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与专业化:中国社会工作的双重演进_助人自助论文

组织化与专业化:中国社会工作的双重演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工作论文,中国论文,化与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828(2014)06-0003-06

      DOI:10.3969/j.ssn.1672-4828.2014.06.001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建设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也相继产生:如底层社会群体庞大,社区原子化、去组织化现象突出,社会关系经济化、社会弱者无助化日趋严重。针对由此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可能附带的不良社会后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应对策略。社会工作的引入与强化成为这一策略的重要行动路径选择。“社会工作以多种方式帮助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多样化合作与有效交流沟通,促进个人与群体发展潜能,提升能力,丰富人类生活,阻止社会功能混乱,积极动员并与社会弱势群体一道,致力于减轻贫困,消除社会矛盾,减缓个人困境,化除社会问题,提升社会脆弱者与弱势群体的社会参与度,共享人类文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李斌,2013a),提升社会个体与群体的生存意义。因此,社会工作对提升社会质量,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方式与服务技巧,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地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中国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两大困境:其一来自机构。目前社会工作机构自身在组织建设、人才培养与提质、社会工作模式筛选与确定等组织化建设方面还比较模糊,需要积极探索并实现专业化、专门化,进而提升社会工作的效率。其二来自社会工作的环境或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目前中国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大多呈现底层化、边缘化、原子化、无助化倾向。与西方社会工作重点不同,中国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组织化、网络化,基本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条件下构建网络组织,以实现案主之间的“延时型”帮助体系①,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均处于帮助组织网络中的某一位置,承担符合社会工作要求的责任与义务,是社会工作力求到达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社会工作在组织化与专门化方面诉诸力量。

      一、社会工作的组织化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夏学銮教授曾经认为,社会工作需要通过实践、专业和制度三个维度才能实现“助人”目的(夏学銮,2000)。我们发现这三个维度的有效展开都需要组织化跟进,否则社会工作便会面临自身合法性危机与服务对象难以有效定位等难题。社会工作视域中的组织化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即案主的组织化。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总体性社会。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几乎所有社会成员都隶属于某一组织:农村的农民归属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城市居民则归属于不同单位或街道。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流动加快,社会成员在社会领域中渐渐地非组织化和去组织化。农村生产队与城市各类单位作为社会成员社会福利、社会控制和政治动员等职能的组织化方式被消解与弱化,即使目前还留在单位内的单位人其工作8小时之外的时间与空间也逐步转变为缺乏社会组织支持和关怀的原子化个体。个人的去组织化、去群体化增加了个人应对与解决困难问题的难度,也增加了社会工作定位服务对象的难度。应该说,社会工作的核心目标“助人自助”在原子化个人状态的社会环境下是很难有效达成的。因此,中国社会工作实务面临的基础性任务应该是:将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即案主组织起来,形成组织化的网络体系。与政治组织与市场组织不同的是,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网络组织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助人自助”、“助人助己”②的网络系统,通过社会工作组织记录使“付出帮助——获得帮助”的助人行为获得有效运转,激发“助人”行为的产生与传承。

      其二是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化。包括(1)社会工作机构自身组织化程度的提升,以符合现代组织人事、财会、法规方面的要求;(2)社会工作机构网络化、层级化建设。鉴于社会工作服务内容的变动性及多样化事实,社会工作机构会因为服务重点的不同而体现各机构之间的分工特征,另外,机构的大小、性质、规模、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也会使得有些机构会有较强的服务能力,这自然会使得社会工作机构在体现出服务水平差异性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社会工作机构的层级特征。我们认为,这一组织性网络的发展可以借鉴医疗机构体系组成的医疗网络。我们知道,各医疗机构根据医疗水平的高低和实力的大小相继被定级为三甲、二甲、一甲等层级,这样的层级为医疗工作者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社会工作机构的网络组织化建设也需要发展成类似的层级。

