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PP项目是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作为合作的基本理念,因此在PPP项目建设中寻求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整个项目建设的重点时期,因此这就相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PPP项目在设计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基于此,本文从PPP项目在设计与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两个方面提出了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PPP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1.PPP项目的本质
PPP项目为公私合作制,主要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互相通力合作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项目,其主要融资模式如下图所示。PPP项目的本质在于:①明确了PP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是PPP区别于其他项目融资模式的关键点。②定义了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关系性的契约形式,契约实现的是公共需求目的,而非单纯的商业利益关系。③提出了PPP项目公私合作的实现,需要有长期的、有效的公共政策或制度的规范。
2.PPP建设项目运营存在的主要成本问题
即使 PPP项目已经得到我国多个工程建设领域的认可,且大部分优势都有实证数据支持,但毕竟PPP模式在2014年才逐步在我国变得规范化,市场经验不足,因此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一些成本问题。
2.1项目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期长。PPP项目多是一些利润薄、利润回报预期低、投资成本回收时间比较长的项目。例如供水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城市捷运系统等项目,不仅投资期比较长、投资回报率比较低,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又涉及到国家公共保障义务的兑现等基本国家义务问题,其所需要的制度保障建设却又跟不上融资运营中的风险处理,经营失败的风险就在所难免。
2.2投资与运营的分割,导致后续运营成本高。PPP项目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关键不仅在于投资,更重要的是日常运营的成本很高,这是政府建设这类项目需要公共财政补贴的原因。投资和运营在公共项目上的分割必然导致后续运营成本一路高攀,增大了运营风险。又由于实际承担项目运营的地方政府将运营成本全部外化为投资者的投资资本,当运营成本远远高过投资回报预期时,会导致投资方选择弃资。
2.3受成本限制PPP项目长期合同缺乏灵活性,运营效率低下为了确保合作关系长期稳定进行,尤其是在市政领域,PPP合同通常比较严格,合同条款一般只考虑当前时点的情况,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企业都很难将未来的变化充分考虑进来,导致项目后期的运行不能因时制宜,为了不违背条款只得按照规矩执行,灵活性不够的弊端导致项目生命周期的综合成本无法达到最优化。
3.PPP项目在设计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措施
3.1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是项目投资的基础,投资主体根据项目设计开展施工图预算工作,并就影响投资控制的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设计阶段的造价主要由相关人员的之力、劳动以及所用到的设备及资源所构成,因此一些项目为了赶工期,降低成本,使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设计业缺乏深度,从而减少这一阶段的造价,甚至出现边设计边施工等情况。例如某国际展览工程就是典型的边施工、边设计的工程,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就出现很多问题,如地面沉陷消防系统质量不过关等,从而导致设计方案不断变更、反复设计,这样不但增加了这一阶段的费用,并导致施工阶段及使用阶段发生各类质量问题,影响使用质量,也就难以支付PPP项目还款,严重影响项目的效益。因此,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为了避免PPP项目在设计阶段超预算,以及工程竣工后的使用效益,首先要保证工程的设计质量,避免任意更改设计方案,在设计阶段做到成本控制。
3.2施工阶段
PPP项目建设周期长,且在实施期间遇到的不可控因素以及突发事件诸多,对项目建设造价控制的影响巨大。因此,只有对 PPP项目实施阶段进行有效的造价控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切实保证 PPP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造价人员需熟练的掌握施工图纸,明确施工的结算和各个阶段的费用标准,并根据实际施工编制详细的费用使用方案,对施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如实的记录与汇总,并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费用的增加与减少情况实时调整项目金额,严格掌控项目投资实施的具体情况。
另外,在PPP项目的施工阶段,工程的成本控制管理主要是对项目合同、项目财务、项目经济、项目融资以及项目投资的控制和管理。其中,不仅包括对项目施工工程造价进行确定与编制、还包括对项目施工工程造价的计价行为、计价依据的管理。结合经济、技术、组织以及合同等因素,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现场施工。因此PPP项目的建设施工中,应严格审查施工进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优化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防止因抢进度、赶工期而增加的各项施工和技术措施费用,确保工程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
其中材料价格的控制主要包括:考虑资金的周转周期和占用时效,科学地制定进货批次和批量,尽可能降低材料的储备;合理组织运输并选用最为经济的运输方法,控制运输成本;通过对建材市场行情进行深入调查,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控制买价,货比三家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
对费用的控制主要包括:严格控制施工人员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提高班组的组织管理水平和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同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药充分考虑施工过程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必须仔细核实工程量清单以及估算工程价格的变更,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保投资资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结束语:总之,随着社会发展浪潮的不断推进,PPP模式被越来越多应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中,其与传统的BOT融资模式相比较而言,新型的PPP项目模式不仅在内容上或者其他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与优化,以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满足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大对PPP项目成本控制方面的关注与研究,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龙.PPP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2]吴芳亮.PPP模式在市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市政技术.2010.
[3]于晶.浅析PPP模式下加强建设项目运营成本控制的策略[J].房地产导刊.2017.
论文作者:张玉节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项目论文; 阶段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成本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模式论文; 费用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