相关并发症和改善患者氧合。头罩NIV可能为临床上胸部创伤致ARF患者提供了另一种合理的呼吸支持方式。
王运[4](2019)在《自动持续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在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经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60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按入院前后随机分成2组,30例患者使用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另30例患者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压力滴定值、医生操作时间、住院天数、住院3天前后呼吸紊乱指数及血氧饱和度的改变。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呼吸紊乱指数及血氧饱和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2.6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自动持续正压通气组30例患者的无创呼吸机滴定压力值为(8.32±0.82)厘米水柱,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组30例患者滴定压力值为(9.72±1.35)厘米水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P<0.05);自动持续正压通气组医师操作时间为(12.0±1.83)分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组医师操作时间为(13.17±1.64)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自动持续正压通气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63±1.25)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9±1.5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P<0.05)。3.患者住院治疗3天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呼吸紊乱指数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上升,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相比较,自动持续正压通气组患者呼吸紊乱指数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上升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易耐受,操作过程简便,压力滴定值较低,患者依从性较好,患者呼吸紊乱指数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上升幅度较大,治疗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马鹏隽[5](2019)在《肺叶切除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由我院胸外科收治并于住院期间行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使用无创呼吸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镇痛、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8小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无创通气前(T1)、无创通气1h后(T2)及无创通气8h后(T3)三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Pa O2、Pa CO2)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三个时间点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KPS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以上多种因素评估患者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和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PaO2及PaCO2在无创通气1h后(T2)、无创通气8h后(T3)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及DLCO%在术后第1个月时间点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个月时间点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Pa O2及Pa CO2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a O2不同时间点与组别交互检验Partial Eta Squared=0.696、F=87.937、P=0.000<0.05,说明不同组别Pa O2随着时间点推进的趋势是有显着差异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a CO2不同时间点与组别交互检验Partial Eta Squared=0.943、F=631.268、P=0.000<0.05,说明不同组别Pa CO2随着时间点推进的趋势是有显着差异的,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KP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创呼吸机应用于肺切除术后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对于术后的早期恢复有较好的辅助效果;2术后应用NPPV在短期内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图7幅;表10个;参142篇。
杨益宝[6](2018)在《无创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研究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动脉血p H值、PaO2、PaCO2值、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评估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注射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性脑病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救治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共6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常规支气管扩张剂舒张气道、甲泼尼龙抗炎、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并发心力衰竭者酌情使用改善心功能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接受上述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ST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两组前后呼吸困难、神志改善情况,统计患者气管插管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动脉血pH值、PaO2、PaCO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变化。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病例脱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Glasgou昏迷评分,动脉血PH、PaO2、PaCO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气管插管率比较:治疗组气管插管率6.7%,观察组气管插管率26.7%,治疗组气管插管率低于观察组。(3)Glasgou昏迷评分比较:Glasgou昏迷评分较对照组增高(P<0.05),治疗组神志改善及脑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4)血气分析结果比较:组内PH值、PaO2、PaCO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经治疗干预,两组均能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组间PH值、PaO2、PaCO2比较:治疗组PH值、PaO2、PaCO2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提示无创机械通气经合用醒脑静注射液干预后,更能改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组内治疗后,两组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治疗前后均有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疗效显着,能促进意识障碍较快恢复,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气管插管率,对临床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李庆云,陈宝元[7](2017)在《睡眠呼吸疾病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睡眠呼吸疾病(sleep related breathing,SRB)是一组睡眠中呼吸异常的疾病,伴或不伴清醒期呼吸功能异常。包括不同病因所致的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低通气和睡眠低氧性疾病等[1-3]。睡眠呼吸疾病是睡眠疾病中仅次于失眠的第二大类疾病。其患病率高,合并症多发,对健康危害严重,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在内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齐丽晶[8](2011)在《浅谈无创正压通气 关注双水平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近20年来,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英文缩写:NIPPV)在临床的治疗日益广泛。据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报道,无创正压通气已列入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诊断治疗指南,同时,也正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的患者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期,及时合理地使用NIPPV可显着降低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及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NIPPV也可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后的序贯通气治
