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朝阳医院消化内科 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并抽选同期采用单纯替普瑞酮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时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有效的恢复,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胃炎;雷贝拉唑;替普瑞酮;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145-02
慢性胃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胃病,主要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各类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在胃病中居首位,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等,病因包括药物、刺激性物质、感染及环境变化等[1]。临床对慢性胃炎实施常规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其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探索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分析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并抽选同期采用单纯替普瑞酮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且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3~72岁,平均(51.4±7.6)岁;病程1~7年,平均(3.7±0.4)年;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2~70岁,平均(51.2±7.1)岁;病程2~8年,平均(3.7±0.6)年。排除标准:(1)消化道出血;(2)胃癌;(3)幽门梗阻;(4)不配合治疗;(5)过敏体质的患者;(6)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两组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具有均衡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替普瑞酮治疗。主要内容为:患者确诊后即给予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治疗,服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2次/d,1.0g/次;呋喃唑酮,2次/d,0.1g/次;奥硝唑,2次/d,0.5g/次;左氧氟沙星,2次/d,0.2g/次。 同时给予患者替普瑞酮(进口药品:日本Eisai Co.,Ltd;注册证号:H20091057;规格:50mg/粒),3次/d,50mg/次。连续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
观察组:给予患者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主要内容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雷贝拉唑(生产单位: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0076;规格:20mg),2次/d,20mg/次。同样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2)对两组患者实施胃镜检查观察病灶情况;(3)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记录。
1.4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显示病灶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显示病灶显著缩小;无效:未达以上标准视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经SPSS 21.0进行处理,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提示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治疗组患者(7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便秘,2例口干,2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1例患者发生口干,1例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1.801,P=0.179)。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主要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各类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发病率较高,临床常见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而少部分可转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临床早期实施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
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主要通过消除病因并给予药物治疗,消除病因包括控制饮食、戒烟戒酒、加强锻炼等方面,药物治疗包括阿托品、普鲁本辛等药物的疼痛治疗,质子泵抑制剂的降胃酸治疗,胃蛋白酶合剂等药物的增加胃酸治疗[3]。
替普瑞酮是一种萜类化合物,其能够使胃组织黏膜防御作用得到有效提高,促进黏液分泌,并维持胃黏膜环境平衡,故而替普瑞酮又有黏膜保护药剂之称,对受损黏膜有较强的逆转干预作用[4-5]。此外替普瑞酮还嫩巩固对胆酸、乙醇等因素的刺激产生抑制,加快黏膜中高糖蛋白合成,促进胃黏膜防御能力提高,减轻炎性反应,促使黏膜自行修复。雷贝拉唑属质子泵抑制剂,其抑酸能力强劲,还具有起效快、抑酸时间久等优点,其可快速拮抗质子泵,使胃炎症状得到更有效的改善[6-8]。上述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较佳的协同作用,可在避免胃黏膜被侵蚀的条件下加强对胃黏膜的修复,有效对炎症浸润进行控制,进而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消除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灶愈合,且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临床对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时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更有效的恢复,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岩枫,吴萍.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3):126-127.
[2]杜慎才.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10):120-121.
[3]张贵红,李志媛.慢性胃炎的西药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9):60.
[4]崔伟.慢性胃炎应用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7):137.
[5]陈强.雷贝拉唑与替普瑞酮联合应用于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5(33):79-80.
[6]王政理.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3):81-82.
[7]关亚芬.联用雷贝拉唑和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15):99-100,101.
[8]段晓霞.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3):2410-2412.
论文作者:李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8
标签:贝拉论文; 患者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普瑞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两组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