      社会工作机构组织网络化建设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组织化建设需要同步匹配进行。我们知道,社会流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目前我国有将近4亿人口在流动,其中有2.6亿左右的农民工以及1.3亿左右的城市居民(李斌,2013b)。向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流动人口提供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在国家层面建设跨省、跨地区的社会工作组织网络,否则跨时段、跨空间的“付出帮助——获得帮助”的“帮助银行”式的给付模式就难以有效运转。我们可以假定:在社会工作机构的倡导与指导下,A于45至65岁期间,或者在其精力旺盛而且时间允许的时期,在H省某地向他人提供了一系列可以记录的“帮助”,H省该地的社会工作机构记录了A做出的帮助并上传到“帮助银行”储存。75岁时A移居到Z省某城市与其女儿居住在一起,78岁因为身体健康原因A需要照顾。然而此时,其女儿工作忙不能履行日常照看A的义务,这时A可以通过社会工作组织网络建设的“帮助银行”提取其20多年前就开始存储的“帮助”,A能够通过“帮助银行”获得社会工作机构安排的相应帮助。上述例子设计的基本逻辑是:当社会个体处于身体健康,而且有能力有时间,他可以通过社会工作机构建设的“帮助银行”为处于困难中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到年老体弱以后,个体再向“帮助银行”支取“服务”(见图1)以解决自身的难题。

      

      图1 “帮助银行”运行示意图

      尽管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以及各社会工作机构的重要任务。《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就社会工作人才规定了阶段性具体目标:“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③不过目前中国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还不足需要总量的十分之一。另一方面,中国人口老年化速度正在加快。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数目为1.776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3.26%;65岁及以上人口数目为1.188亿,占8.87%。根据现有的人口年龄结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因此,如何养老已经是中国社会面临的特别严峻的问题。我们有理由认为,即使中国政府设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目标,专业岗位开发目标能够实现,仍然不能满足20年以后中国社会对社会服务的需求。这迫使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建设路径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购买服务”的即期完成模式。我们知道,西方国家大多采用“服务项目购买”模式,购买者可以是政府、企业、社区、或个人。“服务购买”模式最大特点是项目推进,项目完成或项目经费使用完毕,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即告终结。与此一致,社会工作实务领域设定了所谓的社会工作“通用模式”,即:“接案、预估、计划、实施、评估、结案”六步骤。通用模式最大的缺点是只考虑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的关系,其目的只是让案主能够“自助”,而没有考虑到如何发挥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作用。如果社会工作机构的力量足够充足,购买服务者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服务模式应该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然而中国社会老年化危机比西方任何国家都来得快,社会工作事业建设的速度却很慢。因此,希望通过提升社会工作者解决单个案主问题的能力、或者完全依赖社会工作者解决或缓解案主困境的策略、自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社会工作事业需要以组织化为基本考量。有鉴于此,社会工作的组织化需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1)嵌入社区的原则。尽管流动性已经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工作的组织化仍然需要着眼于特定社区特性开展组织化工作。目前,我们只能先以一些社区为基准探索组织化经验。2013年由民政部推动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项计划》(简称“三区计划”)项目为组织化经验的获得提供条件。“三区计划”的核心是支持社会工作人才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发展,并使项目覆盖人群获得项目所提供的服务。因此,社会工作机构有机会选择恰当的社区进行试点。如湖南省平江县长寿镇被选为“三区项目”实施社区后,执行该项目的SX社会工作机构就积极利用当地村民及政府的积极支持,培养锻炼有热心的、有能力的居民领袖,通过“救灾应急”组建居民志愿者队伍、引导社区居民关注社区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带领社区居民参与到解决社区需要、促进社区发展的工作中来,社会工作机构开展的活动提升了社区居民互相帮助的组织化水平。不过此一组织化的操作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提炼与检验。(2)自助互助原则。组织化的目标是建构“助人自助”的组织网络,因此,网络建设必须以“助人”为核心诉求。通过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社区助人积极分子的发现与培养,提升组织化程度。(3)记录助人活动并实施公示的原则。助人自助网络化组织运行的关键是社区居民的助人活动能够得到记录并且有望未来获得相应回报,因此客观记录并公示也就成为比较重要的原则了。如SX社会工作机构在长寿镇积极鼓励社区中的健康老人参与该社区的孤寡残障老人的助人自助工作,通过记录助人活动激励该镇健康老人,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环境。(4)跨地域原则。如前所述,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流动性社会,社会成员的居住空间随时间不同发生变动,因此类似银行运行体系式的跨地域的帮助网络的建设,是“帮助银行”得以有效运行的关键。

