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科技进步与乡镇企业_科技论文

苏南科技进步与乡镇企业_科技论文

科技进步与苏南乡镇企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南论文,乡镇企业论文,科技进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苏南乡镇企业将全面进入在“发展中提高”、“提高中发展”的一个跨世纪发展新时期。在“九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里,科技进步与苏南乡镇企业的新提高仍将是苏南改革与发展的新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历史与现状

苏南,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苏南乡镇企业与科技进步的萌生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十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初创时期,大体经历了“六十年代受挫,七十年代起步,八十——九十年代大发展、大提高”的历史阶段。

五十年代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自发萌芽生长出来的苏南社队企业,基本上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带有明显的传统手工业特征,不仅劳动密集、装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而且劳动生产率低下,形不成一定规模的独立产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到1985年“六五”期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引发了大批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苏南乡镇企业在沪宁沿线城市工业的直接辐射下,迅速铺摊办厂,“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外延扩张,开始向各种不同工业门类的生产领域进军。但是,应该承认,大量新进厂的农村职工素质普遍不高,多数设备系城市工业陈旧的或淘汰的,企业、产品和行业结构与城市工业基本趋同,而且区域布局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七五”、“八五”时期,苏南乡镇企业为城市改革启动、买方市场趋紧和结构矛盾突出等内外环境所迫,开始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意识到科技进步对苏南乡镇企业新提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于是,苏锡常三市乡镇企业先后分别提出了科技进步的口号。这标志着整个苏南乡镇企业开始从粗放式的外延发展,逐步向上质量、上技术、上管理、产品创优、出口创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提高。一部分乡镇和乡镇企业在追求科技进步中抢先一步,上了规模。以常州为例,至1994年,全市已有2.86万家乡镇企业,69.31万名职工,完成总产值685.7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67.91 亿元,占全市工业72.32%, 从“七五”期末的“半壁江山”到“八五”期间的“四分天下有其三”。

毫无疑问,苏南乡镇企业在加快技术进步的历史进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从总体上来看,与国营大中型企业和国外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苏南乡镇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和制约因素是:

技改投入资金紧与科技进步迫切性的矛盾十分突出;装备、管理水平低与发展提高难度大的矛盾十分突出;科技进步贡献少与外延增长速度快的矛盾十分突出;国家和地方缺乏鼓励乡镇工业追求科技进步的系统性政策扶持与立法规范,尤其对苏南乡镇企业存有“鞭打快牛”,取之过度的现象,不利于苏南乡镇企业依靠自身积累,加速科技进步,再上新的规模。

对策和建议

“九五”期间,苏南乡镇企业要担当起实现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历史责任,为本世纪末实现农村与城市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以及产品档次,积极接轨国际市场。为此,笔者认为,苏南乡镇企业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切实转变增长方式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上述“两个转变”正是苏南乡镇企业实现跨世纪新发展和新提高的正确指导思想。因为,“两个转变”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而生产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要从产值速度型、劳动密集型、内向主导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技术密集型、外向开拓型经济转移,并通过上述“三大转移”,实现外向型经济、集团化企业、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四大发展”,从而促进科技进步、品种质量、“三外”水平、企业管理和效率效益“五大提高”。因此,苏南乡镇企业的新提高,必须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实施“外、高、大、新”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三化三上三提高”,即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强化经营管理,质量上水平,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提高“三外”发展水平、职工整体素质和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苏南乡镇企业在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中高效、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科技兴企、政策扶持

这是苏南乡镇企业落实科技进步方针,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真正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保证。苏南乡镇企业深深感到,科技兴企,要靠国家政策扶持。一要靠产业规划、行业指导和新品开发政策扶持和指导;二要靠财政、信贷、税收,金融政策扶持和指导;三要靠折旧,技改、人才、科技政策扶持和指导;四要靠合理规范乡镇企业各种负担政策扶持和指导;五要靠深化产权改革,活化企业机制政策扶持和指导。为此,建议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和制订加快发展和提高苏南乡镇企业的科技进步新政策与新举措。

“三外”齐上,接轨国际

以“三外”开拓促进科技进步,是苏南乡镇企业加快发展提高的一条基本经验。一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外贸出口上台阶。要在继续保持苏南乡镇企业轻纺传统拳头产品出口优势的同时,积极依靠技术进步,开拓机电产品出口,形成新的创汇优势,并严格按ISO9000 系列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做好出口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高苏南乡镇企业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二要以科技进步为重点,招商引资上水平。瞄准发达国家的高科技项目和产品,与大企业、大老板合资合作经营,或独资经营。外贸、外资、外经工作“三外”齐上,接轨国际市场,接受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向高向大,抢上规模

规模经济是苏南乡镇企业第三次异军突起的重要标志。依靠科技上水平,优化结构上规模,将是“九五”期间苏南乡镇企业再发展再提高的一个跨世纪里程碑。要以支柱产业和大的项目为支点营造科技进步规模。重点发展机电冶金、轻纺服装、精细化工、建筑建材和绿色食品、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工业。要以重点乡(镇)、村和骨干企业为基础、增强科技进步规模,到本世纪末,苏南乡镇企业要形成一批经济总量上规模的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示范乡镇和一批科技进步骨干企业。要以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为龙头,组建科技进步规模。主要是以名优特新产品为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存量资产为纽带,组建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科技企业集团。要以发展三产为互补,壮大科技进步规模。“九五”期间要按照“多轮驱动,各业齐上,城乡一体,配套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科技、信息、咨询、人才市场等第三产业。要以分类指导为原则,培育科技进步规模。根据苏南乡镇企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要积极抓好科技进步的分类指导。努力使本地区乡镇企业逐步上科技、增总量,上水平、增效益。

求新求精,创建名牌

名牌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所公认,多系高新技术产品,既是市场的宠儿,也是企业的商魂和有形无形的效益。苏南乡镇企业要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出自己的高科技含量产品品牌并创建国内国际名牌。为此“九五”期间,苏南乡镇企业一定要通过争创名牌产品活动,求精求新求名,多创国际国内名牌,再上新的台阶。

科学管理,提高素质

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是科技进步的两翼推进器,也是苏南乡镇企业“九五”实现新提高的必由之路。这方面,主要是围绕一个中心(经济效益),抓住两个重点(产品质量和物质消耗),苦练三个内功(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和现代化管理),一切以人为本,提高整体素质。争取到本世纪末,整个苏南乡镇企业的产品销售率、资金效益率、成本利润率、净产值增长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六项技经指标,在主导行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改革产权,活化机制

“九五”期间,苏南乡镇企业要按照中央“两个转变”的战略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坚决走改组、改制、改造的“三改”之路,第一步,继续加大改制力度,争取1997年前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建立起多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科技进步多元化投资体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第二步,积极引导改制改组企业逐步向股份制及具规范化过渡。使之成为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真正自主经营、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实体,成为实现“科技兴省”和苏南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

标签:;  ;  

苏南科技进步与乡镇企业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