王瑞[9](2011)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Bi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照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鼻导管或面罩持续给氧,同时给予适当的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3d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3d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症状明显改善;RR(t=40.47,P<0.05),HR(t=40.32,p<0.05),Sa02(t=-27.83,p< 0.05),PH(t=-11.62,P<0.05),Pa02(t=-20.71,p<0.05),PaCO2(t=23.8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3d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症状改善;RR(t-28.52,P<0.05),HR(t=28.84,p<0.05),Sa02(t=-19.43,p<0.05),PH(t =-11.07,p<0.05),PaO2(t=-17.59,P<0.05),PaCO2(t=17.1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d后比较:患者症状明显改善;Sa02(t=12.45, P<0.05),Pa02(t=5.85,p<0.05),PaC02(t=-11.0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因RR、HR及PH分布非正态性,故选用非参数检验,RR(Z=-5.88.p<0.05), HR(Z=-5.85,P<0.05),PH(Z=-5.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经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症状、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其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着,能更快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更好地促进病情的恢复,且使用方便。
姚香萍[10](2010)在《无创通气在APACHEⅡ分值水平不同的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对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II)分值水平不同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BiPAP通气治疗的6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按APACHEⅡ分值水平分为低、中、高三个分值段组,比较各组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失败率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参数、血象、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治疗7天内高分值段组无创通气治疗失败率最高(35%),各组未失败病例第7天血气指标、CRP均有显着改善(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肯定,其疗效的差异可考虑用APA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估预测。
二、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呼吸疾病衰竭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呼吸疾病衰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比较 |
2.2 血气分析比较 |
2.3 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比较 |
2.4 膈肌移动度比较 |
2.5 插管率与换组率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一览表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无创通气连接方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实例图 |
个人简历 |
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4)自动持续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的英文缩略词(按字母顺序)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肺叶切除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1 病例选择 |
1.1.2 病例分组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研究相关数据 |
1.1.5 统计方法 |
1.2 研究结果 |
1.2.1 术前病例资料 |
1.2.2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各研究数据的对比 |
1.3 讨论 |
1.3.1 肺切除术的影响 |
1.3.2 NPPV存在的问题 |
1.3.3 研究展望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肺切除术与无创呼吸机的现况及研究进展 |
2.1 肺切除术的发展及相关术后并发症 |
2.1.1 肺切除术的发展 |
2.1.2 肺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 |
2.2 无创呼吸机的现况及应用研究 |
2.2.1 无创呼吸机及NPPV的发展 |
2.2.2 无创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
2.2.3 无创呼吸机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A 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无创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1.1 病例资料来源 |
1.1.2 两组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
1.1.3 两组治疗前Glasgou评分比较 |
1.1.4 两组治疗前动脉血PH、PaO_2、PaCO_2比较 |
1.1.5 两组治疗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 |
1.2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标准 |
1.2.1 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脱落标准 |
1.3 治疗方案 |
1.3.1 分组 |
1.3.2 药物与仪器 |
1.3.3 治疗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4.1 安全性观察 |
1.4.2 临床疗效观察 |
1.4.3 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PaO_2、PaCO_2检测 |
1.4.4 治疗前后血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和分析 |
2.1 安全性检测及脱落病例 |
2.2 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
2.3 治疗后气管插管率比较 |
2.4 治疗后Glasgou昏迷评分比较 |
2.5 治疗后动脉血PH、PaO_2、PaCO_2比较 |
2.6 治疗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比较 |
2.7 研究结果分析 |
2.7.1 临床疗效及Glasgou昏迷评分比较 |
2.7.2 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分析 |
2.7.3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结果分析 |
2.8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3.1 研究背景 |
3.2 肺性脑病发病机制 |
3.3 肺性脑病现代医学治疗 |
3.4 肺性脑病的机械通气治疗 |
3.5 传统医学对肺性脑病的认识和研究 |
3.5.1 中医病名病因病机 |
3.5.2 中药治疗肺性脑病 |
3.6 醒脑静对肺性脑病的治疗研究 |
4 存在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9)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资料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治疗方法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判定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无创通气在APACHEⅡ分值水平不同的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呼吸疾病衰竭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和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合并呼吸肌疲劳患者中的疗效比较[D]. 陈照家.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张祖华,李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19)
- [3]头罩与面罩无创通气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随机对照研究[D]. 单梦田. 郑州大学, 2020(02)
- [4]自动持续正压通气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中的应用[D]. 王运. 南华大学, 2019(01)
- [5]肺叶切除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分析[D]. 马鹏隽.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无创通气联合醒脑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D]. 杨益宝.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睡眠呼吸疾病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J]. 李庆云,陈宝元.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09)
- [8]浅谈无创正压通气 关注双水平治疗[J]. 齐丽晶. 中国医药导刊, 2011(09)
- [9]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D]. 王瑞.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4)
- [10]无创通气在APACHEⅡ分值水平不同的COPD并Ⅱ型呼衰患者中的疗效观察[D]. 姚香萍.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3)
标签:肺性脑病论文; 呼吸衰竭论文; 呼吸机论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论文; 肺通气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