      二、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需要在学科和职业两个领域推进。学科层面的专业化主要是指社会工作按照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配置等方面达到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基本要求,学生经过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以后获得相应的级别毕业证书和能力,进而从事社会工作实务与研究。因此,学校层面的社会工作专业化一方面指专业的精细化,各门课程发展出相应的理论与可操作性的实务规制;另一方面也指专业的体系化,社会工作教育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序列布局的完成。目前学科层面的专业建设还面临不少难题:首先,既有的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限制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速度(李斌,2012)。其次,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力量来源的非专业性特征较强。目前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主要来源有三:一是从一些萎缩型的专业转移过来,其二是从其他专业顺手捎带过来,三是从社会学专业内部衍生出来(刘刚、李德刚,2012)。这三种来源的教师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培训以后,基本能够胜任基础课程的教学,不过有关社会工作的实务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以及在社会工作技巧方面的传授却存在严重不足。再次,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相关教学培养制度、各环节的评价标准以及教学资源配置标准还在制定之中,或者已经制定出来的标准还没有能够形成硬约束。目前各高校大多按照自身的理解从事社会工作的教学与人才培养。上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必然制约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进程。

      职业层面的专业化主要是指社会工作岗位逐步由受过社会工作专门高等教育的人来充任,并且按照社会工作专业要求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除此以外还包括已经从事社会工作的相关职业群体的社会下作专业化过程,如民政部门、党团部门相关岗位的社会工作职业化。目前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层面的专业化面临的问题更大:首先,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环境条件还在开拓之中。目前人们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不多,对社会工作功能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认同度也不高,相应地社会工作职业声望较低,社会工作者收入低。由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声望与收入太低,很多具有专业能力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其他行业就业。数据显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实际从事社会工作的不足8%。而另一方面社会工作毕业大学生似乎又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上海市教委于2012年度发布预警专业名单,在18个连续三年以上签约率低且布点较多的预警专业中,社会工作专业排名第一。另外,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就业于社会工作行业以后,他们的流失率也很高,就业的稳定性差。2011年10月,深圳市有17%社会工作者流失(栾文敬等,2013)。其次,社会工作岗位的开发与认定存在困难。什么岗位需要设置成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岗位,相应的标准与依据如何认定,是否需要变动既有的人事与财务制度等问题还没有解决。再次,与社会工作相关的职业岗位,如何快速有效地向专业社会工作岗位转换也是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参加社会工作师资格证考试的办法实现转换。这只能算作过渡办法,我们知道,社会工作的经验、技巧与理念需要通过学校教育与社会工作实践、实习才能有效达成,考试仅仅只能解决知识问题。因此,通过考试只能实现有限度的专业化,更深程度的专业化需要高等教育积极加盟。第四,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空间局限性明显。社会工作岗位的设计与开发决定了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空间,社会工作职业本身还没有发展出类似于教师、医生、律师等职业职称晋升制度,以满足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社会工作者上升空间尚不足,通过考试达到初级、中级的职业晋升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第五,社会工作岗位设计与开发缓慢。政府部门开发社会工作岗位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市场力量积极加盟的迹象还非常微弱。目前只有民政部门设置有社会工作管理办公室,负责社会工作的推广与管理工作,其他政府部门还没有实际开发岗位以招纳社会工作专门人才。第六,民间社会工作机构良莠不齐。根据国外社会工作的基本经验,社会工作者大多工作于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如香港一共有3800多家机构,其中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约占总数的3/4以上。民间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水平直接反应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程度。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于第8个国际社会工作日在北京透露的数据,到2014年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为36万人,其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12.38万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只有2400多家。④这些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大多规模较小,超过半数的机构专业性程度较差。目前设置社会工作机构的门槛较低,硬约束条件缺乏。因此,大多数社会工作机构往往只能处理一般日常事务,专业技巧非常缺乏。

      三、从“助人自助”到“助人助己”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正成为国家社会管理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承担者,抑制因市场化、全球化对基层社会肢解而导致的个人原子化倾向的社会建设者。因此,社会工作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性使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列为我国未来十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设置了具体发展目标与建设措施。与此相适应,截止到2014年全国已经有298所高校开设社会工作专业,104所大学拥有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授予权,每年能够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一万多人。社会工作机构数量增长的速度也很快,并且一些机构在组织化与专业化建设上已经做了很好的努力。比如上海的青翼社会工作服务中心⑤,该机构一直标榜通过人才推介,能力提升,行业研究促进社会工作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一些机构(如中国社会工作教师团队微信平台)在积极整合各高校零散社会工作用户群,使其成为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用户群,塑造具有凝聚力的无障碍的高校社会工作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归属感、成就感。应该说,社会工作专业化与组织化建设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开端。

      尽管如此,现有基础的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作用的充分体现,社会工作历史责任的担当需要中国社会工作在组织化与专业化两个层面同时演进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的增长,体现现代社会专业化的基本要求。就组织化来说,不仅仅是实现对社会工作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的组织化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社会工作网络格局的形成,“助人自助”,“助人助己”式“帮助银行”体系的有效运转,更是微观社会的重建、链接、嫁接,以实现宏观社会良性有序地建设与发展。社会工作组织化的目的是催生并促进“帮助银行”体系以积极应对老年化浪潮,提升生活空间意义;而就专业化来说,通过学校与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提升,社会工作化解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与群体困境能力得以加强,知识的专业化、技能的专业化与职业的专业化的空间得到空前的拓展。鉴于中国社会目前现状,我们认为中国社会工作目前阶段的工作侧重点应该放在组织化努力上,即以群体性、面上问题的解决为诉求点,发展更多有助于社会建设的社会政策。在此过程中,再通过组织化的努力在解决面上问题的同时带动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提升,增强社会工作处理现实问题、个体性难题的能力,在社会帮助体系得以有效运转的基础上,案主的个体难题得以有效化解。因此,组织化是社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与环境条件建设,而专业化则是社会工作显示独特性的基准,是社会工作走向精细化,提升发展空间的基本尺度。

      中国社会工作要在组织化与专业化方面实现双重演进,首先需要政府的积极投入,如政府应该多推动一些类似“三区计划”之类的项目以改良社会工作环境并探索组织化专业化经验;其次,需要高等学校的积极支持。建设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高等学校应该集中更多精力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设,按照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要求配置教学资源,积极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再次,需要社会工作机构探索性工作。提升机构自身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组织化程度,以更为专业化的工作方法解决案主的困境是社会工作机构始终需要追求的目标。第四,需要社会大众的积极参与。任何个体都有可能在某个时间或某一空间成为社会工作的对象,因此积极地帮助他人既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社会工作“助人助己”组织化网络得以建设并健康运行的关键。我们知道,上述几个方面的协同运行面临众多困难,而协同本身就是一宏大的组织化工程。

      ①所谓“延时型”帮助体系就是指社会工作机构视所有社会成员为“案主”而构建的一个帮助传递体系,最好这一体系是全国性的。在这一体系中,当社会成员处于有时间、有精力的状态时,他(她)主动无偿照顾需要帮助的他人一年或更长些的时间,社会工作组织网络记忆此一帮助照顾行为,而当其年老体弱需要他人照顾时,他可以方便地从帮助体系中获取自己曾经付出的帮助,即能够得到另外能者的相应照顾与帮助。这一思路在本文的后部分被称为“帮助银行”。

      ②即潜在案主帮助现实案主,进而又获得其他潜在案主的帮助的过程,即“帮助银行”的工作思路。

      ③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10/06-06/2326040.shtml[2010-06-06]。

      ④资料参见: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已突破36万人》,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3-18/5965876.shtml.

      ⑤青翼社会工作中心麾下有三大特色业务:(1)青翼社会工作网、以BBS为特色,提供资料及新闻发布、采用“网上网下”互动模式,面向社会工作者和未来的社会工作者,为社会工作群体提供能力提升、网络督导、信息交流,同辈支持的平台;(2)青翼社会工作人才网为解决社会工作招聘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等导致求职者无法获取招聘信息,机构无法迅速选拔适合的专业人员的问题,改变机构招人成本高、周期长、效果差问题,目前青翼社会工作人才网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专门为社会工作提供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网站;(3)成立于2005年10月的青翼全国高校社会工作学生团体联盟目前也演变为全国高校社会工作学生团体自愿结合的一个群众性专业团体。

标签:;  ;  ;  ;  ;  ;  ;  ;  ;  

组织与专业化:中国社会工作的双重演进_助人自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